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一)
“这里错了,你怎么还没有改过来!我跟你讲了八百遍了!马上就要开学了,你之前都哪去了?”红姐努力压着自己的脾气,一题一题教女儿把暑假作业做完。
女儿继续磨蹭,拿着笔慢慢写,不知道答案也不翻书查找,用食指在练习册上蹭蹭蹭......
红姐火了,抓起练习册一扔对女儿大吼:
不上学就不上学,有什么了不起,
自己飞不动,就下一个蛋让蛋使劲飞!
看着“嚣张”的女儿,红姐血气上涌,觉得头晕呼吸不过来,撑着打电话叫了救护车......
(二)
红姐住院了,说是心梗,做了两个支架。
亲朋好友纷纷去探望,盼着能早日好起来。可一到医院,红姐最惦记的,还是女儿的成绩。她边抹眼泪边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谁对她是真的好,让她学习像逼她喝毒药似的。”
皇上不急太监急,辛辛苦苦创造条件,换来的却是孩子不体谅不珍惜,任哪个父母也会觉得寒心。
之前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16年,如果这16年里不花钱读书,再出去挣钱,那这个家至少盈利五十万。
可是成千上万的父母都选择不要这五十万,吃力不讨*着孩子去读书,为什么?他们傻,不会算数吗?
(三)
从小没干过苦活累活,扁担总是从肩上滑下来,粪便又臭又脏在桶里一晃一晃;没挑多久,儿子就受不了,大哭求爸爸:
“你让我回去复习嘛,考差了就回来(挑粪)。”
“我真的好生复习,你让我读书嘛。”
父亲不为所动,铁了心让儿子吃苦,继续挑下去。很多人不解,埋怨父亲不通情达理,这分明是虐待儿童。
可是后来父亲解释,儿子没完成作业,所以才用这个方法教育,人生在世,要么吃学习的苦,要么吃生活的苦,让他自己比对。
儿子终于感叹,还是学习轻松一点,回去特别写了作文《难忘的一天》:挑粪苦,干活累,只有读书有出路。
你觉得日子不苦,那是因为父母替你承担了那份苦。可父母迟早有一天会老去,你呢?是挑粪还是读书另谋出路?
父母不傻,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来自普通家庭,没资源、没背景没什么可拼,读书不是最公平的路,但它是你唯一的路。
(四)
“杀鱼弟”叫做小孟,父母生了6个孩子,他是老大,从小辍学帮父母杀鱼度日。
因为没有文化,圈子狭窄,所以也没有朋友。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变得孤僻暴躁,看不到生命前头还有希望,于是喝农药想一死了之。
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初坚持读书,就算不能考上好的学校,也可以跳出贫穷的圈子,不用一辈子杀鱼谋生
出生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走出贫穷,人生如一潭死水,活在社会底层,一生忙忙碌碌,却无所为。
(五)
陈姐小时候是班上的优等生,我们都羡慕她的成绩。但是读初中的时候,她恋爱了,和一个混社会的人走在一起,成绩一落千丈,连高中都没考上。
那个时候,她常常说:“你们这些人只会读书,读书有什么用,考得好还不如嫁得好。”
她的确依靠那个男人过了一段比较“幸福”的生活。可是几年后,再次见到她,她穿着一件破旧的羽绒服,皮肤有些粗糙,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嘴里吐着脏话。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如果她当初好好读书,自己有能力,那就算离婚,也不会落得如此田地。
(六)
作家凯紫说,在老家,要抓猴子很简单,只要往被固定的木板上钻两个和猴子手腕差不多大小的洞。然后在木板背后放一些花生,猴子看到花生就会去抓,于是这只猴子就跑不了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只猴子贪图眼前的好处啊。拿了花生的手是握紧的,根本没办法从洞里缩回来。木板成了枷锁,猴子自然也就被抓捕他的人掳走。
有时候,人心也像猴子,读书多苦啊,游戏多好玩、嫁人结婚多轻松......殊不知,你掉进这个坑里怡然自得的时候,这辈子就毁了。
据数据统计,硕士学历以上的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富豪比例高三十倍;博士学历的人比高中学历的平均收入高六倍。
同样是人,但月薪五千的人只能过着平庸的生活,心里期盼着亲人不要生病,不然负担不起;而月薪三万的人,不仅可以过小资的生活,还可以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七)
听过一个故事。
儿子刚刚上学,问还在当农民的父亲:
人,为什么要读书啊?
父亲解释说:
一棵小树长1年,只能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7岁就可以挑水做农活,长大了能学到很多做农活的技巧,但除了做农活,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高中毕业,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操作和修理;
龙应台曾经对儿子说过: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非被迫谋生。
知识,会成为你的垫脚石,会让你有选择权,哪怕跌在谷底,拥有知识的你也可以东山再起。
所以啊,亲爱的孩子,我们为什么要逼你读书?
因为作为父母,我想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送你到一个更光明,更多选择权的地方。
我不怕你平凡,但是我怕你无知;我不怕你辛苦,但是我怕你无能;我不怕你失败,但是我怕你无望。
比起苦一阵子,我更不想让你苦一辈子,虽然现在很累,但将来你一定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