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是你没有自控力,而是《延禧攻略》的套路实在太深!
日期:2018-08-22 18:00:28 作者:亦然悟 阅读:

不是你没有自控力,而是《延禧攻略》的套路实在太深!

  今年夏天最火的电视剧也许就是《延禧攻略》了吧?

  许多朋友吐槽它人设崩塌,但依旧无法克制住追剧的冲动

  一些自律性较强的人,比如我,打乱了原本积极进取的生活节律。

  有人说,乾隆走过最远的路,是魏璎珞的套路。这个剧本身何尝不是充满套路,撩得人欲罢不能

  为了追这个剧,我甚至陷入了深深的羞愧中:我的自控力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太笨、太low才无法控制自己

  后来逐渐想通了,生活那么苦,偶尔看个爽剧开心一下有什么错?

  接纳并且直面了内心渴望后,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这个剧套路我的几个方面,现在拿出来与你分享

  (顺便透露一下,这篇文章本身也藏了一个大大的套路,请小心!)

  套路中的反套路

  魏璎珞的黑莲花人设是傻白甜网剧中的泥石流,她给我们捧上了一大碗心灵鸡汤

  完美皇后富察·容音三度痛失爱子,遭到闺蜜纯妃、贴身丫鬟尔晴的接连背叛后,又被乾隆斥责太过脆弱不够尽责,终于从紫禁城的高楼中跃下。

  为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富察皇后不得善终,看了这个剧你的结论也许是:人心存良善,更应懂自保”

  这份价值观着实戳中了许多深受“人善被人欺”之苦的老好人们的内心。

  当然,我们也得警惕黑莲花式的价值观。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固然没错,像魏璎珞那样受了委屈就往死里报复就有点危险了。

  别的不说,现实是非曲折极其模糊没有了主角光环,你怎知是魏璎珞式的自保,而非娴妃式的黑化呢

  实际上,黑莲花并不是《延禧攻略》首创,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烈火如歌》《扶摇》等剧中已见端倪

  至于魏璎珞挑战等级森严的清宫阶层,早在20年前的《还珠格格》中,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正面应用

  那么《延禧攻略》凭什么因为黑莲花霸屏?

  它的新意在于双线的人物设置

  一方面,魏璎珞挑战“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价值观,并且毫不避讳神逻辑

  类似于直接赐死身为朝廷命妇的尔晴并且全身而退这样的骚操作层出不穷

  这是网剧爽文的套路,能帮你发泄现实中遭逢的委屈、满足YY的冲动。

  另一方面,白月光富察·容音的出现实现了对宫斗剧惯有套路的反叛。

  她为了实现个人自由主动离开宫斗战场,跃下的那一瞬间,仿佛是对他人宫斗的巨大嘲讽:你们毕生追求荣誉权力宠爱,本宫一点儿也不care。

  不过,鉴于主角依然是魏璎珞,个人更倾向于将这部剧看作一碗加多了味精鸡汤

  鲜美异常,仍然对身体有害

  人设只是一个开始

  追剧的朋友可能还对荔枝树被毁事件记忆犹新吧?

  富察皇后生日时,乾隆送了几株珍贵异常的荔枝树。她设下荔枝宴邀请后宫妃嫔共同品鉴,并派了魏璎珞看管。

  谁知,高贵妃身边的嘉嫔盯上了这次机会,偷偷用沸水将荔枝树浇死了。

  一身主角光环的魏璎珞是怎么化险为夷的呢?

  在富察皇后掀开红绸之际,高贵妃的爱犬跳了出来(璎珞安排的),众人看到一树荔枝残破不堪,便自然联想到狗毁了荔枝。

  同时,怀着五阿哥的愉贵人怕狗,吓倒在地,直呼有人谋害龙嗣(还是璎珞安排的),成功大家注意力引向别处。

  认知行为学有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焦点就是原因我们会认为被我们关注因素重要,还会将它们视为事情发生的原因。

  魏璎珞所利用的正是这种心理偏差

  同样的,我们前面提到的人设话题性太强,掩盖了该剧其他套路,这降低了我们的防备之心。

  实际上于正的小心机远不止于此呢!

  停不下来的追剧冲动

  身边追剧的朋友大多都有一个共识:这部剧不拖沓节奏把握得很好。

  从第一集璎珞入宫调查姐姐死亡的原因开始,一个谜接一个谜的安排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心弦

  在你跟着璎珞寻找姐姐死亡之谜时,掉进傅恒到底有没有杀害姐姐的谜,接着又被岁月静好的纯妃为什么不争宠的谜套路了。自从娴妃黑化,每次成功报复一个人,她就会剪掉一盏灯花,你又跟着掉进了下一个是谁的好奇心深渊之中……

  几乎每一集都有看点,三集一个小高潮,五集送出一份盒饭,绝不会在一集结束时恰好揭开谜底

  这样精心的安排,让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停下来喘息的机会。

  自从它加更后,仅在周末佛系追剧的我,再也赶不上在预告中埋下的好奇心了。

  每一次都骗自己看完这集就不看了吧?实际上,只要当天看了,不看完更新内容潜意识绝对不会停下来的。

  因此,节奏感是《延禧攻略》的另一重套路。

  只要把握好节奏,70集恍如弹指一挥间。

  唤醒文化认同感

  众所周知这部剧是于正的翻身之作,他摈弃了俗艳的阿宝色,一反常态化身处女座,死磕细节

  有一篇报道中甚至提到:《延禧攻略》的服装、化妆、道具花了一个亿。

  调色上,用的是朱红、枣红、烟红、十样锦、芥黄、土黄、靛青、丁香色、荷叶绿、月影白等中国传统配色,不完全是网传的莫兰迪配色。

  刺绣、绒花、点翠、缂丝、打树花;绛唇妆、柳叶眉、一耳戴三钳等清代女子妆容基本贴合历史

  据说,皇帝常服上的刺绣,是由参与过故宫文物翻修的匠人,耗时半年完成的;妃嫔们头上戴的绒花,是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团队完成的;而她们手执的团扇,则是直接根据故宫文物仿制出的缂丝工艺品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乾隆桌子上满满一桌的印章,与乾隆喜欢在文物上盖章的历史形象相符。

