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读者丨舍与得的智慧
日期:2018-08-16 21:01:56 作者:白玲 阅读:

读者丨舍与得的智慧

  大千世界,“舍”是一种处事哲学,是一个人生境界,更是一门艺术。《红楼梦》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文章”说的就是做人做事的艺术,如果曹雪芹没有经历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的变故中国文化史上就缺少了一部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珍品。

  鲁迅先生的“喜怒哀骂皆成文章”也是他为人处事的哲学,如果没有日本之行学医的遭遇而弃医从文,中国近代史就少了一位文学巨匠和伟大民主革命者。古训说得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舍与得的选择,得与失的修行。对于“舍得道家佛家法家都有不同诠释

  《道德经》对“舍得”早有深刻表述:“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曼(慢)成”。不论游戏,还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感悟深刻,世界许多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舍得”指世间万物均在舍与得之中达到一种平衡,贯穿于事物发展始末,是永无止息的相互制衡的循环。人的一生,舍与得是相互伴随的,舍与得是矛盾统一体。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两难的选择,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一得必有一失,一失必有一得。

  佛教对“舍得”的解释是: “舍”者实无所舍,“得”者亦无所得, 合谓“舍得”,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有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星云大师说:“舍,于人是慈悲,于已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佛教认为一切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万事万物在“舍得”中相生相克又相伴相生,然后达到合谐统一,人生就是一种看破、放下、再放下的禅道。

  孙子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为人处世中,“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舍得”都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智慧。这种“舍得”不仅是经营的智慧,也是管理的智慧,更是如何赢得人心的智慧,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和高境界

  人心是讲求互助互惠的,只有你满足对方,对方才会满足你。“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只拿6分”这套李嘉诚的让利生意模式,是他成为华人首富秘诀

  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是,你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这是人生中最大的难题悖论

  我们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无法认可现在的自己,无法感恩拥有东西。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得到了又不懂得珍惜,于是心浮气躁、汲汲营营地追求,穷其一生想不劳而获,最后因执念而走入贪念,因贪念导致一无所有

  小时候读过《渔夫金鱼故事感触颇深,描述了一个贪得无厌老太婆让小金鱼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心愿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反而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上演一些贪得无厌而事与愿违的故事。现在某些领导干部有了职权后,不是想着为国家老百姓做点实事,而是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利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最后琅珰入狱,身败名裂,悔之晚矣。

  一些误入赌途博者,流连在赌场上,妄图一夜暴富,挺而走险,欠下巨额债务,连已经已经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很多烦恼是由内心不平衡引起的,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求得了这个,丢失了那个,心中不能权衡利弊,摆好心态。现代社会诱惑陷阱多多,我们如何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邮屈”,不为利所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屈?

  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的修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戒贪、戒痴、戒嗔;与人为善,与已行善,修行胜过一切。

  《金刚经》所谓:“云何应住”就是说,我们要怎样安住我们的心,“云何降伏其心”要怎样降伏我们的心,要怎样安住我们的心呢?就是无所住,无所著,这就是住,如果有所著,这就是痛苦。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当我们碰到逆境时,往往抱怨老天的不公平,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拒绝万事万物的妄想执念悟得本性,修得菩提心、佛心、使得自己身心清静

  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过一段话:“在我21岁时,我的期待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面对霍金,上帝给予他的“得”是如此苛刻吝啬,它让他在年轻时候病魔缠身,成为一名渐冻症患者,渐渐失去了自由行动的身和说话的能力

  然而霍金并没有向病魔低头,用顽强乐观把自己的心灵安放在不自由的身躯里面,向人类揭示了宇宙黑洞奥秘,他的精神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不得不感叹造物主是公平的,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在霍金看来,无论生活有多艰难,也要记得仰望天空,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路,活出自己生命特质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或许上帝是仁慈的,它让我们拥有健全身体完好五官,却没有赋予我们高贵灵魂。有人在尘世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生命就这样在拥有和失去之间流走。

  当我们在哭泣没有鞋穿时,却发现有人连脚都没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不仅如此,她还把慈爱双手伸向全世界。面对这些高尚的灵魂,我们没有理由不好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对自己的拥有感恩。

  电影芳华》的最后那一幕,刘峰和何小萍隔了十年后再见面时,何小萍问刘峰这些年过得还好吗?刘峰是这样回答的:“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要看跟谁比了,要跟躺在陵园里的这些牺牲弟兄们比,我敢说不好吗?”

  有人为了国家舍弃了自己的青春生命,换来我们安宁和详的生活,面对生死,这些个人恩怨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这大概就是刘峰对“舍得”的豁达认知,也是他对什么是“善良”的最好的回答,舍掉自我,丰富成就了另外一个我。

  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机会,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必须面对人生的道路选择,不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杯满则溢,月盈则亏。既然选择了在天空中翱翔,就不要羡慕水中的鱼儿;既然选择了蓝天白云,就不要向往高山河川;既然选择了普济众生,就不要流连世俗享乐。

  人的生命有限的,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要舍生而取义,舍小我而取大我。

  人生百年,不过舍得之间,我们人生就好象攀登一座高耸入云山峰,在这个途行中跋山涉水,我们不时会遇见阻碍梦想前行的东西,比如为了名利、富贵、权利而滋生出来的浮躁自私、浅溥等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面对许多不必要累赘,要学会潇洒地舍弃,有了放下的毅力和勇气才能充实圆满自己,才能抵达峰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宇宙没有停止眨眼,时间没有停止前行,无论是艰难还是喜悦,都要记得仰望星空,因为在这片星空下,你一直闪着光,当你看见了自己的光,也就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光”,把这段话送给仍在理想中坚持前行的你我,春撒一杯种,秋收万颗籽;只问盛放,无问西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本文为蒋勋先生的读者——白玲原创文章, 不代表蒋勋和本公众号观点。本文禁止转载,投稿联系客服

  点击阅读原文,听蒋勋老师讲解美的沉思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读者丨舍与得的智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