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大病救助筹款平台之一,轻松筹用户总数已突破5.5亿,累计筹集善款超200亿。
曾几何时,它如沙漠中的最后一眼泉水,给无数大病重灾的家庭带去了生的希望。
而今屡屡爆出的乱象,却让我们不得不心痛地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
终于,那些灰色产业伸出的黑手还是没能放过这最后一方净土,圣水湖畔早已污浊。
近期,央视的访谈节目《我们》追踪报道了一起虚假募捐的新闻,在将中介代开假病历的灰色利益链连根拔起的同时,也直接将“轻松筹”推向了风口浪尖。
“发起方务必上传相关图片,包括受助人身份信息,带有医院公章的医院诊断证明;提现账号必须是受助人本人或直系亲属......”
这些看似极难造假的硬性保障,却被黑心中介们轻而易举地“见招拆招”:
从记者和中介的qq聊天记录中我们惊愕地发现,伪造一张包含姓名、年龄、性别、日期、病情、地址、电话的诊断证明竟轻易地如同点个外卖。
足不出户,只要线上交付360元,你想要的“邪乎”病情,通通可以光速搞定;你想挂靠的“牛逼医院”,通通可以作为你造假的背书。
保住了我在广东的3套房”
此番中介辅助诈捐事件一经曝光,评论区就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我身边也有这样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16年11月底,刷屏全朋友圈的“罗尔诈捐门”:
超11万人次打赏,阅读逾百万,募集善款270余万的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背后,
站着的是一个利用亲生女儿做营销,大骂捐款的网民“毫无同情心”,三房两车、资产千万却仍要榨干善人钱包、满脸是骨肉之血的人间厉鬼。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来推测中国人,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我向来也不喜以列举的方式去抨击我的同胞,但我怎能容忍这一个个鲜血淋漓的例子,先是像一把匕首,直僵僵地插在我心头,再是刀锋一转,剜起善人的皮肉。
但谁来拯救我的善良”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5月的“小凤雅”乌龙事件。
2017年,凤雅不幸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筹得了可观数额的善款。
但2018年5月4日,伴随着凤雅的离世,一篇声称小凤雅父母用筹得的15万元善款带儿子治疗兔唇,放任女儿病情恶化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了网民的暴怒:
在部分网友不分青红皂白的唾骂声中,小凤雅父母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同时,竟要因媒体的一纸荒唐文,遭受全社会的质疑和诋毁。
“这是何等的心寒,何等的百口莫辩。”
戏剧性的是,众人对此番逆转还未来得及消化,6月22日,@坚决不被这个锅 则在微博上又曝新料,意指凤雅妈妈颠倒黑白带动舆论,令人不寒而栗。
一位无辜女童的离世,牵扯出的 诈捐-反驳诈捐-又曝新料 ,让人在晕头转向的同时,彻悟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状:
行善的门槛已然被拉高至头顶,疲于被消费善良的我们,进退维谷。
面对真假掺半的求救信号,无奈的民众只有在网上发出一声恸哭式的哀嚎:
我们也想拯救无辜的孩子,但谁来拯救我们被反复蹂躏的善良?
“只要有一分钱拿来救命,
我便情愿做1000次傻子”
在采访几位母亲的时候,我听见了最愚蠢、最冲动但也最让我心碎的答案:
“是愚善也好,是被人利用也罢,拜托了我只想做一个傻子,哪怕你欺骗了我的善良,也尽量别让我知道。”
“偏远的山区里,孩子没有手机,穷乡僻壤之境,大人连支付宝怎么使用都一窍不通。”
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苦于无处发声,他们的分贝太小,这世界又太过嘈杂。
每每他们寻到端口,可偏偏任他们怎样呼喊,铺天盖地的骗术还是无情淹没了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
可总会有那么一点微小的声音,它透过山谷,透过谎言,笔直地跌入你的耳朵。
它不向你哭惨,它不做过多赘述,它只是把人间疾苦铺在你的眼前,你却早已泪目。
我愿永远捍卫这样的声音。
你可能还想看:
—— END ——✎
♢ 作者简介:海马:污系白羊女,爱吃爆炸糖的95后,离你只有0.01公分。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