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读懂文学书,从这三条建议开始
日期:2018-09-07 18:15:07 作者:陈章鱼 阅读:

读懂文学书,从这三条建议开始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有些人认为应该少读一些文学书,您是否同意

  起因在于网上的一篇文章《这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

  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多」与「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在不同人身上,就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说一年读五本文学书,算多还是算少呢?对于一年读十本书的人,可能比较多。对于一年读五十本书的人,可能就比较少。

  知乎上有一句曾经流行的话,叫「脱开剂量毒性就是耍流氓

  在文学书这个问题上,可能也要讨论得更细一些。问题在于,读书这件事,用数字来量化,可能会过于粗暴。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

  有没有一些情况,我们要少看一些文学书呢?有几个典型场景

  第一种,别把文学书当做教科书

  第二种,别把文学书当做避难所。

  第三种,别把文学书当做加分项。

  先来说第一种,别把文学书当做教科书。

  总是有这样的传说,我们可以从一本小说中获得关于事业人生终极智慧

  有人传说努尔哈赤凭着一本《三国演义》打胜仗,有人传说毛主席也凭着一本《三国演义》打胜仗。有人试图从《西游记》中读出管理下属真谛,有人试图从《水浒传》读出不为人知的街头智慧。「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于是这两套书成了政企领导书架上出镜率都很高的书。

  更有出版商为了多卖书,在推波助澜

  这是某个版本的《胡雪岩》的目录节选,你会发现每一章节名字和下边小节的名字放在一起很不和谐。因为小节的名字是原作者高阳先生起得,而章节的名字是出版商自己加上去的,「生意」、「门路」、「商机」、「人情」、「战略合作伙伴」,一部好好的历史小说,从目录上一看,变成了微商培训教材

  还有网上常常被大家吐槽的「半部《三体》治天下」。

  久而久之,大家会有一个误解,就是把一些文学作品,当成了教科书。

  一本小说有没有可能带领大家进入一个学科呢?有可能,很多优秀的历史学者,都曾经回忆说小的时候读《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才开始对历史产生兴趣。文学作品对某个学科的贡献,也往往就止于兴趣了,想要更深入了解,你需要阅读专业书籍

  所以如果读完一本文学书,你感觉自己对一个学科已经懂了,那是比较危险的。

  反过来说,如果你为了弄懂某个学科,去读一本文学书,那我劝你还是少读为好。

  第二种,别把文学书当做避难所。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问题在于,避难所是飞机轰炸时,大家暂时躲一躲,警报解除后,我们还是要出来重新生活的。人不能一直活在避难所里,外面又不是一片废土。

  当你面对具体问题亟待解决,而你唯一的应对方法是阅读,那么这时就是对现实逃避。书籍是地图,能为我们指一条明路,但是,你不迈开腿走,就永远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文学书更是如此。

  关于阅读,有两种极端观点,都是不可取的:一种是「读书无用」,一种是「读书万能」。应该有一个中间的观点,既认识到阅读的益处同时还要了解阅读的局限。

  单单讲阅读是否浪费时间、是否有必要、是否算逃避,意义不大。如何衡量阅读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阅读的目的

  而当你面对亟待的解决的问题,应对方法仅仅是阅读时,那么就算是一种逃避。

  这个时候,我劝你还是少读为好。

  第三种,别把文学书当做加分项。

  这就是常说的读书读出优越感了。

  我一直觉得读书就像吃饭,有人一天吃三顿,有人一天吃六顿,吃六顿可能获得了更多营养,也多了一些享受美食快乐,但是和一天吃三顿的比,没有值得骄傲的。

  读书这事也一样

  这是前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这个题目我是真的不同意。高贵俩字,太那个了。

  如果阅读文学书,给你带来的不是自我的快乐与充实,而是一种和其他人拉开差距优越感,那我劝你还是少读为好。

  除了这三点之外,我建议你能多读一点文学书。

  最后,聊聊怎么界定「多读」还是「少读」。

  我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算法

  我觉得一个人读书,既要读实用类的书籍,也要读文学类的书籍。

  实用类的书籍,就像是超市饭店健身房,我们到那里去,是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也会有可以期待收获

  文学类的书籍,就像是巴黎、埃及、马尔代夫,最少也是街心的公园,你心里知道你想去,可是你又说不清道不明,到那里是个怎样的目的,怎样的收获。

  也许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许是那些地方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也许你坐在海边上,突然产生了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想明白了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也许你就是逛一圈没啥意思回来了。

  文学的意义,就有点像旅行的意义。说不清道不明,但是你就是需要。

  所以一个人一年要读多少文学类的书呢?你可以问问自己:「我一年想在外旅行多少天?」

  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比如我,就算是理想状态,我一年也最多只能在外边浪两三个月,再多了,心里慌,外边再好,没有烤鸭和炸酱面,还是想家。

  当你得到了这个答案,大致就以这样的比例,去分配文学类的书籍和实用类的书籍。这个比例,就算是一个合理的比例了。

  章鱼读书陈章鱼 出品

  微信号】zhangyu-dushu                                                         

  回复书单」,给你看我的精选书单

  回复「读书」,给你看我的高效读书方法。 

  推荐文章

  关于让自己的人生多一股劲儿的书单

  今日书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读懂文学书,从这三条建议开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