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爱发呆的 Taka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自己在学习或者工作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就觉得自己辜负了身边其他人的期待,特别是跟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心有愧疚。
趁着我们解惑实验室的第十一期节目,想来和大家一起聊聊「他人期待」这件事。
「粉丝留言」
Taka ,你好。
我是某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去年考研没有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然后就听父母的话回家考教师编制准备工作,可是教师编制也没有能考上。现在找了一份工作,也不太满意。
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对爸妈也比较愧疚,觉得自己不再是他们的骄傲。
因为我曾经也是家长口中 “ 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成绩特别好,人也很乖巧。印象中我从初中开始就好像是爸妈的骄傲,是他们的「面子」。
毕业时决定跨专业考研,爸妈不同意。因为我自己一直在坚持,他们也就不太反对了。我知道他们心里其实是很不支持这件事的,「所以也想拼一把,向他们证明一下自己」。
所以,当考研失败,考教师编制失败,工作不顺利等接连出现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整个人生都昏暗了。
最让我难过的是,前几天听到我爸对我妹妹说让她努力些,「不要像姐姐一样」。
虽然这样的话我爸也当面对我讲过,但是在这一刻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特别难过的时候,就经常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地哭。
Taka ,你可以告诉我该怎么办么?
至于如何走出失败,我们就不再展开讲了,可以看一下我们饲主之前的文章《三步教你克服失败的阴影,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希望可以帮到你,也希望你现在正在走出挫折的道路上。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下如何摆脱「总是活在他人期待的眼光中」这件事。
为什么我们这么在乎他人的期待,总想寻求他人的认可呢?
是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们首先会想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其次想像他人对自己的形象如何评价,最后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自我感。
别人让你评价自己的性格,你可能会说「外向」或者「乐观」,也可能是「大方」或者「温柔」。(好吧,这个讲的是我自己,捂脸)
这个时候,对方问你为什么你会这么讲呢。
「因为身边的人好像都这么评价我啊」,你回答道。
这,就是「镜中自我」,以他人为镜,来看待自己。
图片来源:Pinterest
所以,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总是在寻求他人对我们的认可。
无形中,我们将他人的认同等同于了自我认同,将他人期待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一旦这个期待没有达成,我们就会心有愧疚。
这个「他人」中也包括了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父母。太在意父母的认可,所以,考研的时候想证明给他们看,担心成为不了他们的骄傲,失败了就觉得对不起他们。
「怎么办」
1.与父母分手
久而久之,做事的驱动力就变成了「满足父母需求」、「看父母脸色」和「讨父母欢心」。
而忘记了「自己」。
模糊了自己爸妈之间的边界,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却变成了为讨父母欢心而活。
所以我们的第一步,是要分清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哪些事情是「父母」的。
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思考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要由谁来承担」就可以。
图片来源:Pinterest
以这位粉丝讲过的考研一事为例。
你选择了考研,考上了,你会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到喜欢的专业;考不上,你要去决定重新再考还是找一份工作。
你看,这个选择的最终责任承担者是你自己,不是父母。
所以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和「父母的事情」区别开来。
找到这些事情之后,就坚定地做「你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时刻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接受我的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我为我自己全权负责,我不需要别人来为我承担结果。」
2.做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摆脱「讨父母欢心」和「怕父母失望」的情况,我们不如换位思考一下。
想一想,你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发生了和你目前发生的一样的事情。
在她失败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你会真的责备他么?你愿意用你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对待你自己的孩子吗?真正对孩子好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呢?
你会想让你的孩子如何选择生活呢?
图片来源:Pinterest
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肯定会鼓励她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方向,而不是让她更加灰心丧气。
这孩子才刚刚毕业啊!年轻的时候失败越多说明尝试的也越多,怕失败就不敢去尝试,不尝试就原地踏步,对不对?
所以为什么不去鼓励孩子尝试更多挑战,而不要去管成功与否,尝试越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啊。
这样打击孩子,真的好吗?
所以,仔细想一想,你的父母之前对待你的方式真的对吗?虽然出发点是希望你好,但实际上呢?
想好了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从现在起,你就是你自己的父母!
3.「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人。
不要活在他人期待中的原因:你对其他人而言,并没有很重要。
我们自己饿了,会去吃饭;自己渴了,会倒一杯水;自己困了,会去睡觉;心情不好了,会想着去远方旅游放松心情;整天喊着口号「要给自己最好的,做精致的自己」......
你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可好了,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既然你对自己而言是重要的,那么别人对他自己而言也是重要的啊。
来看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朋友,在他的少年时代总是长时间得对着镜子整理头发。一天,他的祖母对他讲:“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写在最后:
1.学会与父母分手
2.做自己的父母
2.时刻想想“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写在最后的最后,
你不需要活成父母眼中的样子。
你不需要活成任何人眼中的样子。
你只需要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如果觉得今天的文章对你有些帮助,就请在文末给我点个吧~
重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