文章吧手机版
两次上浙大,两次被劝退: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日期:2018-09-19 13:15:04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来源:青年文摘 阅读:

两次上浙大,两次被劝退: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有书原创作者:一杯猫

  来源公众号有书()

  近期,一个马上30岁的小伙李某重返校园消息上了热搜。

  Part.1

  可能有人会很好奇,这么大岁数了,怎么可能还在读本科呢?

  事实上,李某已经历三次高考。

  2007年,18岁的李某第一次参加高考。

  他记得很清楚,那一年,他风头无两,考了549分,全校第二名,顺利进入浙江大学

  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进入浙大后的李某开始沉迷游戏,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长达12小时

  这种过度放松带来的后果成绩直线下滑,“屡教不改”的李某最终被退学。

  退学后,他进入补习班,第二次参加高考。

  由于天资聪颖基础扎实,他居然再次被浙江大学录取。按理来说,这一次,他总该吸取教训,好好念书了吧?

  谁知李某竟然故态复萌,再次陷入游戏中无法自拔,最后被浙大第二次劝退。

  李某自己也承认,虽然是第二次进入浙大,其实自制力还是不够,所以才会再次在“彻底放松”下沉迷游戏。

  两次考上名校,又两次被学校劝退,李某的家庭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故,争吵不断。最后,家人将他送去了部队

  在部队时,李某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因为曾经任性,自己失去究竟是什么。

  可当真正步入社会后,发现自己能做的竟然只有最基础的体力劳动时,心高气傲的李某终于受到沉重打击

  时隔多年,在家人的鼓励下,李某终于再次拾起荒废已久的书本,第三次参加高考,尽管这一次并没有像前两次考得那么好。

  但经过这些年的沉淀,李某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却又自制力极差的少年,他笑着告诉记者,接下来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拿到一个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将来想做律师

  想必,他已经明白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时候完全彻底的放松、放纵,所带来的往往只是苦果

  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迷途知返好事,但那些曾被辜负的青春年少已然随风而去,多么可惜

  Part.2

  人的一生其实会成长三次,只有经历过这三次成长,一个人才会真正地心智成熟

  第一次成长,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第二次成长,是发现无论再怎样去努力,有些事情终究都会无能为力

  而第三次成长,则是能够接受明知有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但仍然会竭尽全力尝试

  李某的成长明显是滞后的。

  他的智商毋庸置疑,不说是天才,也绝对优于常人

  但也是这样的资质,让他失去了紧迫感。

  试想,一个两次轻松考上名校的孩子,和一个经历过失败后才考上大学的孩子,面对学习,哪一个会更有紧迫感呢?

  自然是后者。前者遭遇挫折太少,总以为这世界是围绕自己转动的。

  比如曾经一帆风顺的李某,他没有经历过失败与挫折,第一次被退学后,很快又再次考上。

  也是这样的顺利让他飘飘然了,侥幸心理膨胀,觉得即便自己多放松一下,也没有关系。在他眼里,相当容易得到的东西,何必去珍惜呢?

  赫拉克利特曾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可人性,却随时有可能重蹈覆辙

  有一句“谎言”,长辈常常挂在嘴边对小辈说:上了大学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

  其目的虽是为了给小辈加油打气,助他们熬过当前的困境但却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某种体现:所有的努力只为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目的达成便会止步不前

  云南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曾专门调研,查阅过1977~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天之骄子,竟然“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与人们对状元的预期绝对是相差甚远的。

  原因就在于,拿到高考状元后,应试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巅峰,这些状元也失去了后续动力,更没有在相关领域进行深耕。

  但事实上,人生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了”!

  想要持续保持“巅峰”,就该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与诚意证明自己。

  否则别说是普通人了,就算是真正的天才,也只能平庸地沉寂下去。

  Part.3

  “江郎才尽”是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南朝的江淹,年轻时曾在文坛赫赫有名,他所写的诗与文章都获得过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所作的文章与诗却是文句枯涩、平淡无奇,比起从前简直是天壤之别传说这是因为有人拿走了江淹的五色笔,这才令他文思枯竭,灵感尽失。

  其实,并非江淹的才华已尽,而是他当官之后,政务繁忙,少有时间读书写作,加上仕途得意根本不用他自己来动笔。

  久而久之,他的文章自然也会渐渐褪色,再无灵气

  而在现代,在学校中成绩骄人,也不代表到了社会上也能力出众

  社会本就残酷,《职来职往》早已告诉我们,保持学习能力,才是未来安身立命之本。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够撬动一切,但是到最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如何运转,从来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

  世间可怕的从来不是努力后没有得到好结果,而是得到一时的好成绩后便开始放松警惕,甚至持续松懈

  有天赋是好事,但有天赋并不代表就已经获得了这一项能力。

  正如《终身成长》中,卡罗尔·德韦克所说的那样:天赋从来不等同于能力本身,只有不断地拥有无休止的好奇心挑战心,才能获得这项能力。

  有天赋的“天才”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天赋并不够出众的普通人。

  人生其实是一场长跑,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确是一个好的起点,却从来不是终点

  若是刚到达起点便觉得自己已经赢了,那注定是输家

  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可成长却是一辈子的事。

  很喜欢八月长安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属于有天赋的人,也属于认真的人,但更属于那些在有天赋的领域认真钻研的人。

  弯路,直路,只要是自己走的路,必然每一步都算数。

  图片来源:foter、unsplash

  基于CC0协议使用 

  你有没有经验故事分享一下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18年第19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一杯猫,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授权*有书主编微信号:youshuzhubian。

  新书推荐

  长按*购买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两次上浙大,两次被劝退: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