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原创:善行道
作者|语不惜
来源 |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朋友霞子说,昨天晚上儿子把她从床上赶了下来。说这话的时候,她眼眸里充满了忧伤。
霞子老公前段时间住院,自己又怀了二胎,心疼她的妈妈就把2岁半的儿子接回娘家照顾了。
三个月后,霞子和老公去娘家接儿子。看见儿子的那一刻,霞子眼泪都要下来了,她唤着儿子的乳名,想伸手抱一抱他,但儿子就跟没看见她一样,扭头就往屋里走。
一下午的时间,无论霞子怎么逗儿子,他都默不作声,甚至连声妈妈都没叫过。
到了晚上,孩子睡下后,霞子才蹑手蹑脚地上了床。谁成想,还没等霞子躺下,儿子已经直挺挺地做起来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幽幽地说:
「这是姥姥的床,我要和姥姥一起睡,你出去。」
姥姥赶过来,看着失和的母子俩,柔声对小外孙说:「怎么可以这样和妈妈说话呢?」
孩子一边慌乱地往姥姥怀里钻,一边呜咽着说:「他们都不要我了,我也不要和她一起睡!」
儿子盯着霞子日渐隆起的腹部,狠狠地说:「你走,你都不爱我了,我为什么要和你亲?」
听到这话,霞子心里五味杂陈,心内疚地揪成了一团,眼泪吧嗒吧嗒掉个不停。
很多时候,不论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我们渐渐感觉孩子和自己越来越不亲,自己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
1
缺少陪伴,让孩子愈行愈远
在《妈妈是超人3》中,我被黄圣依和安迪这对母子之间呈现出来的那种疏离感扎心了。
从先导片开始,这对母子就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孩子和妈妈不亲。
拒绝牵妈妈的手;
拒绝拍照「我不拍,该你拍了」……
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
「我不喜欢她陪我。」
其实,安迪不和黄圣依亲是有原因的。安迪3个月大的时候就有奶奶照顾,这一带就是3年,为了他,奶奶甚至把游乐场、滑雪场都搬到了自己家里。
孩子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谁陪伴他的时间多,他就和谁亲。
综艺节目《变形记》,有孩子吐露心声说:「不想要钱,只想要父母在身边的陪伴。」
在孩子心里,再贵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妈妈的陪伴。
其实,所谓陪伴孩子,也并不是说要我们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不在时间长短,贵在用心,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100%的全身心的投入。
比如,制定专属于你和孩子的亲子时间,共读一本书,共同做个亲子游戏,一起去看场电影,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傻傻地在那陪着孩子看蚂蚁搬家、蜘蛛织网。
4年里,这位妈妈出差期间,坚持给孩子手写了100多封信,她虽然和儿子之间有着最远的距离,但却通过信件与孩子互动,给了孩子最近的陪伴。
心理学家说,孩子幼年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
所以,趁一切还来得及,停下来,让自己慢一点,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哪怕每天就那么十几分钟,也请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2
介入孩子的边界,是一种打扰
女儿3岁半的时候,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和我不再像从前一样亲密。
每次我进入她的房间,她都很排斥,有时候我帮她收拾玩具时,她都会不高兴地说「妈妈,那是我的玩具」。
3-4岁的孩子到了占有敏感期,便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成人的「纠错」行为表现出反感和排斥心理。
我收拾屋子的时候,会把桌子上的芭比娃娃收到收纳盒里;会把散落在床中央的毛绒玩具贴着墙摆放到床头边上;会把桌子上堆积的绘本分门别类的码整齐放到书柜上……
而我这种「清洁工」的角色却让女儿分外反感,因为我不自觉地打破了她内心的那种秩序感,她觉得我破坏了她对物品的支配权,所以便用冷漠来回应我。
后来,我自己学了心理学才愈发地明白, 再小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他的独立意志,及对空间、对物品的所有权。这是建立边界感的基础:只有他的边界获得了尊重,他才知道去尊重别人!
要想亲子关系破冰,请从尊重孩子的边界意识开始。
3
夫妻关系,是家的晴雨表
父母间相处的行为,情绪,方式及家庭整体的环境,最直接的影响者就是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卡明斯认为,
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我一个朋友,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吵架,一吵架妈妈就知道哭,一边哭还一边骂她,说她是个拖油瓶,如果不是因为她,自己早就离婚了。
朋友说,虽然她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但和谁都不亲,和谁都没有真心交流过。
长大后朋友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上班,和父母的情感联系越来越少。因为,她找不到家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黄磊曾经这样解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他给两个女儿起的名字,一个是慈,一个是爱,他说把慈爱放在心里,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
素有「黄小厨」之称的他,是典型的居家好男人,他的微博就像浓缩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晒的都是美食。
爸爸爱妈妈,爸爸妈妈爱孩子,然后孩子学会了如何去爱,最后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小手牵着大手一路温暖地向前走。
4
孩子突然间不和你亲了,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意味着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父母之爱子,有时候就是一场渐渐分离的过程。
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长大,不要怕,更不用失落,大胆放手,去接纳和祝福孩子的成长。
胡可在微博上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自己去学校送东西,看到儿子后,兴奋的和他打招呼,原本以为儿子会很惊喜。
令她意外的是,儿子只是漠然地点了下头从她身边走过了。
一瞬间,胡可觉得儿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冲她撒娇的孩子了。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那个小小少年,
有一天,背对着你愈行愈远,
不再找你求抱抱求亲亲的时候,
请给他一个祝福,告诉他,
加油,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