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很少喝酒了,尤其是白酒。
当然,这里所说的很少喝酒,是指饭局上的酒,与其喝的难受,我更喜欢在家独自小酌一杯。
也是从今年开始,我喝酒容易头疼了,有时晚上喝一瓶啤酒,第二天早起神经也都痛的厉害。
喝完酒到家,1点30左右。
我这人喝了酒特困,哈欠不断。到家,借着酒劲和QZ折腾了一番,倒头就睡。
这一睡不要紧,再睁眼,下午4点多了。
QZ的手机收到了我爸发来的一条微信,他问,XXX(我的名字)干什么呢,给他打了好几遍电话也不接。
我一个激灵坐了起来,赶忙跑去隔壁屋查看手机。
这一看不要紧,手机上密密麻麻的通知消息。微信N多客户找我,未接来电一长串,有父亲的,有朋友的,有合作快递的。
来取件的快递员微信给我发了好几条消息,电话打了2通,我给回了个语音,抱歉,中午喝酒,下午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和QZ说,喝酒真是太误事,以后可不喝这么多了。
我捏了她屁股一把,起身冲澡。
酒这个东西,像一把双刃剑,会喝的,靠它赚钱。不会喝的,被它误事。
我最佩服那种在酒场上深藏不露的人,不咋呼,不张扬,但真要想灌倒他,得组团上。
还有一种人,见着酒就兴奋,也不用人劝,自己就能把自己灌醉,喝完酒洋相百出,这种人在酒场上,很容易被人拿来当做调侃的对象。
这两种人,我都见过,也都领略过他们的风采。
我呢,则是属于那种上下半场分的很清的人,上半场嘴里喊着不要不要,下半场光着膀子呐喊来吧来吧。
因为我是东北人,所以在很多酒场上,自然会提到东北人喝酒的问题。
能喝吗?未必。
2017年有个调查,全国饮酒量排名前10的省份,山东人以日均饮酒量83.1毫升全国遥遥领先。
为什么东北人给大家的印象都很能喝?
因为东北人喝酒在气势上很吓人,入座没菜,上来先干一杯白酒是常态。大学临近毕业那段时间,和朋友们喝酒,真是这个样子,谁也不服谁,咋办?那就干呗!
可大家的焦点,都在第一杯白酒上,没人会在意喝完之后大家的怂样。
加之很多东北女生也很豪爽,动不动就老铁666,透了这杯再来一杯。
久而久之,东北人能喝的这个标签,和东北人都是黑社会一样,被大家下意识的存进了脑袋里。
这次自驾游去威海文登,见我的那个大学室友。他在上大学时,以能喝出名。我问他,咋样,来山东喝倒多少人了?他看了我一眼,说,拉倒吧,上班第一天,就让人给喝懵逼了。
他,就是我说的典型的气势型喝酒之人。你如果不熟悉他,压根就不敢跟他喝酒,上来那个虎劲,他能跟你白酒对瓶吹。
实际上,也就我们自己人知道,他的酒量,算不上很差,可也绝对称不上能喝。
和东北人喝酒相比,山东人喝酒则显得沉稳内敛了许多。很多看起来一杯倒的选手,到最后也许会一脸无辜的看着你问,怎么了,你喝多了吗?那咱今天就到这吧。
我想我那个威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是让这样的一群山东人给KO的。
干!干!干!干!呕。。。。。。
和大多数人的智商相差不多一样,其实关于酒量,除了那种天生的种子选手,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半斤八两,谁也比谁多喝不了多些。不同的是,有的人会喝,能把半斤的酒量,喝出一斤的效果;有的人会劝,能让一斤酒量的人,喝下两斤,自己却滴酒不沾。有的人是闷葫芦,不用劝不用让,自己先来二两半。而剩下那些真正不能喝的人,则会默默的喝下一口雪碧,看着喝多了酒的人,盘算着下一道菜会是什么。
这,就是酒生百态。
作者:大亨
目前辞职在家,每天只做四件事。
码字,卖货,带娃,爱她。
个人微信3号:medh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