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圣喵大师
gt;>>01<<<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桥上村一农家娶亲。
农户高海贵的11个女儿们为家里唯一的、年龄最小的弟弟高浩珍举办婚礼。
11个姐姐每人出了2万元,带他一起工作的九姐还多出了一万元,合资23万元让他买房。
高浩珍今年22岁,是父母生下11个女孩后盼来的男孩,比大姐小27岁的他,从小就是一家人心尖上的宝贝。
写到这里,忍不住脑洞大开,十一个姐姐们是不是分别叫招娣,盼娣,念娣,引娣,来娣……
高浩珍家中一直是靠父母务农为生,十分贫困,姐姐们大多七八岁就开始下地干活,承担起家里的家务。
记得新闻中的村书记兰生平说,高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条件特别困难,直到去年才脱了贫。
但与此同时,每位姐姐都能“大方”地拿出2万块钱,还说:“凑钱给弟弟办婚礼完全是我们自愿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钱上。”
在明明“不愿意”的情况下,却要说“我自愿”。
波伏娃曾经说:“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女性不是生来就被定义为不平等于男性的,她们是后天自己主动低头于男性的!
gt;>>02<<<
之前曾经听朋友说过一个身边的故事,朋友的大学班里有个隔壁市的女同学,不算是农村,但封建的很,被她家人逼得从大四开始到现在没有回过家。
工作以后每年给家里打几万块钱,都是被拿来给弟弟读书买衣服。
最让她寒心的是大三的时候,她的弟弟十六岁,肾脏查出来有问题,但不是特别严重。
话音还没落,她妈妈就立马说严重吗会威胁生命吗我儿子是我们家的希望他不能有事,需要移植吗我女儿很健康可以移植的。
她在场,这些话是当着她面说的,一句都没有跟她商量过。
医生都看不下去了,说她太瘦了,身体可能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她妈妈坚持说要女儿救儿子,需要的话就给她养身体。
这是亲妈说出来的话,给女儿养身体,为了换个肾给宝贝儿子,这么说儿子不生病,从小到大女儿连吃好的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话,旁观者的我们听了都唏嘘不已,何况作为亲生女儿的她,心岂不是早就寒透了。
为了给儿子擦屁股填窟窿,宁愿让自己的女儿退租去住单位的宿舍,不饿死就行。
如此母亲,不顾女儿的死活,不顾女儿在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打拼的心酸苦楚,只要女儿一发工资就必须寄回来,给她心爱的宝贝儿子。
看见樊胜美无助在角落里痛哭流涕,不禁心疼。曾经也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却生生被哥哥拖累,明明是个漂亮善良的女孩,却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自由和勇气。
最最令人可悲的是,即使在如此不公道的情况下,身为女儿的竟然还是选择一头扎进娘家,连声喊着自己“愿意”。
女孩儿啊,你要知道,在你不顾一切去扶持娘家弟弟的时候,你的幸福也在慢慢被埋没。
樊胜美为了帮母亲,一次次不顾丈夫的想法,去问外面的男人借钱求助,王柏川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当时母亲坚决反对自己和樊胜美在一起了。
当你从心底接受“男尊女卑”、“我就是该给弟弟付出”时,你就已经踏上了轻视自己的道路。
gt;>>03<<<
这个社会对于成年女性的普遍认识中,有这样一条,“母性的关怀应该是无私的”。
甚至对于我们上一代来说,“女性的关怀就应该是无私的。”
当任何一个个体处在无“私”的状态中,她们如何能够为”自己“说话?私是不存在的。
我们看到很多上一辈的女性,过着沉默的日子,就仿佛她们并没有声音,也完全没有欲望一样。
因为社会对于女性的这种道德标准,女人可以分分钟做到自我放弃与自我背叛。她们留在关系中,不断妥协,将自身随意抛掷。
别人不认同自己,家人不爱护自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女性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地位,认为自己就是该付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姐弟情不应该是礼尚往来这种吗?抚养责任跟姐姐没什么关系,凑钱给弟弟买房子更不在姐姐的义务范围内。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姐姐们的做法,简直是甘当后妈,而如此一来破坏了原生家庭的平衡,以及弟弟家庭的和谐。
弟弟躲在姐姐们的羽翼之后,被过度保护,越来越长不大,导致自己男人的形象逐渐弱了下来,失去男儿本色。
如此不利人不利己还要心甘情愿付出的"扶弟魔",就是带领弟弟走上一条不归路。
经济独立才能保障实现人格独立,双重独立才能足够体面,经济不独立是没有话语权的。
所谓独立,是我们坚实自信的基础。不独立只会让我们成为别人的附属品,丧失自己的思想,丢失自己的人格,失去了自己的灵魂,然后任人摆布。
“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但愿人们给她开放未来,她就再也不会被迫待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