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雾满拦江
(01)
这个群体,此前一直被忽视。
最近,一个男孩披露自己患有抑郁症,流露出轻生念头,引发公众的……愤怒斥责。
(02)
这个男孩网上发文:
我,某某,男,某某大学,机电某某班,21岁。
患抑郁症。
……别呀孩子,你那么年轻,未来还有……好多苦头没吃,干吗这么急切离开呢?
(03)
自称患有抑郁症的男孩,半夜溜进女生寝室,做出了伤害他人的行为。
(04)
但不久,男孩在网上发贴,披露了女生的相关信息。
并声称:他是患了抑郁症,才干这种事的。
在他的贴子里。他怪学校,居然让他干出这种事。
他责怪民警,居然让他全招了。
他责怪被他伤害的女生,居然报了警。
贴子里,他愤怒的呐喊:
为什么不会给我一次机会啊
我读了十多年书,好不容易考个大学,摸了下女生就没了?
就没了???
我不能接受!
我拒绝接受!!
……呃,他不肯接受,哪咋办涅?
(05)
——他根本没得什么抑郁症。
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抑郁症。
他也不会自杀——事实上他也确实没有。
他以为,只要他装疯卖傻,威胁吓唬,成年人就会被他吓到。就会再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做坏事,伤害女生而不敢追究他。
他以为他是谁?
坏人最惜命。只因不读书。自己坏,就以为别人蠢。
……呃,他明明读了十几年的书,怎么说他没有读过书涅?
他真的没有读过书。
——因为他压根就没学会做人!
(06)
授业——有些孩子资质差,搞不懂什么叫智慧,那就凑乎点,学点立身处世做事业的道理。
而学生使命是:
二是立宏志,有责任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三是,如果能做到前两条,行有余力,再致力于追求至高智慧,让自己于经济自由之外,获得心灵自由。
但,三个目标中最低的一个,如何让学生成为明是非,知善恶,诚实面对内心良知的人,却难死了天下教书先生。
(07)
什么叫知是非,明善恶?
但是,近些年来有许多电视剧,大多数剧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坏人。
剧情中,一旦沾上坏人,轻者死全家。严重的死了全家之后,还要替坏人背黑锅。落个坏名声。
于是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坏人了。
坏人,是干了伤害别人的事情,让别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恐惧,或是身体与经济的双重损失时,却振振有辞,要求别人关心“他的感受”。
不是说坏人的心里感受,就不值得关注。问题是坏人对他给别人造成的恐惧与痛苦,毫无感觉。一如我们在这个摸胸男孩身上看到的,无一字一句,涉及他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因为他对此无感。
他们的心是硬的,血是冷的。
(08)
我们凭什么断言,那个半夜潜入女生寝室、干了坏事的男孩根本没患抑郁症呢?
抑郁症患者,是明是非,知善恶、却承受着巨大负疚心理的人。
抑郁症患者,每天要耗费无数的精力,与乏倦心理做斗争。他们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但是大脑却无法分泌多巴胺,导致他们面对生活之时,完全没有激情。他们的生命如陷入泥沼之中,一点点下沉,吞噬着他们的未来,与梦想。
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咎责别人。
而潜入女生寝室的男孩儿,文字中充满了恶意,他用“手动滑稽”的表情,写下这样一句话:
——他根本没有是非观念。
——将对他人的伤害,视为理所应当!
——我们的社会体系,不知哪出了差子,遇到坏人就圣母。生怕追责毁了他的前程。放任他继续在学校里,披露受害人信息,对受害人进行再次伤害。甚至让他泯灭是非,认为自己的行为天经地义。
——但这个律责,偏偏遇到坏人就失灵。好人犯了错,动辙穷追猛打。而当真遇到坏人,却处处退让。这导致了这个坏孩子,越发的不明是非,认为学校有错,辅导员有错,警察有错,报警的受害人有错。因为所有这些人,全都没考虑他的感受。
坏人的感受,要用别人的伤害与痛苦来换取。
这坏孩子的所有表现,跟抑郁症丝毫不沾边。
他只是被惯坏了。
被惯成坏人,坏到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为他让步。
凭什么?
(09)
不要把你的感受,凌驾于他人的损失、与伤害之上。
否则你就会成为坏人。
第一条:绝不应该给坏人任何机会。
中国人有两条处世原则:一是春秋责贤者,二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前者,是对好人穷追猛打,哪怕你稍有瑕疵,都不能容忍。
后者,则是对坏人寄予厚望,无限宽谅。
这昏噩的认知,导致了好人步步唯艰,坏人恣意妄为。导致了好人难做,坏人越来越多。
不要再给坏人机会。让成年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有何不可?
第二条:坏人对纵容不会有丝毫的感激,只会变本加厉。
这起事件就是典型,明明触犯法律却不追究。坏人面前,都想卖人情,讨好坏人。结果是被人家狂怼,根本不领你的人情。
第三条:是非善恶面前,不要姑息,不要做老好人。
如果一群成年人,如呵护亲生儿子一样的宠溺坏人,让坏人获得再次做恶的机会,受害者活得心惊胆战。这样的现实教育,会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到什么?
每个成年人,都是孩子的老师。
对恶的姑息与纵容,就是对孩子内心的善,最大的戕残。
(10)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意思是说,这世界,就毁在那些以老好人自居,对坏人无限宽容、却对受害者充满恶意的人身上。
如果环境规则明确,恶者付出代价,善者受到褒奖。每个人都会努力做个正直的人,这种选择即符合自身天性,又获得认可,何乐而不为?
相反,如果社会上充满了老乡愿,对坏人坏事姑息纵容,却对无辜的受害者,严厉、刻薄、而挑剔。这种是非不分、善恶颠倒的环境,只会滋养出一些把自己的感受、凌驾于受害人的损失之上的坏人。
这个世界,有一个坏人都嫌多。
都会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伤害。
不要做坏人,也不要成为姑息坏人的老乡愿。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不见金刚怒目,不显菩萨慈悲。对坏人最大的善,不是再给他们伤害别人的机会,而是让他意识到,坏的行为不被容忍。只有遵纪守法,不伤天,不害理,不把自己的感受,凌驾于他人权利之上,才能够获得这个世界的良性回应,才能够安身立命,才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才算是真正读了书,才算真正明白了道理。
雾 曰
如果我们不肯学习文明法则,总是泥陷于靠嗓门与拳头争夺公正的幼稚状态,那么人心就会生出恐惧。恐惧的心,想的只是自保,一味推御责任。双方博弈的恶性纠缠,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多、更惨重的代价。
去年今日
《血流的太多,应该停止了!》
决定每天在打赏的朋友当中,
随机抽取一人,
送出一本好书。
让我想想,
这周寄《人心至上杜月笙》,
哪位会是那个幸运儿呢?
(PS:每周五统一寄出~)
“打赏中奖”
联系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