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九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要丁克的,她爱上自己的先生以后,他告诉她,自己有乙肝大三阳的问题,不适合要孩子。
十年婚姻里,慢慢地在内心对没有孩子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喜欢,享受两人生活,成了她的生活信仰。
但就在不久前小久和他的先生办理了离婚手续,因为她的先生生理问题已然全愈,又很想再要孩子,而小久已经成了坚定的丁克族。
看到这样的故事,会有很多女性朋友为小九不值,小九倒是很从容淡定,对前夫没有半点埋怨,在理想与爱人之间,她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哪怕这个信仰其实最初也源自于爱。
小九也曾犹豫和困惑过,但她在一堂自我探索的心理学课程上最终明白了自己为何如此坚定要做丁克。
小九是家里的老三,她出生时还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本来她们家庭就是计生办重点关注的对象,妈妈只能把她生在了自己异地的娘家,由外公外婆和太外婆共同抚养。
在她的印象里,她对父母的印象就是一个月来带一次礼物的人,而她要面对的永远是三个老年人严苛的家规、固定的作息时间、老态聋钟的面孔和阴沉的家庭气氛。
童年里没有父母,也没有和其它小伙伴共同玩耍的印象,只记得天还没暗,就被外婆赶回家。
对她而言,作为孩子,就意味着孤独,她之所以努力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离开这个死气沉沉的家。
虽然之后也与父母住过一段时间,但彼此之间客气的就像房东房客,直到遇到了自己的先生,她内在被爱的渴望才被唤醒。
而这个唤醒她爱的男人,更唤醒了她潜意识中不想重复自己孤独的童年经历的想法,于是她便义无返顾的嫁了。
离婚后的小九,更多的理解了自己,也有朋友跟她说,生一次孩子陪着孩子一起长大,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样的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疗愈。
但小九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在十年婚姻里,她在自己的事业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并有所建树。
“余生,我只用来活出自己,这样才对得起我童年经历的那些痛苦。”
小九这样跟朋友们说。
一个女人到底要不要生孩子,一个家庭是不是有了孩子才完满,这样的问题在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什么所谓正确答案了。
时代的进步,让女性更有底气拿回自己的生育权,想生的多生,不想生的就不生,这是文明的进步也是在人类在实现温饱后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必然结果。
虽然在国家畅导二胎甚至准备放开三胎的畅议下,除了经济压力的原因外,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婚内不育。
这样的心理更多的存在于年轻的丁克一族身上,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孩子们串门嬉闹,他们普遍的感觉是觉得烦。
尤其是在孩子犯错,不守规矩的情况下,厌烦感上升后自然强化了自己不要孩子的信念。
我观察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到了中年后,会因为人格的完整和包容慢慢对孩子单一标签式的看法,从而转身进入生孩子的大军。
而这样的年轻人,在他们小的时候,往往父母没有给过他们充分的自由,他们更多是需要一段“丁克”的时期来完成自己人生中错过的青春期。
■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晚婚错过了最佳生育期。
现代社会压在每个人身上的生存和经济压力加大,工作后的十年都为了第一套房而努力,等到在情场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慢慢选定终身对象步入婚姻。
在中国社会,不但生育孩子是母亲的事,养育的精力上也基本是女性投入的多,这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就意味着自己要亲手毁掉和推翻前二三十年辛苦得到的事业成就和高度。
同时,可能身体情况已远不如年轻时,不管是从孕育孩子的质量还是抚育孩子所需的精力考虑,都最终放弃了要孩子的念头。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而不仅是一个生育的机器,在这样的信念下,很多女性选择不生。
我在很多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丁克的理由比以上的罗列更丰富,但究其深层的理由,在主动丁克人群中,曾经有个不够幸福的童年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经历。
当我有过一个不幸福的童年,而我也不想再让我的孩子经历一样的情况,同时也因为我曾经不是一个快乐的孩子,我也不能保证我是一个快乐的母亲。
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补习班,由此开始卷入到社会的残酷竞争中,以取得社会地位,赢得他人尊重。
我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中已经够累了,不想让孩子跟自己一样过得如此辛苦,索性不带他到这个世界上来。
有许多这样的女性,在咨询中,提起自己的父母,都会抑制不住的痛哭。
很多亲子分离的创伤、或在成长过程中不恰当的养育所造成的伤害,不但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亲密关系,更有着对自己身为父母的担心和恐惧。
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通过心灵成长后,与父母的关系和自己的那段历史得到了和解,但身体和精力已经不具备要孩子的条件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丁克族,能够将青春期延长两倍、能够自由的追求和享受心中的爱好,能够更专注地享受当下生活,还是让他们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值得的。
丁克生活烦恼,除了会担忧自己的养老以及另一伴离世后自己怎么办的问题,最麻烦的就是另一伴中途想要放弃这个生活理念而带来彼此情感上的伤害。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建议,为了让自己生活的稳定度提高,对于要不要生育这个问题,在婚前甚至婚后有分歧时,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共同探讨一下。
要不要孩子不是给父母交待,也不是简单的要不要的决定,而是两个人要进入内在进行深入的探索。
我不要孩子这个信念,是源自何时何处,背后的伤痛是否可以疗愈,是否可能动摇?
未经灵魂拷问的决定,可能都带着草率,也可能会有日后的伤害。
人生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题,而是否生育只是其中的一道题。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现实条件,做出无悔于心的选择,就足够了。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
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
历史好文荐读
人生唯一值得ALL IN的只有自己
想看更多文章?
解惑
我有困惑,需要帮助
婚恋心理咨询
&
心理占星咨询
^
点击直接跳转
我不煲鸡汤
我只提供灵魂的解药
—周丽瑗亲密关系学—
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