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邓典
▽
五年后,华晨宇成了《明日之子2》的星推官,里面有个选手,连伴奏都不要,就清唱了。
所以我一点都不奇怪,听完邓典的清唱,华晨宇会毫不犹豫走过去把晋级球给他。
他太清楚了,他们就是同一种人。
一。
这句话用于邓典身上,再适合不过。
留小栗旬的长发、穿不合常理的衣服、唱几十年前的老歌,这其中的每一样,都让他和大众审美体系格格不入。
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很酷。不理解他的人,只会说一句“什么鬼”,然后把进度条无情地往后拉。
当时的邓典,穿衣服和同龄男生不太一样,他们都是沙滩凉鞋配短裤,而邓典却会看很多海外视频和时尚杂志,通过各种途径,买到自己想买的衣服。
因为觉得太好看了,他把衣服取回来之后,洗都不洗就放在枕头边,想第二天一睁眼就能穿上。
那时是夏天,太阳很大,金色的,烤着整个学校,他很快就闷出了汗。
毛衣粘在身上,一下一下,扎得刺痛。
几乎班上每个人都问他,从早问到晚:“邓典你热不热?”
他全都一口回答:“不热不热。”
他想也没想就回答:“帅啊。”
我觉得他有点自恋,不过他很快就补充了句:“如果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帅,那别人怎么会觉得帅呢?”
就那句话,让我觉得,他是真的很帅。
邓典说的“不热不热”也是如此,只有自己认可自己,别人才会认可你。
二。
日本有一期很有名的杂志,叫《You Are What You Wear》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衣如其人。
对他来说,衣服不只是用来遮羞或者保暖的东西,更是他情绪流露的出口,也是他安放态度和个性的置物盒。
所以他才会说:能穿上心里的衣服,就会觉得自己更接近想象中的自己。
他也越买越多,买着买着,就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了。
身边的朋友、同学,甚至是母亲,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每天穿的花里胡哨,奇奇怪怪的。
但他不管,反而是在那段时间里,养成了低头走路的习惯,让所有嘲笑他的声音都呼呼像风一样从耳边过去。
走着走着,一抬头,他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新手战”的时候,选手们都搬出了各种乐器,又唱又跳,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才华都在那两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展示出来。
只有邓典,两手空空,什么也不带,连伴奏都不要,就清唱了一首《mercy》。
现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撼动我们的,不仅是他无可挑剔的演唱,更是他在舞台上的享受和放松。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因为他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观众的眼光。
所以他不会像其他选手一样,上台前很紧张,总担心别人不欣赏自己的表演。
他是以一种很松弛的姿态站在舞台上的,那个骄傲的神情,仿佛在说:“我不需要你们的喜欢。“
而我就是喜欢,他的“不需要被喜欢”。
三。
当年的华晨宇,也是一个“自私”的人。
他在海选时弹唱的那首《无字歌》,普通人根本听不懂,只觉得是在乱唱。
他根本就没有想让所有人都听懂,他只是在“自私”地表达自己。
能理解他最好,不能他也无所谓。
说实话,如果当时的评委是其他任何一个人,华晨宇的才华都可能永远也无法被大家看到。
而华晨宇也成了另一个“尚雯婕”,去发现更多和他一样的人,这大概也是他会愿意连续担任两季《明日之子》导师的原因。
很多人说,魔音赛道里的文兆杰和邓典,都像是第二个华晨宇。
可我想说的是,没有谁是第二个华晨宇。他们是同一种人,但绝不是同一个人。
因为他们都只是在极致地做自己,而不是模仿谁、复刻谁、成为谁。
这种人最值得敬畏,也难怪《明日之子》里面最严格的李宇春,会这样评论邓典:
他从出场到现在,穿的每一套衣服,唱的每一首歌,甚至是在舞台上每一个手势,你都很难找到其他人的影子。
一举一动,都在告诉你:“这就是邓典。”
就像他昨天在微博上说的那句话:他们说的梦想不能过于张扬,但我偏偏喜欢展现自我欲望。
这就是邓典厉害的地方——他在舞台上诠释的,不仅是一种时尚态度,也不只是一种音乐理念,甚至都不只是一种个人魅力。
他展现的东西更宏大一点。
最后。
有些人会在这种不被理解中,渐渐放弃掉他们本来的样子,学会在不同的人面前,戴上不同的面具。
这样做的确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喜欢,可那又如何呢?
他们喜欢的,已经不是“你”了。
他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他,但喜欢他的人,一定都是喜欢他真正的样子。
晚安。
△
进来叹口气
这里是你的叹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