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随佛禅师带领中道僧团僧众和八戒行者,前往缅甸进行寺院交流与合作,并参加7月24日的僧团结夏仪式。
恰逢当地连续数日暴雨,造成大区域水患,意外的使原始佛教会参与了赈助当地灾民的工作,随行八戒行者们将此行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浙江 正洲
缅 甸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与交流,我们对当地的雨季没有概念,每天的午后,漫天乌云,倾盆大雨像小石子一样打在铁皮的屋顶上,发出咚咚的响声,人在屋里,即使面对面讲话也几乎听不清楚。
7月27号,得知勃固发大水,随佛长老决定要救灾。因为预先没有准备,时间很紧迫,和当地人商议物资等相关事项之后,长老便带着一行人去灾区了解情况。
陆路无法通行,两艘木船逆流而上,船底下的勃固河翻滚着泥沙,站在船上四顾,举目汪洋一片,天空层层迭迭的乌云,丝毫不见雨停的意思。
沿岸可见的房屋,有的一半在水面上,有的只见屋顶。地势稍高的地方,可看到若干避难的村民,偶尔望向我们的眼神也是茫茫然。船行30分钟,到我们探访的地方,水位已下降了一米,满地的泥浆,大路变成了河道。
小朋友在浑浊的水里玩得很开心,大人看到我们则是很好奇,站在水里茫然的看着我们这群外国人。
我总是感觉村民似乎少了点重整家园的动能。想起长老提过,为什么信仰佛教的国家大都贫穷、落后、人民懒散、缺乏动力,我们不禁要问,佛教到底把善良虔诚的信徒教成什么样了?
回仰光的路上,越接近城市,渐渐看到现代化的气息,我想或许缅甸人并非不想改变,而是在落后的地方,文明的信息与理念较为匮乏。当地人需要的是可以改变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明白,原来可以有不一样的思考与生活。
湖北 开源
缅 甸是信仰佛教虔诚的佛国,缅甸人民淳朴、善良。
当我们在缅甸勃固地区,亲身置身于雨季,和缅民一起面对洪涝时,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对生活的无可奈何。
洪涝灾区,电力中断、饮用水遭到泥流污染,村民多日未进食,只能等待勃固河吊桥的另一端送来救济物资。
随佛长老带领中道僧团与原始佛教会救济缅甸孤童已二十余年,在得知灾区民众的生活情况后,透过安住道场的住持师父安排,当天晚上火速与几个灾区严重的村代表召开会议,商议物资捐赠及发放。
第二天上午,包括15000公斤白米、260桶20升装和540桶5升装饮用水、5220包泡面,1000户受灾村民的急需午餐,即从两个多小时车程外的仰光市区送达勃固地区的三处发放地。
淳朴、善良的缅甸人,在面对灾情时,除了等待还是等待,为什么在每年都会经历的灾害面前,失去防备与自救的能力呢?
生存是很实际的问题,一切妥协、接受、等待不是最好的方式,缅人是淳朴、善良的好人,好人应得到好报,而这个好报应该由自己的双手主动创造和呈现出来。
浙江 传延
第 一次探访灾区时,并不曾想到灾情会是那样严重。行走在勃固河吊桥上,只见水流浑浊,流速迅猛,漩涡吞噬残枝断木,河岸的边际已看不到尽头,水流之下潜藏危险暗流,完全失去一条河流该有的样貌。
不由感叹:原来洪水是这样!更不曾想到,第二天,我们会乘坐没有任何救生设备和防护措施的简易木船行驶在这样的“汪洋”中,去探访灾情更严重的村庄。
村民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碎,令人纳闷的是,似乎不曾见到当地政府出面救援?缅人是否已经习惯了听天由命?
驱车返回仰光的途中,回想方才目睹的种种,深刻的反省到:原来过去自己是如何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接下来,唯有感谢,唯有珍惜,唯有努力,发光发热!
湖北 开曦
此 行到缅甸是继去年跟随中道僧团推展缅甸“一元济贫”法务后,第二次走访缅甸,始料未及的碰上当地的雨季洪灾。教会事先未有准备,也只能紧急提供急需的民生物资,一直到此刻,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一元济贫”能做什么了!
一元一元的募集,就能为眼前这些灾民,提供每人约3桶20公升的饮用水,约10包泡面,约3份咖哩鸡饭,约5包50公斤的大米……,让他们暂时得免于饥饿。
布施一美元对现代人而言算是举手之劳,然而众人的一美元集合起来,却可以让缅甸勃固灾民吃上几天热腾腾的饭食。
“一美元”传递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温情暖意,感谢这些恰到好处的一元一元钱,感谢原始佛教会走上纽约街头一美元一美元劝募的法工,你们的爱心善意,我们在缅甸帮你们做功德了!
▼往期精彩回顾▼学会四个字 你就能了解佛教的精髓佛陀可以预言未来吗?警惕过度热心背后的心理人格!长按*进入
随佛禅师简介
长按*进入
中道僧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