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个三有青年
有空就来一起说说话
这两个字简直是社恐的噩梦,有什么事不能直接一口气说完吗,打个在吗又不说话,是想干嘛。
社恐,又称为社交恐惧症,是当下一种常见的网络流行病。网络上的含义指的是在社交中,对一切社交活动感到恐惧的人。
随着网上社交软件的发达,人们得以在网络上找到栖息地,而减少现实中的社交活动。因为这一变化,自称有社恐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近,网上流传着社恐最高兴的几个瞬间,点开一看,大家吩吩对号入座:是我本人了。
好像每样都说到心里去了。社恐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我们先来看一下。
以下小场景同理:
家里来客人时,第一时间是躲进房间里。为了不和客人打招呼,可以把尿憋到客人走了才去上厕所。
下雨天的时候看到不大熟的人,心里想的是,幸好有雨伞可以遮住自己,这样就不用被认出来了。
“网络上放飞自我,现实中是个哑巴”
网上侃侃而谈,能编段子、写长文、纵横各个聊天群、集满一相册表情包的人,现实中可能是个不善言辞的死宅。毕竟在网上怎么浪荡大家都看不到,而在现实中一说错话就很尬了。
在多人会议或是学校的团队作业中,领头的人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就散会。社恐的人一般会把问题憋回去,因为他惧怕被所有目光同时盯着的时刻。
社恐很难理解别人怎么做到老是麻烦别人的。好不容易麻烦别人一回,总觉得欠了别人的人情。
“这个软件到底要怎么装啊,算了,不知道问谁,不知道会不会麻烦到他。还是百度查一下自己解决吧。”——社恐的日常。
“不得已和不熟的人尬聊时
脸上挂着僵掉的笑容”
小麦说,她每天早上最想死的时刻,就是在等电梯时遇到同事的时候。不打招呼显得太不友好,如果低头玩手机假装没看见又不礼貌。聊天什么的更可怕了,因为她具备随时把天聊死的熟识技能。明明是展示个人善意,脸上却挂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这时候的电梯也变得漫长而熬人。
“能尽量在网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见面”
社交媒体大大方便了社恐患者,可以不见面、不打电话就解决事情就再好不过了。根据英国心理学家 GuyFielding的研究,当代年轻人中有大概10-15%的人在打电话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所以如果在网上解决,最好可以打字表达清楚,拒绝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引起不适的方式。
问别人一件稍微正经的事情前,先在内心组织好语言:你好,我想问一下……
发送之前审视了一遍,这里加了个表情会不会显得太随意了,但纯文字会不会太严肃了点……就在这样的内心斗争中,社恐挣扎着猛地按下发送键,忐忑地等待着对方的回复。
数一数,七喜发现自己中了好几枪。很多平时在网上像个话唠的人,实际上在人群中想把自己埋在草丛里。
这个称呼来源于,世界上最社恐的国家,芬兰。芬兰人是最不爱社交的一类人,连排队时都会遵循等距离排队法,与旁人隔开,以保证每人都有个人空间。
Facebook上,一位名叫Karoliina Korhonen的芬兰创作者以芬兰这个内向的国度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展示芬兰人民日常的简笔画,主角Matti的生活使每一个内向的人都产生了共鸣。
这样看社恐的芬兰人还挺可爱的。而这组可爱害羞的漫画也深受本国人喜爱。
看到这里,应该会有很多人说,是了,我就是社恐了。
其实网上说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心理学的社恐。真正的社恐是一种精神障碍,而这里的社恐只是一种调侃而已。
这类人日常表现为无法拒绝他人的好意,和不知怎么回应对方的热情。
其实不必过分担心。虽然社恐以内向自居,但当他们退无可退时,也还是会给自己充分的勇气。
比如,虽然他们很讨厌被所有目光注视着,但万不得已有个演讲一定、必须、绝对要他们上去时,他们依然会苦兮兮地接受,然后好好准备,鼓起勇气站上去。克服了恐惧后会发现,其实自己也能做到这个。
这种社恐对我们的行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一种害羞的心理而已。
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向的一面,而这些症状或多或少说中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便对号入座。
同时也是因为,有时候社交真的不快乐啊。
除去上班 / 上课后,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是那么的稀薄,还要强迫自己适应不喜欢的唱K、喝酒、吃饭等娱乐活动。
跑到一个聚会上,面对着一群不知谁是谁的场面,拼命挤出笑脸、想话题套近乎,而除了多了几个想不起来是哪位的联系方式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对活泼的人来说,这确实很有玩性,但对社恐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消耗,久而久之,他们就更讨厌人多的地方了。
还不如一个人回去,洗个澡,早早回去躺着看书、玩手机来得自在。
社恐喜欢自己待着,但不意味着孤僻、拒绝一切社交,或是讨厌哪个人。他们只希望在高压快节奏的环境里,保存一定的个人空间,在人际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多交朋友,性格外向的人才会被人喜欢。而喜欢独处、内向的人就是被孤立、不受欢迎的代名词。
于是,就给了我们很多错误的引导。对于这样的指引,性格活泼的人当然如鱼得水,而本身不适应的拼命融入人群却会让自己更疲累。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很多内向的人,貌似高冷不易接近,内心却温和友善。安静时得到更多,就享受独处带来的快乐。适当的社恐实质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个人理想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