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亲子教育|手足要和睦,大娃的心要多呵护
日期:2018-08-28 11:33:29 作者:一蝶 阅读:

亲子教育|手足要和睦,大娃的心要多呵护

  公众号童心一蝶

  作者:一蝶

1

  曾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你觉得父母偏心吗?

  得到的结果是:

  本班有50名学生,仅4名认为父母亲还算公平。而认为父母亲偏心的孩子有46名,比例高达92%!

  其中有弟弟妹妹)的孩子有40名,全部认为父母偏心家里最小的孩子!

  震惊!

  (注:为表达方便,以下的娃爸娃妈就统一简称为娃妈或妈妈。弟弟(妹妹)的统一称为弟弟,哥哥姐姐同理。)

  让这些孩子说说父母的哪些行为让他们觉得偏心。

  孩子们举的例子,可以归为三大类

  A、他犯错,我挨骂:弟弟抢走我的东西、撕我的作业本,我不让,弟弟哭闹撒泼,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骂我。

  、不悦,我担责:弟弟 自己不知何故哭闹起来,家里的大人看到我在场,一开口就是:“你就不能懂事点?怎么又把他弄哭啦!”

  C、感觉自己被冷落:有了弟弟,全家人都围着他转,我感觉自己像是隐形人。弟弟的吃喝拉撒都能是全家人津津乐道话题,一个表情变化他们都能乐上半天,对我的关注,就只有学习成绩了。

  家有两个娃或更多娃的爸爸妈妈,

  相信你们看到这些,

  会猛揉胸口欲哭无泪

  冤枉啊!我真的没有偏心啊!

2

  能够深刻理解娃妈的,或许只有同样的娃妈了。

  我们的内心,并不会偏向哪个,都会尽可能一碗水端平,只是,琐碎生活中仍然会有许多无意的行为,变成了孩子眼里的“偏心”,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影响

  比如: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大让小”处理态度

  场景:当两个孩子玩具或拌嘴,闹得不可开交,许多父母总会习惯性地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父母心理:

  1、谦让是一种美德,这样也是在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我们不都这样过来的吗?

  2、我都这么累了,你们还吵吵,一点都不懂得体谅大人。我心里知道是小的没理,但是小的听不懂,没精力去细细沟通,就简单粗暴地阻止大的,只想他们尽快安静下来,有一个安静了,也就一个巴掌拍不响,好让我安心做事休息会儿。

  孩子心理:

  1、我也是你的孩子啊,凭什么我是大的就要让给小的?

  2、明明是弟弟没理,为什么每次都要先斥责我?妈妈一定是偏心才这样。

  兄妹姐妹之间,在父母的态度面前,多多少少都会对彼此有一点比较的心理,如果孩子认定了自己最亲的父母偏心,会感觉自己被忽视、被贬低,自尊自信都会因此受到打击,如果没有及时疏导,性格可能会会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对父母滋生抵触情绪叛逆,甚至离家出走怨恨父母。

  而被过度包容的小娃,却可能因此变得无所顾忌我小我有理:反正只要吵起来,挨骂的总是大的。

  “熊性”在得意感的累积中,日益膨胀。

  因此,家有多娃,孩子间明着暗着的较量总是难免的,艺术地处理事情照顾好大娃的情绪,或许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切入点。

3

  我一位朋友Z的做法令人赞赏

  Z在大宝年级时,怀上了小宝。

  以下是她讲的亲子之间的沟通:

  大宝经常跟我确认:“妈妈,以后你会爱你的小宝多一点吗?我不听话时候你会不会对我失望,对他有希望(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类似问题,几天就会问一次。

  每一次,我都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宝贝安心,没有人能够替代你在我心里最重要位置。当我生了弟弟或妹妹,我会教弟弟妹尊重哥哥,向哥哥学习。”

  他比较满意微笑。可是隔几天,他又会问一次,我仍然不厌其烦重复这个答案

  大宝想在未出生的小宝面前表现自己这个哥哥的优秀,Z干脆让他参与到胎教中来,让大宝对着她肚子里的小宝宝故事、读童书内容,胎教效果怎样尚待考证,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宝对小宝来临越来越充满期待

  小宝顺利出生,Z发现大宝对弟弟的疼爱,甚至超过了她的预期

4

  另一个朋友依依,也是调解孩子关系高手

  依依的女儿小欣十岁,儿子浩浩五岁。

  儿子出生后,因为工作生活无法兼顾的原因,小欣被送到外婆家生活了一年。

  这一年里,依依对这个掌上明珠牵肠挂肚,也每天视频,但仍然避免不了小欣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在是否被爱的问题上,孩子的心思总是那么敏感细腻

  在弟弟出生以前,小欣活泼开朗,是个小话唠。

  而当了姐姐的小欣,似乎一夜之间变得安静了,

  心爱的玩具被弟弟抢走了,她不争也不闹,换一个继续玩;

  依依正在给小欣讲故事讲到一半时,弟弟醒了,依依只好中止讲故事,忙着去给弟弟的换尿片、喂奶,小欣也只是收敛了笑容,默默地走到一边去,看着窗户发呆;

  甚至有一次,长牙期的弟弟突然趴到小欣的胳膊上咬了一口,留下两个深深的牙印,小欣也只是当下大哭一阵,过后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看着小欣“懂事”的模样,依依不喜反忧,凭着一个母亲的感知她觉得依依是担心失去爱,才变得如此小心翼翼,这并不是真正的成长

