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然现今繁华闹市,灯红酒绿,嘈杂靡乱,人心动荡轻浮,无静,亦不复净。
一日临窗而坐,观窗外车水马龙,繁华热闹,心中竟生出些许烦躁。随手翻动手中的书页,一篇陶渊明的诗作不期然映入眼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清流静泉,潺潺流入我心中,生生抑制了那烦躁,使人清明许多。那诗,是静的。
陶渊明从官场退出,走得那样决绝,不带丝毫留恋。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依然抛却繁华,抛却衣食住行的华丽舒适,在了无人烟的山水之地,独自饮酒赏花?是他内心的静,是他孤潔高傲的人格对污浊昏朽的社会的排斥抵抗;是他在饱受丑恶官场的折磨,心灵无法解脱后毅然的放弃;是他内心最终的净化。可能我们会说,陶渊明的隐退,是消极避世的行为,但是至少,他做到了“净”,他做到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干净的心灵。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静寂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净化受伤的心灵。
古时亦难守心中宁静,现今则更难。在现代社会,见多了沽名钓誉之重誉之人,怒焰悲喜之尊严尽失之人,背信弃义之无情无义之人。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所作所为似乎都只为了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择手段。当然,善心者亦有,且我相信,有很多。但是,在整个浮躁的大环境笼罩下,人心却难免轻浮,失去宁静,逐渐被尘翳笼罩,不复净洁。
我一直相信,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现代社会的“不静”是对心灵的摧残,亦是一种绝佳的磨练。虽然身处嘈杂,但仍可心怀旷远的蓝天、深邃的大海,成为其中最悠闲的白云和最自在的鱼儿。在压力下活出恬淡,在束缚中活出自由,在嘈杂里活出平静,在混乱中活出属于自己的清明。
曾看过一句话,“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啊,少一点对功名利禄的执念,便可寻回心灵的一方净土。松开因生活琐碎而紧皱的眉头吧!毕竟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抽出内心的平静吧,别让心灵蒙尘。平静,使人诗意的生活。
安静的。
净化心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