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走进我们的生活
裘山山
2017年8月,我应邀参加上海国际文学周,论坛的主题是《地图与疆域:科幻文学的秘境》。大会要求每位参会作家就此演讲。这可让我犯难了。在此之前我对科幻文学一无所知,甚至在阅读上还有些排斥,总觉得那都是些双脚离地的悬事儿。为了写稿子,我快速阅读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之前也读过《未来简史》,逐渐了解了一些人工智能问题,于是硬着头皮写了一篇《科幻文学的秘境,依然在人的心底》。大致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科幻文学和传统文学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应该是对人类的探索。如果说传统文学是探索人性的深度和广度,那么科幻文学是在探索人类智能的边界。但科幻文学在探索人类智能的同时,依然不能放弃对复杂人性的探索。因为无论何种文学样式,首先都应该是人学。
巧的是,就在我硬着头皮演讲了科幻文学后,在返回的飞机上,我在一本航空杂志上读到一条信息,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了数字药品,即药品内不再是化学成分,而是芯片,当患者吞下含有芯片的药物后,里面的感受器会随药片进入体内并激活,一方面向患者大脑发送信息,另一方面向外界感应设备发送信息,达到治疗作用。我觉得太有趣了。回来后即买了一本《颠覆性医疗革命》,此书讲了二十二项未来医学的趋势,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实现过程中,看得让人激动。于是我产生了个念头,把这样的科技信息带入我的小说。
当然,我并不是说《卤水点豆腐》是科幻小说,不不,差得远。只能说我这个小说带有了科幻文学的元素,小说的重点依然是写人,或者说,写人工智能下的伦理问题。我想,当AI(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是不是愿意一切都遵从算法(不再纠结选择)?是否愿意一切都按计算机的精准答案去做(一切尽在掌握中)?是否愿意让各种按钮代替我们的劳动(真的会更快乐吗)?是否愿意不再有由人性所散发出的不确定性(没有意外和惊喜)?更重要的是,对个人隐私、个人愿望的尊重,是否还是必须的?
我只是本着那个想法,即科幻文学通往秘境的通道,依然在人的心底。
故我把故事设置在一个世俗的环境里,是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面对的。也不排除我真的希望能通过数字药品来改变人的贪婪本性。呵呵。
“卤水点豆腐”的下一句是“一物降一物”,其实在我们祖先的生活经验里,也有人工智能。
—END—
裘山山 祖籍浙江,现居成都。1976年入伍,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大中文系,曾任部队教员,刊物编辑等。已出版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长篇纪实散文《遥远的天堂》《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以及中篇小说《琴声何来》等作品约四百万字。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四川省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