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地下铁里没有尊严
日期:2018-07-21 08:31:05 作者:张天翼 来源:新经典 阅读:

地下铁里没有尊严

   新酱第17次冒泡:

  下班了,大城市人们纷纷坐上地铁回家。刷卡、进站、拥挤、站立、拥挤、刷卡、出站。人与人的身体紧密地挨在一起,明明在地铁里,你可以拥有最近的身体距离,但是,却感觉人们精神之间的距离隔得更加遥远了。

  曾经有人跟我说:你看,北京的地铁里看不到笑脸。 我以前觉得这有点妖魔化北京地铁了,但是来到这里之后,有了亲身体验。是啊,怎么会有笑脸呢。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拖着疲惫身躯,在陌生人不是那么友善眼神间腾挪转移,小心翼翼地移动,寻觅着一方小小的能让自己立身的空间。当一个人被迫处于拥挤不堪而且没有风景的地铁里,想要笑容满面,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啊。

  y 八寺宵独夜

  ▲《开往春天的地铁》剧照

  / 地下的铁 /

  文 | 张天翼

  人的尊严在于是被当作一个人还是一具身体看待

  显然挤上车的一刻,尊严就被扔在车厢外边了。

  《007:皇家赌场》里有一句很著名台词,邦女郎维斯帕走进电梯厢,冷冰冰地对邦德说:“你坐下一趟,这个电梯已经装不下你和你的ego(自我|自负)了。”

  人的ego(自我)是需要空间的,地铁车厢装不下那么多人和他们的ego(自我)和dignity(尊严)。

  人类躯干部分每一块皮肤都与四面八方的人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最亲密无间之际,也是最彼此憎恶之时。

  ▲日本地铁职业“推手”

  挤得稍好些的时候,可以拿出手机、iPad看看,戴上耳机灵魂出窍、元婴离体,假装自己不在这个地方狗血电视剧真人秀、“康熙来了”这些够热闹而且可以让智力暂时休眠的娱乐资料,填充了大部分上下班族的地铁时光。旁边的人总免不了歪头跟你一起看。

  我尝试过在人群里用kindle看《论美国的民主》,不行,看不下去,最好成绩是看了半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并且全程都在伤心地希望自己能变得像尼尔斯一样小,这样就可以骑着地铁里的老鼠跑掉了。挤得糟糕的时候,连小臂弯折起来那一点空隙都欠奉,只能双臂下垂保持人棍一样的姿势,像一盒百奇饼干中的一根。不能看手机不能看iPad,只能数对面人们后脑勺上的发旋。

  就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早晨,我的一位女友微信群里说,她在地铁里被人性骚扰了,那男的趁挤得谁也不能动,暗暗用膝盖来回蹭她的大腿不幸她并没有英勇地当场抓捕骚扰者,因为怕上班迟到。但——“我掏出面巾纸往里擤了一大泡鼻涕,他下车往前走,我跟在后边,把鼻涕都抹他后襟上了”。

  挤车上下时间有时长达一小时,难免内急。但地铁洗手间稀少,藏匿之深又如蓝胡子密室,只服务那些结实膀胱腿脚。北京地铁一号线西单站每天人流量均以十万计,每天早晚高峰换乘的客流超过四万人。这么多人,西单站却只有四号线站台南端有卫生间,想要方便至少得步行四分钟,这还没算排队时间。

  女厕只有三四个坑位,高峰期排上十分钟并不算多。

  但工程师们诉苦说,地铁在地底下,让污水往上倒流你们以为很容易啊!……所以某天看到新闻地铁里有人大小便失禁,也觉得是应有之义。

  这样一想,公交车多美!公交车有风景。

  公交车慢悠悠地开,拐弯,窗外是晨曦花圃,道旁树,红绿灯,街边门脸,冒烟的煎饼果子摊,明朝建的城门楼子,斜上方还有被电线树枝分割的天空车子开啊开啊,超过了耳朵里冒出两根白线的慢跑姑娘,超过了后面驮着小椅子、小椅子里塞着胖小子的蹬自行车母亲……遇上乱闯乱跑的年轻人,个把暴脾气司机师傅还得探头骂一两声,教育两句。有时两辆同数字的公交车擦身而过,两个司机互相鸣号示意。

