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贵校的宣传片,真是烂skr人了
日期:2018-07-29 09:30:03 作者:王雯倩 来源:新周刊 阅读:

贵校的宣传片,真是烂skr人了

  本文转载自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

  盛夏来临,大片云集。要说暑期烂片档里谁能称霸,众望所归的《阿修罗》急忙退让:“论制作,光是特效这一点,我们可比各路‘震撼来袭’高校宣传片们用心多了。”

  复旦宣传片《To My Light》曾涉嫌抄袭东京大学宣传片创意

  高校宣传片,一种平均由3个BGM串联的群众性尬演MV,或是由PPT式校园全景图与官腔解说无缝衔接而成的汇报记录,从十八线不知名院校,到宇宙中心五道口大学,无一不对这种宣传形式乐此不疲

  撞片不可怕,谁抄谁尴尬

  如果单说知名度,2015年被爆有抄袭嫌疑的复旦校庆宣传片《To My Light》当属第一。不过并非所有学校都像这座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一样,自带流量属性

  更多的学校宣传片,是自家学生都不看,抄了也没人去理。

  那么,国内大学到底拍了些什么宣传片?

  说白了,都是套路

  大部分国内高校的招生宣传片都是一个套路、一种流程不同大概只有具体名字数字

  开头,必然是一段航拍俯冲下来,给校门一个特写,然后沿着校园主路,由远及近,高空俯视,飘过广场,旋转一周,再到别栋建筑……

  要不是因为降落大楼前挂着“图书馆”三个字,还真让人以为这部片子是在介绍楼盘卖房。

  航拍,提升档次必备

  接着,气势磅礴的BGM瞬间变得柔软悠长——一部刻着金箔大字的编年史缓缓翻开,闪过数张黑白照片过往的一路风雨跟着娓娓道来

  若是学校没个百年历史,估计都不好意思设计环节

  大航拍是基础手法

  然后到了重点部分——秀内核宏观的“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卓越的师资力量”、“丰富科研成果”,到具体介绍“我校有xxx个院士,xxx个重点学科,xx个硕士点、博士点……”

  延时摄影也是标配

  期间,不断切换各个角度课堂师生互动实验室里学生举着试管做实验画面,整个环节能占全片长度的一半以上,生怕观众没有看过本校的百度百科资料

  有的宣传片,还喜欢名人做背书。

  最后,配合耀眼闪烁的烫金字幕,校内百余名群演齐声欢呼“欢迎来到XX大学”,言辞恳切,尬人肺腑,至此,完美谢幕

  姹紫嫣红活泼生动。 

  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学校尝试另辟蹊径希望跳出套路来博取眼球

  今年,陆军工程大学凭借纯爷们和各种军械装备,撑起了一部恢弘制作;南京大学的宣传片开头,也展现出了手工匠人精雕细琢之美,然而美不过30秒,还是回到细数丰功伟绩的老路子上去了。

  总而言之,这些宣传片的通病都是宏大有余,精细不足,看着总像领导讲话,虚着吊着,摆谱子摆姿势太多,讲实在话的太少。

  科幻酷炫的转场在许多高校宣传片中必不可少

  高校宣传片之“老三俗”

  第一, 容易跑题。

  如果不按套路出牌,一些宣传片就有偏题的风险。比如,2012年北大招生宣传片《答案》被嘲拍摄跑偏,全程无半句对话,变成了风景名胜片。

  也有一些宣传片尝试讲故事。比如沈阳航空天大学的片子主打感情牌,讲考生备战高考时父母细致入微关爱父亲工作辛苦仍然早晚接送孩子上学,母亲在深夜给孩子送上一杯牛奶平凡生活场景的确感人,不过结尾猛然一转,主人公因为爱,所以坚定选择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这这这,太硬核了吧?

  有的宣传片,画风电影感十足。图/腾讯视频

  第二, 文案清奇

  中国群众面对镜头的不自如众所周知,但是除了宣传片中演员们假笑泛滥、四肢僵硬造成的尬之外,还有文案的尬。

  今年对外经贸大学宣传片开头,“我们是比985更专业的211”,“和清北人并称‘京城四少’”,“和世界五百强的精英谈笑风生,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黑底白字,电子摇滚配乐,怎么看都有点像开战文宣。

  三峡大学的宣传片念了篇极为华丽矫揉的中学作文,“你,犹如一首沁透心灵的美诗,让手心里的光阴温暖而活色生香”,文案实在感人,通篇下来不妨碍起一身鸡皮疙瘩

  随风飘扬,古风悠悠。

  第三,片长任性

  有的人以为片子时间越长、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越好,搞得一些高校宣传片动辄十几二十分钟起跳,堪称巨制。

  比如去年东南大学宣传片有14分钟,2012年清华宣传片将近20分钟,从学校发展、历史名人到特色专业、科研成果,乃至学校环境宿舍管理城市底蕴,力求面面俱到,反而拖沓冗长,抓不到重点。

  长的另一原因是讲故事的功力不够原本敲定三分钟的短片,因为对讲故事不自信,往往被拖到五分钟甚至更长。比如,同一个故事原著版的东京大学用了两分钟,“参考版”的复旦大学能讲到快五分钟。

  不过,湖南工业大学的宣传片只有十秒,这确实让观众的压力减小了不少。

  微博网友吐槽自家大学的宣传片。

  高校为什么拍不好宣传片?

  高校早期宣传片类似新闻专题报道,即简单的“画面配解说”。

  当时的制作人多是文字工作者出身,脱离画面的文案可以成为一篇单独的文章,解说员生怕观众看不懂,长篇大论喋喋不休,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念给观众听。

  虽然后来宣传片开始由专业摄制组来拍摄,镜头语言和画面效果借鉴影视剧的手法,但内容仍多是雄伟大门精良设备、领导讲话等流于形式的画面,很难让人产生共鸣

  除此之外,中国高校的形象宣传基本由高校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宣传部门如招生办具体执行,不少学校在拍摄宣传片前甚至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更别说交由学生去制作。而且迫于经费,片子的拍摄和剪辑质量,也打了不少折扣

  校园里的高颜值面孔也成为了招生宣传片中的亮点

  这样一来,本应当是学生视角讲述的宣传片,最终变成了领导讲话、教授访谈,甚至是纯粹第三方视角。即便宣传片有创新,处在体制内的高校也要层层审批、领导把关,官僚思维无孔不入,最后产出的还是画面加解说、成绩风光传统宣传片。

  而纵观饱受赞誉的宣传片,无一不是以学生体验为主。耶鲁大学整个宣传片就以采访几位在读学生为内容,由个人感受出发,来展示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华招生宣传片《毕业答卷》不再谈论历史、排名、豪华校门,而是关注个体,用七个问题回答学生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育,获得怎样的成长,和往日相比平易近人了许多。

  2018年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毕业答卷》。

  而在我国高考录取模式下,决定一所大学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双一流”名单,是已经被取消但依然顽强存在的“985”“211”称号,是一本、二本或三本批次。在这个金字塔模型中,位于顶端的大学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不像美国常春藤大学还要面临文理学院的竞争。

  兰州理工大学宣传片。

  高考报名人数已经接近千万,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只有挤过独木桥让“大学选你”,不存在“你选大学”的情况志愿填再多,能不能录上心仪的那所学校也得看运气,哪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各大高校自然就不需要尽心思“讨好”学生。再说了,招生办做出来的片子,你以为真的是给学生看的吗?

  作者 | 王雯倩

  编辑 | 丘库

  排版 | 阿梓

  *未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贵校的宣传片,真是烂skr人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