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上培训课,晚饭后,我的一个学生来看望我,我俩去了一家茶馆。喝着茶,聊着天,不知不觉聊起了沟通的话题,他给我提了个建议:
“老师,您说过,行为是最重要的沟通,的确是这样。但有一点,恐怕您以后上课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并不是自认为是好的行为就能取得好的沟通效果。”
“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我记得上课时您的原话是‘你的行为会传递给别人信息,信息的累积会形成别人对你的印象,印象的强化会形成别人对你的判断,判断决定了别人与你的交往,如果印象尤其判断是负向的,就连其他的沟通方式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尽管您讲过,行为可能带来正向的沟通效果,也可能带来负向的沟通效果,但我当时就认为,只要行为是积极的,就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沟通效果,其实不是这样的。”
“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我接着问道。他详细地对我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声明:文中广告由腾讯配发,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但您如果点击浏览,会带给本公众号一毛多钱的收益
“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在一家新媒体公司。我特别喜欢加班,总是觉得在办公司坐得越久,越能体现我工作的认真。每当我看到其他同事早我一两个小时下班时,我都会在心里暗自觉得:我比你们晚走,老板就会看到我工作比你们更积极。有的时候,我甚至会通宵赶进度,常常是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个人对着电脑码字。”
“但是我发现,我的老板似乎一点反应都没有,连一句最起码的‘辛苦了’都懒得说。有一次,我跟一个特别要好的同事说起了我的委屈:‘我这么刻苦玩命的工作,为了完成进度在办公室通宵了好几个晚上,并不指望老板发奖金,但是怎么连鼓励的话都不给一句,对我是不是有点太严苛了?’ ”
“刚好老板此时从我们身旁经过,听到了我的话。他停下脚步,推了一下眼镜,问我:‘你超额完成任务了吗?’我说‘没有,但是我没被落下。’他继续问我:‘你能保证你是所有人交上来的终稿中最优秀的吗?’我说‘不能。’接下来我听到他几乎一字一顿地说了一句:‘你付出了别人几倍的时间,做了一个和别人差不多的结果,你怎么还好意思觉得自己应该得到表扬?’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了。”
“过去考试考不好,家长都会宽慰我说没事没事,你努力了就好。其实,后来我也知道,过程再费心再努力,如果没有好结果,都是浪费。延伸到职场上,就要清楚的认识到:绩效不是靠感动就能达标的,进度不是靠刻苦就能做完的,质量也不是你热爱工作就能让它提升的。试图用能感动自己但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的行为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并以此来实现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是不可能的。”
接着,我的学生几乎也是一字一顿地说道:
学生的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