  人在公交上,眼睛远近近的总有地方搁,只要不挤得太难受,没几个人低头看手机看书,都看徐徐变换街市风景。每天跟着公交线路复习一遍栖居之所,堪可算诗意之一种。

  地铁没有风景,没有人世陪伴,没有缓冲,只有人和铁匣子生硬关系;只有一个方向一个速度,不拐弯,一站就是一整句直着喉咙的呐喊;没有平仄,到站要停才歇气。短暂地一停,像点个逗号,然后再一头扎进黑洞子里。窗玻璃被那黑暗变成了镜子,映出另一群模糊灰暗了一层的人影,其实还是我们自己。就像美术字加一圈阴影更立体,那些拥挤、木然、满面油汗的景象乘个平方之后,痛苦也立体了。谁也不敢抬头看镜子孤清的自己。人和人的关系被提纯,因此显得相濡以沫,又互为地狱,一群咬紧牙关的豪猪。

  这时格外明白何为“万人如海一身藏”。

  有人“逃离北上广”,因为恐惧这种渺小感;有人“逃回北上广”,也因为被陌生人包围的匿名生活比起狭窄熟人社会更有安全感

  然而,地铁多快啊

  只这一个优点,就足以让人们每天挤断肋骨也要抢上去。

  时不时有想不开的人在地铁里卧轨自杀,大家反应是:“……(此处省略脏话十字)又有人卧轨了,地铁紧急停运了,转线路上班迟到了,公司罚款,全勤奖也没了,地铁公司管赔付吗?!”

  ▲吕克·贝松《地下铁》

  世界每个城市人对地铁的感情都像老夫妻一样爱恨交织我国地铁因为使用时间普遍不长,簇新锃亮,设施好使,常令歪果仁们感叹羡慕。一个住在英国的朋友抱怨英国地铁说,历史太久远了,所以设施老旧,所以特别爱坏,各种各样坏,她从伦敦搭地铁去机场,贝克街站的信号灯坏了,没赶上飞机,怏怏转回家,结果另一个站的某设施坏了,只能拖着行李箱走回去,心里给伦敦地铁写了一万字哥特式咒骂。

  不过很多人嘲笑伦敦地铁里人们特别爱看书,是因为没有手机信号,不看书只能大眼瞪小眼,她又辩护说不是的,伦敦人是真的爱看书。

  比起来,德国人和法国人也喜欢在地铁里看书看报,一走进车厢,几乎每个人都默默用眼睛吞吐面前文字形成一种不薄不稠的舒适气场,那场面真是迷人

  好吧,忽略那些不便,而且不挤成一团的时候,地铁确有属于地铁的美,美极了,尤其夜间地铁,有一种独具科幻感的浪漫深深地下的铁盒里,与世隔绝,冷硬晶莹钢管一根根笔直竖立在窄径上,像稀疏林地,灯光或惨白或昏暗列车运行时咣当咣当的声音,犹如一种机械感的配乐。

  人多时则浪漫也无,美也无

  人群总会毁掉所有美感,参见公共假期国内所有旅游景区

  以城市为背景影视剧,无论讲爱情故事还是惊悚、悬疑,地铁总是上好的舞台

  ▲《疑犯追踪》剧照

  科幻美剧《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拯救城市被害者的隐形富豪特工选择一处废弃的地下铁站台作为大本营工作室布置在一个地铁车厢里;美国恐怖片《地铁惊魂》干脆编排出一个住在地铁隧道里的畸形人。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会被粉红chick flick击中的小女孩,看了全智贤和车太贤主演的《我的野蛮女友》,里面那对情侣相识于地铁站,全智贤喝醉了,呕吐在地铁车厢里一个老爷爷脑袋上,然后众目睽睽下醉倒在地板上;后来两人热恋期间在地铁上玩打赌游戏,赌人们走过车厢、先跨过地上的一道线的是左腿还是右腿,输的要挨耳光

  那时我觉得情人一起乘地铁简直浪漫死了,全料不到多年后我和小薛坐地铁坐出了另一种浪漫:挤在人肉罐头里,我被三个男人压胸贴背地围在中间,他胸前也依偎着两个睡眼蒙胧的女人,我们隔着人墙怅然对望,努力把手从人缝中向对方伸过去……

  编剧导演们从来不会让类似情景发生在公交车上。公交车上的帅哥没有吸引力,地铁上才有。略带阴森的幽闭空间增加了无形的性张力

  很多欧美男明星都有地铁街拍照,汤姆·希德勒斯顿、克利斯·埃文斯、本·卫肖……有个中国迷妹去英国看本·卫肖的舞台剧,出来搭地铁就撞上本也在等地铁。有一家英国网站TubeCrush.net,专供用户上传偷拍的地铁帅哥照片,该网站创始人之一说:“我们网站的第三大浏览量来源是中国,其中最大的浏览量来自广州和上海。”

