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为已婚女性发声
01
前几天有个男性读者,听说话透漏的信息来看,年纪应该比较大了,公公辈的应该是。留言来了个“十连问”:小编,为啥你们说婆媳要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为啥非得分先后顺序?如果公婆现在是60岁,你能保证他们活到70岁以上么?如果活不到,你能保证他们等来回报么……你们为啥不强调媳妇忠孝是自古留下的美德呢?
这通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耍流氓的质问字里行间只透漏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看不到回报,就甭跟老子谈付出!万一我活不到10年后,我不就白对她好了?
这种颠倒扭曲的逻辑思维是不是很可笑?但,这的的确确是现实中很多顽固老人的封建通病,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付出虽然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就绝对不会有回报。婆媳矛盾的尴尬就在于,没有互相付出为基础,何来彼此回报做支撑?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情如此,婚姻更是如此,亲情感情毅然如是。
02
可怕的是,在这个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世界,年轻人光是经营事业和婚姻就已经小命不保,却还要拖着苟延残喘的身体和家里那些“老祖宗们”斗智斗勇,在夹缝中求生存,可谓辛苦至极。
我身边就有一对为生计奔波之余,还要见缝插针地和家里的老人“讨价还价”,最终忍受不了公婆的无端索求,分道扬镳的小夫妻王贵与安娜。
王贵与安娜谈婚论嫁时,王贵的爸妈为了顺利讨到媳妇,曾当众承诺过,要给小两口购置一套房子,可一直拖到孙子出生,也没看到房子的影子,安娜忍不住发问:爸妈,您打算什么时候买房子呢?
没想到婚前信誓旦旦的公婆居然以“没钱”一口回绝了。安娜不信,毕竟王贵婚前的工资全都上交给了公婆,而且因为公婆承诺过要攒钱买房子,所以结婚时的费用,大部分都是安娜娘家承担的,公婆只负责了一个零头。
眼看瓜熟蒂落,公婆居然翻脸不认账,安娜自然生气,可生气又能怎样呢?
毕竟公婆是王贵的爹娘,又不能拿他们怎样,于是只能央求着让他们借一下首付,等有钱了再还,否则眼看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家里却一天比一天小,一家五口人窝在两室的房子,都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了。
可没想到的是,公婆居然连借也不愿意,安娜让王贵去追问原因,婆婆就说没钱,王贵问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婆婆就以“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搪塞过去,王贵急了大声质问:“柴米油盐再贵,咱家三个人拿工资呢,怎么可能一毛存款都没有呢?”
听到儿子质疑,婆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我养你这么多年,难道不用花钱吗?你非但不知道感恩,反而娶了媳妇忘了娘,真是一个白眼狼。
安娜一脸委屈地表示:他哪有白眼狼啊,他工资全都给你了,我一毛都没见过,你看你穿的用的都是牌子,可我呢,自从结婚后,连商场都不敢进,只能买*上的便宜货……
公公见状,非但不责备老婆无理取闹,反而含沙射影地训斥安娜:男人挣钱就是给女人花的,没钱花只能说明人有问题,自己不求上进的结果,跟长辈有啥关系。
然后又教育王贵:我们当年结婚时,房子都是自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我们像你们这么大时,都已经开始自立门户孝敬爹娘了,想要过得体面,得自己有本事……等巴拉巴拉一大堆。
眼看公婆说得这么“义正言辞”,老实巴交的王贵与安娜居然被训得哑口无言,毕竟他们挣得不多是事实,公婆没有义务帮忙买房也是事实,摊上这种言而无信却又理直气壮的公婆,安娜只好忍气吞声,咬紧牙关承包了一个快递点,没日没夜地拼命挣钱。
可公婆非但不体谅小两口,还嫌逢年过节,儿子儿媳买的东西太少,不陪他们,埋怨他们记不住自己的生日,没送过她体面的礼物,在亲朋好友面前没面子等等,以至于大年除夕夜,全家团圆之时,报复性地不做饭,甩下孩子们外出通宵打麻将去了。
婆婆还发话:国外的孩子18岁就自立了,我把你养到20多岁,再帮助你结婚生子,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讽刺的是,春节一过,公婆便偷偷用“私房钱”补足了工龄,托关系提前办了内退,还问王贵要了一笔不菲的“养老费”,外加各种人身保险,美其名曰:老了有个保障,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是在为他们积德等等,然后便接了一个既轻松又体面的小生意,尽享人生去了。
这时,安娜才明白,公婆不是没钱,他们只是不愿意花在他们身上而已。因为在他们心里,婚前的儿子是自己的,无论“投资”多少都是值得的,而婚后的儿子却是别人的,“投资”再多都拿不到回报,所以与其未雨绸缪,还不如享受当下。
可他们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钱虽然是个好东西,但老了病了以后,却不能背着他们在家和医院之间跑老跑去,不能24小时守着他们,不能给他们擦屎洗尿,也不能挡病消灾,即便可以请来最高级的护工,可一旦余额不足,就会立马终止服务,连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
03
