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位女生对熊说,这几天把她与男朋友的婚礼日子定下来了,但自己的心却定不下来了:
“熊,你说婚姻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啊,给我说说,我好有个心理准备。”
相信大部分人在结婚前,或多或少都会像这位姑娘一样,心情万分复杂。
而说到“婚前准备”,熊脑海里立马浮现了这样一本书:《但愿婚前我知道:12件预备婚姻的大事》。
书的作者,是享誉全球的婚恋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熊爷曾经也介绍过他的代表作《爱的五种语言》。
查普曼博士有近40年成功的婚姻辅导经验,他的讲座和书籍,拯救过无数人的婚姻生活呢~
而他自己本人的婚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书中他坦言:
“每当我会回想自己婚姻的最初几年,就真希望有人在婚前能像我提醒你们一样,将这些有关婚姻的事提醒我。”
所以在这本书中呢,查普曼博士结合他自己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提出了结婚前,不得不看的几条建议。
在熊爷看来,不论是即将结婚、或已经结婚,还是仍然单身的朋友,这些建议都能引发我们对婚姻的一些思考。
不冲动闪婚。
“我对他一见钟情,非他不嫁了!”
不过作者却建议我们,最好不要冲动闪婚。
因为在认识初期,恋人们常常忽略双方在社交、思想等方面,很可能有极大差异,双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取向极有可能完全相反。
一旦进入婚姻,我们从这种最热烈的感觉中走出来时;
“请多给爱一点时间。”
作者说,两人若有结婚的想法,就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父母的性格特点,交流方式和价值观,特别是他们的相处方式。
可能有人就不理解了,又不是跟对方的父母结婚,了解这么多干啥?
作者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比自己想象的更像自己的父母,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
有研究表明,如果母亲是酗酒者,女儿未来成为酗酒者的可能性也相当高。
不过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恋人一定跟他的父母一模一样去酗酒、抽烟;
了解双方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在婚前,就彼此帮助对方,脱离那个儿时就在父母那里接受的不良生活方式。
“好让那句‘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女必有其母’的谚语,不以消极的方式在你们未来的婚姻关系中出现。”
“在结婚前,我无法想象我会为了什么事来向另一半道歉。”
和大多数人一样,结婚前,作者也固执地认为,他绝对不会与另一半有争吵。
而两人争吵起来时,原本性情温和的自己,竟也变得急躁且不可理喻。
“幸福的婚姻永远不会是‘按我的心意生活’,而是‘按我们的心意生活’。”
扯着喉咙争个你错我对,不如一句“对不起”,来得撩人心弦;互相冷落的拉锯战,或许一个简单的拥抱就能化解。
作者指出,家庭角色分工在步入婚姻前,就要达成共识。
如果在婚前没商量好‘谁来做什么’,婚后将会发现,这个问题会成为夫妻间的矛盾来源。
但如作者所说,现在许多年轻的女性也有职业,也渴望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时的家庭角色分工,就更加需要两人商量而定。
“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想法,而不是理所应当让对方来做。”
在书中,作者也分享了家庭分角色工的一个小技巧:
比如一方是电器专家,另一方很会做饭;
好的婚姻,一定要谈“钱”。
“好的婚姻,一定要谈钱。”
但作者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夫妻不合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钱。
“在那些没钱的日子,你们的关系不会因为钱产生什么问题。”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作者说,关于钱的问题,往往不是在两人一穷二白时产生的;
而是当两人开始“有点钱”时,这些问题就统统会暴露出来。
因此作者建议,最好在婚前,就确定好两人谁来管账。
他说,管账的人需要每个月定期付各种账单,比如日常水电费、房贷、车贷等。
“由谁管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许因为一些原因,你们结婚半年后发现由另一方来管账可能更为明智。”
作者提醒我们,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计划”;
就算不是管账的那一方,在婚姻中的每一方都需要清楚所有关于财务的细节。
但熊觉得,谈不清楚的钱,才会伤感情;若能谈清楚钱,才能在婚姻这条大道上,走得“像金子似的闪闪发光”呢。
席慕蓉说:
“结婚不是,
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
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
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愿大家
心上人不仅在心上
也常伴身边、枕边
愿大家
用爱将所有的苦难
化解成甜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