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被份子钱榨干的小镇青年:300块的礼金,却逼得我想卖肾
日期:2018-07-30 21:15:24 作者:列宿 阅读:

被份子钱榨干的小镇青年:300块的礼金,却逼得我想卖肾

  文 | 列宿

  很多年轻人,以为逃离了北上广深进入父母营造的舒适圈,就以为逃离了压力焦虑,过上了准点下班、准时吃饭的悠闲生活

  其实不然,北上广生活靠实力,但小城市的生活要靠人情,那些背后人世故压得他们根本喘不过气来,还不如在北上广生活来的自在

  只有经历过小城市人情世故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座围城,在外面时向往能走进去,躺着过完一生,进去了才发现这种生活也不过如是。

  1

  逃回北上广,人情费是最后一根稻草

  我的好友阿越,几天前打电话对我说,他准备再次离开家乡,到北京来了。

  我有点吃惊

  我仍记得当年他回家时说的话:

  在北京工作了几年年,我觉得自己变成了追日的夸父,在追逐房子医疗教育的路上一路不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压力太大了。不如回家去,空气清新的,工作是清闲的,这样过一生也不错

  我身边如阿越这样的朋友很多,在家乡小城里,靠着父母的关系网,有一份“可以中午回家吃饭”的工作,五点钟准时准点下班,连晚饭都吃得悠闲自在

  但很显然有什么是比悠闲自在更重要的,阿越对我大倒苦水

  “在北京的时候觉得回家了就是天堂,回去之后才发现想象现实差距,大到无法自欺欺人

  工作是真的稳定又清闲,午饭、午休、双休一个不少,加班什么的从来没有;但同样的,钱也很稳定——每月雷打不动3000块,除去生活费,只剩下一千多。

  这一千多也根本别想攒下来,和朋友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也就算了,同事请吃饭不能不去,不去是不给人面子,但是去了就得回请,十来号人,一顿饭五、六百就没了,一个月来一次简直吃不消。”

  电话里他的声音逐渐大起来:

  “你知道最闹心是什么吗?有别的部门的同事结婚,居然去人事那儿拉个全公司员工名单,挨个儿发请柬!就算不去也得上礼——份子钱最少300,看下卡里的余额,我TM都想去卖肾!”

  更别提,结婚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生孩子、孩子满月、周岁……送礼金之路也称得上不死不休了。

  越来越多的人,在逃离北上广之后几年,又逃了回来。比起生活压力,人情费是逼着他们再次出走的重要原因

  2

  小城市生活,没你想的那么轻松

  父母亲朋劝你离开北上广,回家的理由总结归纳只有一个:在小城市生活会比大城市压力小,物价低、房价低、人脉多,生活实惠便利

  然而真实情况呢?

  让我们简单地算一下:2017年一线城市如北京的人均月工资是8500左右,而三四线城市比如我的家乡大同,人均月工资则是4000左右。

  差了一倍还多。

  我们假定两个城市的基本生活费用相同事实上也相差不大),1500,北京还要另外算上租房的费用,2000,不算其它任何娱乐消费,北京还剩5000,而大同,只剩1500了。

  在一线城市挣的钱,只要攒攒,一年就能出去旅游一次;在小城市,不要说旅游,买件像样衣服工资就告罄了。

  你以为回到家乡生活成本精简之后,生活质量会更高,结果发现,实质量是有维度区别的。

  你住火车站旁的小宾馆,就不要指望能获得五星级酒店服务

  小城市的实惠,是建立在生活品质打折的基础上的。

  吃面只有一种选择,10块钱一碗的刀削面;去NIKE买鞋,永远都是过季款;出去旅游,到处都是低价团,只能省内耍耍……

  至于买房,挣1W的时候买不了5W/平的房子,挣4K就买得起1W/平的房子吗?

  所谓的便利和实惠,都是人们压抑欲望表象罢了,在小城市的基本生存压力并不比大城市轻松。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所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三四线城市除了交通住房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这些压力并不比一线城市低多少。

  而在家庭人际和就业方面的压力更甚于一线城市。

  过去,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是生活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面临高压力高竞争环境白领们,被称做“城市病”;但近几年,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抑郁症人群正在逐年上升。

  这些足以说明,你在小城市里,活得并没有那么轻松。

  3

  人情费的重压,让你喘不过气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个人社会,处处讲人情。

  这个特征在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小地方人口流动小,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人们彼此间都熟悉,所以也就更认可人情交换这种规则

  越小的地方,越明显。

  但这种规则要命的地方在于,价位模糊,结果也不透明标准更是不知道掌握在谁手中。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

  在这种(人情)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也就是说人情是高于规则存在的。

  你孩子成绩不错,但想进入尖子班,在一切大城市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小地方,则取决于你在学校“有没有人”。