“婆媳关系”一直是一块令人万年头疼的狗皮膏药,它之所以可怕就可怕在: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意识形态里,只要你进了婆家的门,就得以公婆为天,以丈夫为地,只许谈付出,不能求回报,否则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婆媳矛盾就是在这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意识常态下应运而生的,深受封建婚姻荼毒残害的小媳妇们也因此总结出了一条铁血真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意思是说:结婚的头十年,通常是一个媳妇最困难的十年,初进婆家难免会遭遇人际关系陌生、水土不服的尴尬状况,再加上生子、哺乳、带娃,新手上路自然困难重重。这时,身为过来人的婆婆若能及时拉一把,儿媳必定万分感激。等十年后,媳妇熬出头了,婆婆也老了,媳妇必定会将心比心地伺候好婆婆,所谓“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说的正是如此。
然而,总有一些“从媳妇熬成婆,吃了一堑却没长一智”的杠精们,非但不感同身受,还非要锱铢必较地“算计回报”,其欲求不满的嘴脸也是让人醉了。
就像安娜的公婆,只知道坐享其成地效仿国外的“抚养制度”。殊不知,国外虽然要求孩子18岁成人以后必须自立自强,但那是建立在父母老了以后,也无需强制孩子来养老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存在任何的“道德绑架”,就像亲戚一样,我来探望你是情分,不探望是本分,不存在任何的道德约束与身份压迫,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与“平等”状态。
而反观安娜婆婆这类不谈付出、只求回报的老人,其自私自利、欲求不满的态度简直就是毫无下限的道德绑架,是把亲情和孩子当做利益和工具的不耻行为。
03
经营婆媳关系和播种育树一样,虽然会因为各种原因一无所获,比如:忘记灌溉、懒于施肥、疏于维护等,但如果你压根不种善因,又焉得善果?所以说,这是有绝对的先后顺序的,所谓“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之所以有潜在的先后顺序,是因为:
① 婆婆才是大BOSS
初进婆家,一家之主自然还是以公婆为主,即便现在很多小年轻已经足够独立,但在公婆面前,依然处于家人与客人之间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刚过门的儿媳,说她是主人,却要处处受限于公婆和丈夫,说她是客人,却得不到客人一般泰然自若的待遇,因此为人处世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就会被长辈扣上“无法无天、目中无人”的烂帽子。
② 婆婆是长辈 儿媳是晚辈
婆婆指点儿媳不足为奇,但儿媳若敢当众“调教”婆婆,必定遭人口舌,落下“没大没小、不忠不孝、没规没矩”的无端诟病。
③ 婆婆是老司机 ,儿媳是新手
虽然不是所有的儿媳都会最终成为婆婆,但每一个做婆婆的必定都是从儿媳过来的,并且熟知一切婆媳之间的“禁忌与潜规则”,此时若能对青涩懵懂的媳妇积极提点一二,必定受益无穷。
由此可见,“先看婆、后看媳”是有一定生活道理的,它强调的是善念萌发与因果顺序,并不是机械严苛的争执与对立。所谓的“十年”也只是一个过程比喻而已,并不是直男癌读者口中的“年数算计”。
当然了,如果有些婆婆十分厉害,有着非比寻常的过人之处,非得先看媳妇的态度,才肯亮出自己的底牌,那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你必须拥有这样的本事和魄力,资本和底气,让人愿意臣服于你,否则就是无稽之谈。
04
现实生活中,考验婆媳关系也根本用不了所谓的“十年”,有时关键时刻只需一件事,就足以窥见人心。
所以,那些叫嚣着害怕付出了却等不到回报、不谈付出却又想回报的公婆们,假如你们生孩子、娶媳妇的初衷是为了1:1的回报,那我奉劝你们还是别生孩子、别娶媳妇好了,因为以你们这样的态度,其结果必定是令人失望的。
:卷卷平时会不定时在最尾条文章放点产品,姐妹们需要的就去看看,不需要的直接忽略那一条就好,看最上面两篇都是正文哈,么么
全文完
这是最好的鼓励
关于婆媳关系与婚姻简介
我们专为已婚女性发声,这里是媳妇们的大本营。
这里用文章和案例反映不健康的婆媳关系给女性带来的伤害。我们谴责妈宝男和愚孝,倡导真正的孝道。关注产后抑郁症群体,引导男性正确意识到婚姻真谛。关注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作为弱势群体的心殇。共同学习,做好妈妈不养妈宝男,将来做有界限感的老人有界限感的婆婆,为儿女幸福努力。
作者简介:方尼,婆媳关系与婚姻主笔。爱书爱画爱八卦,文艺心爆棚的艺术工作者一枚,婚前温柔似水,婚后暴跳如雷,从仙女到宝妈的经历告诉我,幸福就珍惜,不幸就自强,无论世风怎么日下,摆正三观做好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文首发自公众号婆媳关系与婚姻
我和婆婆撕逼的那些年(01)
和婆婆撕逼的那些年03:月子里那些糟心事
和婆婆撕逼的那些年04:那些和忍有关的事
和婆婆撕逼的那些年07:钱是你儿子赚的就和我没关系?
往期热文阅读:
女教师追打婆婆被停课,丈夫恳求网友嘴下留情:别挑战抑郁症患者的底线!!
别让“孝顺”绑架你的婚姻
婆婆:我不伺候你月子,但你不能请月嫂让我没面子
婆婆都是怎么忽悠媳妇的?
“我老了”,真便利
男人,不愿把自己的妈妈想的太坏
遇见没心的人,再将心比心都没用
当妈可以“护犊子”,当婆婆不行
为了儿子幸福,我每天对儿子说这些话....
婆媳亲如母女: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媳妇
最可悲的女人:活了半生,却斗了两辈子
千万别嫁给“愚孝”的男人
自私的老人,连儿女都坑
婆媳有矛盾,很多是因为儿子太“
好的婆媳关系,是因为父母真的爱儿子
婆媳经不难念:先做好夫妻,再做孝子
“渣男”背后都有一个“蠢妈”
你不会做婆婆,就别怪媳妇不尊重你
生完孩子的头两年你不帮我,那么你老了也别来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