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什么时候,
想想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迄今为止主流的看法还是“成王败寇”那一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了你会获得名声、利益等各方面的好处,甚至还能名垂千古;
相反,失败了意味着可能会面对一无所有的窘迫状况,被历史遗忘是大概率事件,而没有人会喜欢后者。
1
但现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往往会在公众场合谈论他们的失败事迹,对他们而言,似乎曾失败的经历反而比现今的成功要更加珍贵。
2017年马云在"环球转型论坛",与近3000名来自马来西亚和其他20个国家的创业者和年轻人交流,马云向现场的创业者和年轻人分享自己很多失败的经验。
人家用了5年完成中学,他上了7年才可以;想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都失败了,而考大学也失败了3次;申请工作失败了差不多30次,当年高中毕业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个人去了,23个人被录取,他是唯一没有被聘用的;试着去考警察,5个同学去,4个被录取,自己又是那个没被录取的;开始阿里巴巴创业时,见了超过30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愿意投给他们。
马云说是错误使他变得与众不同。每一次失败,每一次被别人拒绝,都把它当作是一次训练。
任正非是华为的向导人,现今身价凌驾300亿。可他在44岁时,被南油集团除名,背负200万债务。后来老婆与他离婚,一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艰难地创立了华为。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却成功逆袭,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的位置!
“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这是任正非在华为创业维艰期决绝说出的话。
那时他先后历经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旧深感无力。这位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在部队锤炼多年,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商业硬汉曾经如此艰难。
任正非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你只要把失败的这个路径告诉我们,把失败的人给我们,这些失败的人甚至比成功的人还要宝贵。
2
这些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失败,如今却被成功人士为之称道,似乎有违常理,不易被人理解。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失败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马云就在公共场合说过:“研究失败比读MBA管用”,在马云看来,失败的学问想必是比较高深的,而通过研究失败这一行为能让我们有足够多的收获。某种意义上讲,透过失败,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给我们弥补不足的机会。
相反,它的对立方“成功”不能给予我们这些,反而会掩盖住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可能会加剧我们既有的膨胀欲,容易令我们在后续的事情中犯下错误。
2失败令成功更甜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可谓十分紧密,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才是必然现象,而成功才是偶然现象。
只有尝过了失败,才能在接下来的对抗中取得胜利,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人生起起伏伏,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既然不能避免失败,何不用心去体会?
你们是怎么对待失败的?上了985、211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是一个谎言!
史上最黑消防员上热搜 背后真相太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