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复杂世界里,做一个充满希望的人
日期:2018-09-09 08:15:54 作者:西楚 阅读:

复杂世界里,做一个充满希望的人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的领读

  麦家陪你读书

 

  秋高气爽季节,偷得浮生半日闲,体会一样阅读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一起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暗夜,敌机轰炸,停电,昏黄的房间,等死的病人,这种压抑感,弥漫在整个《寒夜》的故事中。

  你能想象出,这个悲伤绝望的故事,写于巴金和萧珊新婚燕尔之时吗?那是巴金人生中幸福时刻,却写出了这样凄凉作品

  ▲年轻时的巴金

  一九四四年冬,桂林沦陷。此时巴金从贵阳来到重庆,住在民国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提笔开始写《寒夜》。

  故事里出现街道咖啡厅、冷酒馆图书公司昏暗的房间、那些为生活*的人物群像,那些得肺病、霍乱死去的人们,甚至那“炒米糖开水”的吆喝声,都是实实在在出现在巴金生活里的。

  《寒夜》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故事背景事件却是源自真实的生活。

  巴金在谈《寒夜》的创作初衷时说,他想替那些小人物伸冤——那些生活在国统区黑暗统治中的小人物。

  《寒夜》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在近代文学史上,都有举足轻重地位

  有人称它为巴金写作后期的巅峰之作,在巴金写作生涯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究其原因,是因为和《激流三部曲》中单纯的控诉与反抗不同《寒夜》的意义更为多元与复杂

  1

  《寒夜》里有坏人吗?

  寒夜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婆媳吵架贯穿首尾,好像一出泡沫家庭伦理剧。

  恶婆婆汪母、新女性树生、善良懦弱的文宣,谁好谁坏?即使读完整个故事,我们也没办法单纯地用好与坏来评价任何人。

  之所以说《寒夜》是巴金写作后期的代表作,是因为他在简单的故事情节里,刻画出了饱满的人物,用大量的细致入微心理活动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汪母、文宣、树生,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没有谁是绝对好人与坏人。

  ▲巴金本人谈《寒夜》的三个角色

  汪母,用树生的话说,就是一个“自私而又顽固保守”的老女人,她依仗自己出身好,是受过旧式教育大家闺秀,十分瞧不起儿媳妇

  汪母恨树生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她太爱自己儿子,视儿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可以忍受儿子娶妻,但不能忍受儿子爱妻子胜过爱自己。

  她可以忍受儿子娶妻,却又对树生不好,是因为树生和她不一样,她还在用自己的老眼光媳妇

  在故事里,每次和树生吵架后,汪母反复强调,让文宣离开树生,再娶一个。娶一个会洗衣服做饭伺候婆婆的,会奉婆婆为家庭权威的人。

  换而言之,是娶一个年轻的老妈子,从而让她这个“二等老妈子”解放

  汪母受过良好的教育,战前也生活得很安逸丈夫去世后,她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当看到文宣病重,小宣又仿佛是文宣的翻版子孙的“没出息”,让她彻底地绝望。

  她又何尝不妒忌树生呢?自己有工作,既能赚钱养活自己,还能供儿子读书;三十几岁了,依旧青春漂亮活力重要的是还能得到儿子全部的爱。

  ▲《寒夜》剧照

  她恨树生,更恨自己无法维持生计,文宣病重没有收入时,她只能花树生的钱,她不甘心,只能用最恶毒语言中伤树生,来维持自己的体面

  汪母的面目完全是可憎的吗?非也。转换母亲角度,她是一个好母亲。

  来到重庆后,她知道自己再也过不回以前那种舒适日子,开始全力承担家务,面对飞涨的物价,每天节衣缩食地算计着过日子

  为了填补家用,她把自己值钱物品全部典当了;仅有的好吃的都留给儿子吃。

  到最后,还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还要独立抚养孙子。她是坏人吗?

  汪文宣,被生活压迫性格扭曲的知识分子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属于自己的远大理想,最终却消磨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消磨在困苦的生活里。

  他也曾痛苦地逼问自己,“我才三十四岁,怎么就这样完了?”

  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拿着微薄薪水,勉强度日;老实巴交,不会巴结自己的上司,屡受排挤;苟活于乱世,却又身染重病。走到哪,都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寒夜》中的文宣

  他深爱自己的妻子,为了这份爱卑微尘埃里。

  看到树生和陈主任走在前面,他不敢叫树生;每次母亲和妻子吵架,都无力调和;每次和树生争吵,只会叹息流泪;他舍不得树生离开,却又不积极看病养病。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给这个家带来任何的光明希望

  他是好人吗?他从无害人之心,难道不是好人吗?