  不过,在考据癖眼中,这剧还是有些bug的。有网友指出,小两把头的出现时间太早了,三绺梳头和云肩本是汉人装束,怎么成了旗人后宫的流行时尚了。

  于正为什么要在这一方面花那么多精力呢?

  因为,完美的服装、化妆、道具是电视剧的皮囊,它们可以成功唤起情境联想。换句话说,让古装剧不出戏实在是太重要了。

  另外,于正透露希望通过电视剧,向其他国家输出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传承,也是发扬。

  听说《延禧攻略》最近在海外也很火,许多歪果仁惊叹中国的戏服实在是太美了,看来他做到了。

  无论初心如何,他所唤起的文化认同感是无可指摘的。非但无可指摘,还会在潜移默化影响你,提高你对这个剧的接纳程度

  不过,也得警惕,这可能是另一重营销的套路。

  从朋友圈转发逻辑上看,硬广是招人恨的,但是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转发价值观和知识储备。它唤醒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可能会操控你自愿地为它宣传造势。

  影响力操纵的行为

  记得这剧刚火的时候,于正接受采访说:我完全没有料到这部剧会成功。

  本人非常怀疑这种说法。像这种现象级的IP怎么可能是空穴来风的?

  果然,有一篇报道印证了我的猜测,它提到:出品方欢娱影视是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延禧攻略》的拍摄剪辑、营销、发行等环节均由欢娱影视的专业团队直接操作。

  我们所看到的精彩弹幕、微博段子、KOL大号热议、许多霸屏文章、豆瓣影评等,极有可能是人为运作的结果

  作为第一批追剧的观众,身边有朋友问我:你是怎么被这个剧吸引的?

  这里存在几个方面:

  首先,上线之前,我读到关于这个剧化妆、服饰方面的美誉文章,对它产生浓厚兴趣

  刚上线那几天,微博热搜有魏璎珞黑莲花人设的片段剪辑。

  追剧的时候,我有开弹幕的习惯,自然就瞄到了类似于帝后cp、纯妃女友粉、高贵妃是吉祥物等等带有强人格特征信息

  最开始,我对这一切没有任何防备心,还觉得挺好玩的。

  直到富察皇后跳楼那一段,有一条弹幕操纵了我的大脑:“大家快点救救皇后,我按了暂停键,快呀快呀”!

  我居然真的信了,暂停不看,还兴高采烈地当成段子转发到了朋友圈,甚至还想为此弃剧,当然我没忍住。事后反思起来,我觉得自己特别荒谬……

  这里提到的弹幕,究竟是宣发方造势,还是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吐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

  《延禧攻略》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先发影响力》里提到的特权瞬间: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证实,而非证伪。

  无论多么荒谬的言论,只要抓住特权瞬间进行说服,就有可能说服我们,并操纵我们的行为。

  套路击中的是本能

  回到文章开头,连乾隆那么聪明的人也被魏璎珞套路,这是主角光环吗?

  不见得,乾隆生性傲娇自满,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人。

  当他叱问一个宫女(魏璎珞)为什么伤害曾给他遮阴的神树时,这个宫女随口编了个故事说:奴才梦见神树说它痒了,于是奴才就来给它挠痒痒。

  这完全是顺着乾隆的逻辑,说了一个他想听的故事。

  纵然这个故事再怎么荒谬,他能反驳吗?

  反驳宫女荒谬的逻辑,就是在变相指责他自己啊!

  可见,聪明如皇帝也有本能,剧中魏璎珞的套路击中的正是乾隆的本能。

  说回到我们自己,认知科学家发现人类存在一些心理偏差:

  比如谜(蔡加尼克效应),未完成的东西会一直萦绕在大脑中,你无法摆脱它

  再比如焦点就是原因,人们倾向于认为引起注意力的因素是重要的

  还有正向检验策略大脑总是偏好证明一件事是对的

  可以说,《延禧攻略》有意或无意地击中了我们的本能,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避不开的套路。

  应该如何避开套路?又如何巧妙地利用套路影响他人或改变自己?

  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名著《先发影响力》将解答这些问题。

  没错!这是本文暗藏的一个大套路,小编又调皮了,你中招了吗?

  ▼  ▼  ▼  ▼  ▼   ▼  ▼  ▼  ▼

  2018/08/25  ▏本周六  ▏晚20:30

  樊登即将为你解读《先发影响力》,这是影响力教父西奥迪尼时隔30年后的又一重磅力作,股神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对其赞不绝口相信它也能给你奇妙启发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听书

  本书将于2018/8/25日20:30上线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版权归【樊登读书】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发送“转载”,联系授权。

  思维导图

  *关注【樊登读书】,后台回复“先发影响力”,获取《先发影响力》高清思维导图。

   点击阅读原文,本周新书《先发影响力》解读7天免费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是你没有自控力,而是《延禧攻略》的套路实在太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