  依依开始有意地多陪小欣聊天,经常主动告诉小欣——

  “妈妈爱你。”

  “妈妈有时候忙着照顾弟弟,没有陪你,不是因为不爱你,是因为弟弟太小了,他还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在你只有弟弟这么大的时候,妈妈也是那样照顾你的。现在你慢慢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能够自己做许多事情,妈妈特别开心。照顾弟弟,不是因为妈妈只爱他而不爱你,是因为他现在需要我们照顾。”

  “小欣,你看,弟弟冲你笑了,会叫姐姐了,他开始懂得爱你了。”

  在弟弟抢小欣的东西时,依依会阻止弟弟:“那是姐姐的东西,你想碰,要经过姐姐同意。”

  当小欣给弟弟递东西拿玩具时,依依会教弟弟:“跟姐姐说谢谢,你看姐姐多能干,你也要学着帮姐姐拿东西哟。”

  有时候,小欣不小心把弟弟撞摔了,弟弟大哭,依依也从不粗暴地责备小欣,而是扶起弟弟,温柔地安抚:“姐姐是不小心的,来,妈妈帮你揉揉。”

  在弟弟的情绪平息后,依依还会温柔地搂过小欣,安慰她:“我知道你不小心撞了弟弟,心里也不好受,没有关系,我们下次走拐角的时候慢一些就好。”

  此外,依依还经常在弟弟睡着后,把小欣搂到怀里,回忆小欣已经忘记了的小时候趣事傻事,惹得小欣笑个不停——孩子总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的,这样的回忆画面,让小欣充分感受到了:妈妈原来也一样爱我。

  依依还教小欣大胆地表达自己:“只要你觉得心里不舒服,不开心,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跟妈妈说,即使犯了错,只要你愿意说,妈妈都愿意认真听,因为妈妈很爱你。”

  在依依的爱与包容下,小欣重新开朗起来。浩浩虽然小,却一点也不霸道,像个小绅士一样,想玩姐姐的玩具总记得要经过姐姐同意,还懂得欣赏感恩姐姐的疼爱。姐弟俩的感情日益深厚

  有多少孩子,尤其是老大原本家庭中心人物,随着二胎的降临,他们全身心依赖着的大人们仿佛一夜之间注意力全部转移了。

  于是,他们惊惶、茫然,小小的心思,在等待原来那样的关注中煎熬、发酵成了伤。

  而这一切,父母浑然不知

  该怪父母吗?

  不,不能怪,更不忍责怪。

  中年人的一天有多少事情要操心啊:工作上的压力要排解、一家人的三餐要安排繁琐家务要打理,还可能有老人需要陪伴、其他的孩子也需要照料……

  正常情况下,孩子细微的小心思,如果不及时表达出来,会被湮没在这匆匆的生活节奏里。 

  许多时候,在我们的家庭里,

  孩子在等父母发现,

  而父母在等孩子表达。

  这其间,如果父母能够有意识地搭建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个安全感满满的态度,是否可以避免很多心灵灾难

5

  兄弟姐妹争吵,其实大部分时候,他们要的并不是父母来裁定谁对谁错,而是希望看到父母的一个能够让他们觉得暖心的态度。

  也曾见过这样的二胎家庭——

  妈妈对着不听话的老大吼:“你块死皮,讨嫌,这么不听话生你干嘛!”

  然后转身对着小的说:“乖,宝贝,还是你最听话。”

  看到这样的场景,看着老大顿然浓郁下来的神情老二得意洋洋神色,感觉这兄弟俩的手足之情已经被这个妈妈撕开裂痕了。

  当妈妈口不择言,处处想用“比较”的态度来“教育”孩子时,伤害的往往不仅是孩子幼小的心灵,更是一个家庭的和睦

  此外,对于一些讲话太过口无遮挡不经大脑亲友,最好能预先提醒一下他们,不要跟孩子开这样的玩笑——

  “你妈妈生了弟弟,就不爱你了!”

  如果还是有傻缺二货不管不顾地非要这么开玩笑,我只想说:请滚,马不停蹄的滚!

  而后,认真地告诉孩子:刚才那个叔叔阿姨)是逗你的,妈妈并不会因为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妈妈一直很爱你,因为有时候要分时间照顾弟弟,心里只会更爱你。

  别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亲戚家一个孩子,三岁时添了妹妹,一个邻居过来玩的时候,经常这样逗弄哥哥——

  “有了妹妹,你妈妈就不爱你了。”

  于是,原本性温和单纯小哥哥,从那时起经常偷掐妹妹,暗搓搓地掐了一整个童年

  直到长成少年,回忆起此事,心里犹有阴云。 

  作者:一蝶:一枚外显逗逼无厘头,内心正直友好小学老师,最喜欢旅游和海侃,喜欢一切温情的人与故事。公众号:童心一蝶(ftongxin)

  *关注

  推荐作者原创文:

  教育:

  1、卑躬屈膝的老师,如何教出腰板挺直的祖国未来

  2、讲台上都举起屠刀了,你们还在沉默

  3、那一年,我包庇了一个学生……

  生活:

  1、你的朋友女神我的朋友都是女神经

  2、游记|云南寻梦(醉美泸沽湖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亲子教育|手足要和睦,大娃的心要多呵护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