  你和校长很熟,那容易,打个招呼就好;如果没有,那想办成这件事就得找关系:朋友的舅舅侄子爷爷外甥……并且最后欠了一圈人情,照样还得掏钱。

  准备开个个体经营小店,正常工商手续,在北京加上排队也用不了一天的时间。但在小地方,如果没有熟人,那就很麻烦

  需要什么材料不会一次性告诉你,周一来了说章没盖好;周二说负责人已经下班,但其实才下午三点;周三说差一个文件;周四又说文件不需要了;周五说最近申请的太多,再等等吧……如果你有人,那分分钟通过。

  在大城市待着的人,都有一个共识:能用钱解决事情,不要用人情。但这套逻辑在小地方是行不通的,人家反着来,人情能解决的事,决不用钱。

  人情才是小城市的通用币。

  没有通用币的人生活会很辛苦:小到去游乐园被插队,过年过节能分几斤水果;大到生病挂号找关系,职位要多少年才能挪一级。

  最重要的是,有了人情就不用钱了吗?

  错。

  阿越的父母为他找工作,不只托了关系,还花了十几万才搞定。

  而最惨的情况是,如果你没有人情关系,花钱都找不到地方。没钱不可怕没关系寸步难行

  这些,才是让回到小地方的人真正感到压力的原因。

  人情,不只是互相帮助、给予温暖,人情要还、要维系,而更多的作用,还是炫耀的资本

  这是与北上广完全不同却更加残酷战场

  我们其实更适应的是大城市虽赤祼,但简单的人际关系。北上广里的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组成的,所以依赖契约,需要合同,也因此,看似没有人情味的大城市规则最透明,生活起来更轻松

  而小城市里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既然熟了,自然会产生人情,一代传递下去,形成圈子,也成了牢笼

  在大城市,脑子里只要想着认真工作、提高能力就够了,并没有所谓的同事的婚礼邀请、所谓的领导的孩子满月酒。虽然人情冷漠,但好歹不额外花钱,心里舒坦

  虽然在很多时候,北上广一样讲究人情,需要人脉。但这里的人情,比小地方要公平得多,一般是与个人的努力以及能力成正比的;而人脉回馈的,是更好的机会,更多的提升,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点击图片可保存分享朋友圈

  4

  牧歌已远,小地方的生存更严峻

  小城市里的人情问题,不是中国独一份,全世界年轻人都要面临这个问题。

  比如日本,老龄少子化问题很严重,比中国更早地面临小城市人口负增长失去活力隐痛

  逼得日本政府想出各种方法“引诱”年轻人回到小城市,政策支持补助宣传齐上阵。而对于已经疲于快节奏的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回到小城市,享受慢生活,似乎是个不小的诱惑

  有个小哥怀着这样的憧憬,投身一个风景秀丽村庄,却发现实际生活与想象的很不一样。

  被迫当了村长,所有的杂事都要自己做,遇到需要帮忙的事情时,却没人响应他;真心村子好,提出建议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于是待了三年之后,小哥再也忍不了了,准备搬回大城市生活。

  有网友留言表示

  虽然我是农村长大,但还是要说,乡下民风淳朴不过是幻想

  乡下并非是民风淳朴,其实是闭塞的监视社会。

  落后代表淳朴吗?淳朴的乡村风情不过是现代城市人的臆想罢了,“穷山恶水出刁民”才是真相

  我们的故乡早已不是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早已山河破碎故人逃离。

  5

  人情“围城”,只能逃离

  回到家乡,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失业,小城市的招聘需求远远还跟不上你的求职需求。

  如果你父母的关系网不够硬 ,没能给你“铁饭碗”,哪怕你自己自己奋斗自强,也会在婚恋市场中也会被归入“没工作”那一类,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

  家乡的人情社会里,你身上有无数的标签,你的父母、你的关系网、你的相貌、你的工作,但你这个人有什么能力,没有人在乎。

  小城市的人情圈子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座围城。在外面的时候向往着走进去之后能躺着过完这一生,进去了才发现,还没跑起来,都已经跪到快趴下了。

  阿越告诉我,当年他从北京离开,从没想过要回头。在他看来,两者只是生活模式的不同罢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小城镇有小城镇的安逸,在哪里都能找到生活的一席之地

  但他从没想到,人情这种东西,却让他对小城镇的安逸避之不及。

  阿越说他现在算是真正理解了那句:“故乡是回不去也融不了的尴尬”。生活在家乡已经很艰难了,人情费则是逼着他逃离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文章也有一点打动你,就转发支持一下吧。

  -END-

  公众号对话回复,会有惊喜

  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伴你度过孤独有趣时光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喜欢就点个赞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被份子钱榨干的小镇青年:300块的礼金,却逼得我想卖肾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