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uture
最近,姚明又上热搜了。
这一次,不是因为表情包。
而是因为,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
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退出,
而通过这一历程,
01
因为父亲2.08m,母亲1.88m的身高,大姚刚刚出生就是个“巨婴”。
五年级时,他已经有了180cm的身高。但他也因为身高超群而感到自卑,性格内向,是最容易受欺负的那一个。
姚明的老师回忆说,姚明小时候个子特别高,但他从来不欺负人,相反老是被比他矮小的同学欺负。
小学时,有一次大姚和小伙伴小张发生了矛盾,大高个的他挨了小张打,他没有还手也没有争辩,而是去找了小伙伴的爸爸张叔叔告状。
姚明:“张叔叔,小张打我了”
张爸爸:“他打你一下,你还他两下”
这样的反差萌现在看来也可爱到不行。几十年后,谁也没有想到曾经那么腼腆,不善言辞的姚明居然成了金句迭出的中国男篮主席。
02
“利诱”的篮球路
姚明的父母虽然身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却并没有要求他一定要走上职业篮球的道路。
父亲姚志远说,即使是送他去少年体校,也只是为了以后的升学能有加分项目。
少年时候的姚明并没有对篮球特别浓厚的兴趣,有时候姚志源兴起会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和姚明玩玩篮球。
那时候的姚明显然还不够“专业”,所以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父亲就会给他买点小玩意来鼓励他。
10岁那年,姚明参加了由上海市体育局主办的篮球夏令营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正式的篮球比赛,那之后他进入上海大鲨鱼青年队训练。
“当时的训练很苦,每天早晨眼都睁不开的时候就要出早操了,热身就得跑四五公里,接下来就是防守的基本步法训练,每一组练下来你都想蹲在地上不起来。早训结束后,大多时候只能穿着被汗水浸过的球衣去上课,那滋味真难受!”
每周6天,每天10个小时的训练非常辛苦,以至于他在第一个月就瘦了40斤。
拿着每个月仅有的10元津贴收入,和别的男孩子一样,他喜欢训练结束后去打世嘉的街机。
之后,他入选国家队,进入火箭队。听起来云淡风轻、一帆风顺的经历,其中心酸恐怕只有他个人知晓。
许多人都想象不到大姚是在多年半聋的状态下登上篮球赛场巅峰的。
八岁的姚明,因为不慎服用了自己过敏的药物,失去了左耳的听力,成了一个半失聪的少年。
在这个状态下打球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赛场内要快速沟通,赛场外有教练和队友的及时提醒。也许哪句话没有听清,他就成了赛场的“局外人”。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身处劣势,姚明选择了用加倍的汗水来弥补他的短板。
姚明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除了在篮球场上的成就之外,他在本科毕业之前,已经进入NBA名人堂,被授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200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
看到他身披“战衣”凯旋而归,
看到他的魔性表情包流传在朋友圈。
却很少记得他汗水下的血和泪,记得他在手术台上的挣扎与痛苦,记得他幼年时的自卑和高强度的训练。
所以啊,如果你遇到挫折,你受伤无助,你进退两难,那继续往前走的话,你的人生一定会是上升的。就像一条抛物线,跌到了谷底的时候,不管怎样走,都是进步的。
03
带伤上阵
生活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也会见证我们的成长。
让球迷最感动的比赛大概是2008-09赛季季后赛,姚明在一次防卫中被科比顶到膝盖,随即大姚痛苦地捂着膝盖,躺在地板上,半响无法动身,表情痛苦。
队友们全都傻眼了,姚明之前膝盖本来就有伤,这回肯定更严重了,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姚明受伤离开赛场,这对于火箭队无疑是火上浇油。
在通道里,姚明估量问题不大,由于痛苦在渐渐减轻,所以,他就向队医喊:“我没事,让我先试试。”但是队医却不赞同。
姚明着急了,向队医大喊:“你等会儿。”队医也急了,硬要他回更衣室查看。
姚明做了几个腿部拉伸动作后,感觉良好,两米二六的姚明盯着不到一米八的队医看了几秒钟,直截了当的说:I wanna go back,他把这句话说了两遍,然后在队医傻眼还没反响过来的情况下,回头就往回走。
生活不易,球场亦是如此。
在姚明的整个NBA生涯中,10年来遭受19次大伤,小伤更是不断,一次又一次很爷们儿地接受了大大小小的腿部、脚部手术,难以忍受的伤痛陪伴他度过了他的NBA高峰时期。
如果不是因为伤痛,他还可以再拼下一个又一个赛季,而正是这些可能致残的伤病,又反过来证实了他到底有多么拼命。
他让姚明给自己在NBA的10年打分。
姚明给自己打了100分。
杨毅:“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打分的,不留一点余地”
姚明:“我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每一天我都竭尽全力,
这就是我能赢得的最好的成就了”
“站在2米26的高度,
他几乎以一举之力
这,是NBA给他的评价。
生活的变化太多了,每个人都想要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世界的又有几个人呢?
这个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把颜值当做正义,把崇洋媚外当做潮流时尚,把金钱当做个人的终极目标的时候,姚明是那个愿意扛起公益大旗,从一点一点做起的那个像兄弟一样的人。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瞬间变化,却会因为一个人的行动而慢慢地变得温柔许多。
04
“慈善,我想做一辈子”
姚明这两个字的意义绝不仅仅在球场上。
他说,
“慈善,我想做一辈子”
于是,他就一直在做着。
退出火箭队之后,他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少了日复一日的训练,他开始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家庭。
给妻子挑选礼物,教女儿打篮球,进行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
“慈善能让我们变得更完美。我非常享受慈善带给我的乐趣,希望能做一辈子。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他将慈善视为毕生事业。
2007年,姚明慈善篮球赛开打,这场比赛一共筹集到了1400万人民币善款,后来全部用于资助西部贫苦地区援建希望小学。而正是这次慈善活动让姚明意识到,慈善和公益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事业。
2008年汶川地震,姚明的个人捐款总额达到1600万人民币,同时成立了姚基金。这些钱,也许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赚不到。
截止到2017年,姚基金已经筹得善款5500万元,用于支持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受益小学生总共达到72万人,受益地区总共25个省市自治区。
有人说,因为姚明,中国的篮球事业至少前进了十年。毋庸置疑,他在中国篮球上的影响力是前无古人的。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当你可以为一件事执着不悔。
当你拼尽全力去活出自己的璀璨人生。
但你走过的路,流过的汗,见过的人,都会刻进你骨子里、灵魂中,
伴你一生。
若干年后,当有小朋友见到他,希望,他不只是会说“这个叔叔好高”;
而是说“这个叔叔打篮球很棒、这个叔叔很有爱心。”
我们不只是一笑而过,
而是还记得,欢乐的表情包后面,
这个人,是中国男篮的主席,是致力于公益的慈善家,也是一个永远值得尊敬的人。
姚明,以一个男篮主席的身份,又回到了中国人的视野。
AB会有无数个11号,
中国男篮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主席,
但对于我们,看过NBA的青春只有一次,
带给我们治愈感的姚明,也只有一个。
再见,姚明
你好,姚明。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