  也就是说,妖都和魔都的妹子们花痴力最高

  被地铁折磨奄奄一息、生趣全无之际,能见到一张清甜皎洁的面孔,简直像久旱逢甘霖,不怪女人们会感动得想要偷拍。曾在罗马地铁里遇到一队结伴出行的学生男生都高高大大,面孔是雕塑里的大卫阿波罗赫尔墨斯活转来的样子女生都雪肤长腿,青春牙齿和颧骨上闪光,我看得发呆,自惭形秽之下,根本力气掏手机,这时才知道敬佩偷拍者的勇敢

  ▲吕克·贝松《地下铁》

  地铁另一美处是卖艺者。以巴黎地铁为例,卖艺人无处不在,衣履并不脏得令人掩鼻退避,反而都很有点吉卜赛或嬉皮士的派头,戴小礼帽,穿皮靴,扎骷髅头巾,手腕脖子上缠着细珠子项链,当然都旧兮兮的,但此时敝旧反而是清贫艺术家必不可少装饰,犹如第欧根尼斯和颜回必须衣衫褴褛。

  有时他们会组起一整个吹拉弹唱的团队。据常住巴黎的人说,有个古典室内乐乐队已经在地铁站活跃了几十年,各种肤色国籍的团员换了不知多少轮,但乐团一直是铁打的营盘。他们常年认认真真演奏,跟卡内基音乐厅里的人们一样也是艺术家,只不过舞台是地铁站。

  巴黎地铁交通公司(RATP)不阻止艺人卖艺,反倒站出来以东道主身份举办地下歌唱大赛,每年定期办两次,先海选,招募优秀音乐人在地铁演出,在一个月的选拔期内,由RATP工作人员乘客组成评审团,从一千个团队或独立人中选出三百名优胜者,于未来的六个月中在地铁车厢或行人通道为乘客们表演。类似活动纽约地铁(MTA)也在搞,名唤“Music Under New York”,通过筛选,音乐家们可以得到MTA的支持,在地铁站里获得固定场地和表演时间,人们还能到MTA官网查询具体表演日程

  北京地铁的广播里声称“严禁乞讨卖艺行为”,不过前几年还是总能见到,常见的是烧伤患者和他的母亲,以及牵着小孩妇女,他们把一个音效奇差的音箱扛在后背上,一根线连接手中的麦克风,跟着播放的音乐哼唧,以职业化的面无表情一步一鞠躬,喃喃说“谢谢,谢谢,好人一生平安”。乘客们的视线多半牢牢黏在手机或对面空气里,偶尔有掏钱的,给完钱之后也立即把头低下

  这是卖惨,不是卖艺

  至于涂鸦,其口碑评价十分微妙,它是一种又野气又骚气、生机勃勃的公共艺术。比如,研究纽约现代艺术的专家就坚信,并非所有乘客都讨厌涂鸦,地铁涂鸦是年轻艺术家发挥想象力、服务纽约文化渠道。要我表态的话,我只能说那年搭地铁去巴黎圣母院,还没出站,就看到墙上通天通地一整幅几米高的涂鸦,繁复美丽,犹如包裹美人城堡藤蔓,那种震撼竟不比几分钟之后看到的圣母院逊色多少。那幅涂鸦估计早已不在。但在我这个外国人心中,它与圣母院、埃菲尔一样是巴黎魅力的一部分。

  我还听说在纽约42街时代广场站,转站过道上每隔几米写着短短一句话,连起来像一首小诗:

  So tired(累死人了)

  Overslept(睡过头了)

  If late(如果迟到)

  Get fired(就会被炒鱿鱼

  Why bother?(管他娘的)

  Why the pain?(为什么要受这个罪)

  Go back home.(回家去吧)

  Just do it again.(大不了重新来过)

  ▼

  这周末,作家张天翼

  将在西西弗书店举办新书签售会

  为读者带来一份出租屋慰藉

  与读者分享亲人衰老逝世时的酸楚

  以及偌大一座城里

  与爱人转徙流浪该如何苦中作乐

      时间:2018年7月21日 14:30

  地点:西西弗书店·长春高新活力汇店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华光街588号活力汇一层

  时间:2018年7月22日 14:00

  地点:西西弗书店 • 沈阳太原街万达店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南街2号太原街万达广场2层

  小新的每日赠书

  ●你可以分享一个关于地铁的故事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热度选出1位书友,赠送《粉墨》一本。

  点击图片可购买此书

  《粉墨

  张天翼 著 

  为什么《粉墨》收入了张天翼十一篇散文,共三辑:《地下的铁》、《从透明灰烬》、《出行记》,讲述作者私人生活和亲人的故事。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潘攀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读书药丸周日特别栏目

  参与就有机会获得赠书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地下铁里没有尊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