  曾树生,和文宣一样,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新时代女性,她和文宣有着共同的理想,他们曾因为志同道合结合,本是让人艳羡的一对。

  可生活却给了她大大的一个巴掌,她没能实现理想,为了生活——养自己,供儿子读书,补贴家用,只能到银行做一份“花瓶”的工作。

  树生也有自己的苦闷,理想的幻灭和生活的无望,让她的内心始终处于挣扎状态

  她也曾向文宣倾诉过,“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女人能怎么办呢?”当自己的苦闷撞上婆婆的不理解,婆媳矛盾是必然的。

  树生爱文宣,文宣几次的真心告白感动了树生,让她忘了在婆婆那里受到的侮辱

  可病入膏肓的丈夫,苛刻的婆婆,昏暗发霉的生活环境,又时刻让她感到窒息。她试图接受现实安于现状,却无法忽视内心的落寞茫然

  消逝的青春是她最大的心魔“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热情的生活”,她想痛快地活。

  当理想无望,生活暗淡无光,无尽的空虚折磨仿佛一眼望到底时,她为什么不能为取悦自己而活呢?

  她那样做了,她也是自私的。

  可树生是坏人吗?即使和文宣离婚,她还是承担着养家的责任;即使写了一封催命的长信数落文宣,她最终还是回了重庆。

  汪母、文宣、树生三人之间的关系,是死局。在时代面前,三个人都无辜,可对三个人彼此之间而言,却又都有错。

  2

  《寒夜》是单纯的家庭矛盾吗?

  在故事里,国际咖啡厅与冷酒馆,都三次与文宣产生联系

  咖啡厅里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景象,流连在这里的人们,随时可以拿到离开重庆的机票,他们无需担心*的走势,也无需担心物价的飞速上涨。

  就连树生,都在借着陈主任的人脉,做着黑市囤积的生意

  冷酒馆里,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聚集着困苦无依的小人物,是幻灭的象征

  唐柏青、汪文宣,他们都是正直、善良、有学问知识分子,却在这个*屡遭白眼、为五斗米忍气吞声,却还是保全不了家庭。

  他们失去了理想,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

  造成*一天到晚鸡犬不宁的原因,是生活极度贫困带来的无望。而这贫困,是大环境造成的。

  巴金要控诉的,是带来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和国统区统治当局的黑暗与*。

  3

  《寒夜》的复杂性是什么?

  《寒夜》的复杂性还在于,他是巴金矛盾思想体现

  这矛盾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文宣,善良、安分守己;一部分是树生,不安现状,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

  小说中,他没办法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文宣无疑是个好人,善良懦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肯为妻子的幸福牺牲自己。

  在那样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好人得不到好报——失业、重病、妻子出走,最后只能惨死。巴金同情文宣,可他不能质疑树生。

  树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新女性,是时代的“娜拉”。她和文宣自由恋爱结婚;她接受过新式教育,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独立的思想,这些都是符合新文化运动思潮的。

  ▲《寒夜》中的文宣

  *的婆婆、病魔缠身的丈夫、暗无天日屋子,对树生而言,是另一重“黑暗”,她为什么不可以选择出走,做一次勇敢的“娜拉”呢?

  如果指责树生,是不是就否认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也否定了自己在《激流三部曲》中的主张

  如果不指责树生,难道好人就该被遗弃、惨死吗?巴金找不到矛盾的出口。

  4

  《寒夜》里有希望吗?

  文宣最后听到街头那个衰老的“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换成了年轻的女性的声音

  树生从兰州回来,走进旧居。一样的房间,一样的家具,却被粉刷一新,同样是点着蜡烛,也明亮了很多。还有那婴儿清脆哭声,划破黑夜

  这些难道不是希望吗?还有树生,树生本身就是希望。

  文宣的死,象征着理想的破灭,而树生摆脱文宣的阴影出走,离开眼下的黑暗去寻找新的光明,难道不是一种希望吗?

  一九八一年,巴金在给《寒夜》挪威文版本作序时也表示,《寒夜》里有希望——他写道:“我要说它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因为旧的灭亡,新的诞生;黑暗过去,黎明到来。”

  下周精读预告

  下一周,我们将要一起共读的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创作的中篇小说,《廊桥遗梦》。

  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选择了后者,而男主人公罗伯特选择了成全,四天的刻骨铭心之恋换来了彼此半生的怀念

  《廊桥遗梦》不局限于爱情,而是为我们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这种选择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一定会经历的。

  从明天开始,让我们走进《廊桥遗梦》这部经典作品,看一看这段恋情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情节。

  文末歌曲滚滚红尘 - 陈淑桦

  领读人西楚,不务正业财务。爱阅读,爱文字,爱旅行。公众号:四分之三的鱼。

  主播:潇君,爱茶爱狗爱NewAge, 用声音传递身边的美好。新浪微博@沐芷卿。

  责任编辑张岛。

  特此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麦家给你的一封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复杂世界里,做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