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柴扉旧事(42)三个字被我写错一对半 | 张国领专栏
日期:2018-07-07 20:03:22 作者:作者作品 阅读:

柴扉旧事(42)三个字被我写错一对半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42)

  三个字被我写错一对半

  张国领

  近两年,各种推销、诈骗电话不断,弄得很多陌生电话不敢接、不愿接。

  前段时间接到区号0551的座机电话,本意为也是这类诈骗电话,因为现在用座机打电话的朋友已经很少了。后来考虑到这个区号是来自合肥的,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犹豫之后还是按下了接听键。刚一接通,话筒里就传来了我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声音:“小张啊,祝贺你,你发在《解放军文艺》上的诗我看了,与你以前的诗比,写法上变化不小啊……”

  打电话的是著名军旅诗人牛广进老师,今年七十多岁的他,退休后一直自费订阅《解放军文艺》,每期必看,凡看到他学生作品,都要电话点评一番,指出妙处和不足,然后再提一些希望话语。我与牛老师相识已有36年,想想当初相识,是缘自我给他写的第一封信,那封信竟然把他的名字全都写错了。

  当过兵的都知道,部队是个特殊群体,用毛老人家那句经典的话形容最为恰当: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目标是相同的,但口音各有不同,就我刚入伍的那个八三一四五部队七连来说,就有来自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山东等省的兵,每个省的兵口音特色都很鲜明,尽管领导要求大家都讲普通话,可普通话不是说讲就能讲的。为了说话大家都能听得懂,能看得出,无论文化高低,每人说话时都在往普通话上靠。有的靠得快些,有的靠得慢些,也有人做了很大努力怎么也靠不上去。所以就闹出了不少笑话,这笑话也在我的身上发生过。自我第一次写诗投稿不中,被《解放军文艺》退稿之后,连队有不少人知道我爱写诗,有位浙江老兵一次很认真地对我说:“省军区文化处有个著名诗人,叫刘光茎,你要写诗最好给他联系一下,能得到他的指导,你的诗发表就没问题了。”说实话,我以前真没听说过叫“刘光茎”的诗人,但我还是听了老兵的话,给大诗人写了一封信,信封上很认真地写着安徽省军区文化处“刘光茎”收。信的内容无外乎我爱好诗歌不得要领,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云云。

  信寄出去很久了,没有任何消息大概过了一年多时间,正在巢湖农场养猪的我,突然接到我们炊事班班长送给我的通知,让我到安徽滁州参加安徽省军区举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我接过通知一看,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请通知你部七连战士张国领同志,于1981年4月16日到滁州军分区教导队报到,参加省军区文学创作培训班。这让我喜出往外,甚至有点惊讶,虽然这时我已有二十多首诗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可作为基层连队的一名饲养员,被省军区点名参加培训班,还真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兵,省军区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这时候我早已把给“刘光茎”写信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按照通知要求,我准时赶到滁州,在报到处,有几位穿“四个兜”的领导正在兴高采烈地聊着什么,看到我的到来,其中一位个头不高,脸色黝黑,留着偏分头的发型年龄四十开外的领导,笑呵呵的问我是哪个部队的,我立正,标标准准地敬了个军礼,回答道:“报告首长,八三一四五部队三十二分队战士张国领前来报到。”首长还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后,伸出右手要与我握手,我赶紧伸出双手迎了上去。在握手的瞬间,首长说:“你知道我是谁吗?”还没等我回答,首长又说:“我就是你信中的‘刘光茎’。”说完他先哈哈大笑起来,他一笑他身后的几位领导也跟着大笑起来,好像都们的笑里藏着什么故事,这故事他们都知道,只有我蒙在鼓里

  首长看我莫名其妙,笑着说:“你这次能来参加培训班,是你那封错误的信帮了你,你在信中把我的名字三个字写错了一对半。当时收到信时,差一点把你的信退回原址,最后是我带着疑惑把信拆开的,看了信的内容才知道,你的信是写给我的,如果当时把信退回原址,今天的报到就没有你的名字了。”

  听了首长的话,我非常不好意思,赶紧问道:“首长对不起,请问您的真名是?”

  “省军区文化处长,牛广进!”他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他不说则已,这一说“牛广进”三个字,用《水浒传》中常用一句话,那真是“如雷贯耳”啊。我当兵之前当兵之后,都读过他的诗,只是不知道他在安徽省军区。我竟然把他三个字都写错了,这都是地方方言惹的祸,现在想想老兵说的“刘光茎”,肯定就是牛广进,但他那很严重的浙江黄岩口音,加上我这极差的语言辨别能力,于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就这样产生了。民间有个说法叫歪打正着,从此之后,牛广进在我的文学创作历程中,起了极其重要作用

  1983年五月,省军区再次举办文学创作班,我又被点名参加。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省军区文化处举办的创作活动,因为那次培训班结束我回到连队时,全连官兵都已换上了上黄下蓝的民警服,我们团由安徽省军区独立六团,改隶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三支队,我们七连变成了七中队。部队与省军区没有了隶属关系,但我与牛老师的师生关系却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我调到武警总队工作,住进“高干别墅”之后,我们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我门外的四路公共汽车,正好这头是我的驻地亳州路,另一头就是省军区大门口,使我每次拜访牛老师变得极为方便。几年后,牛老师由省军区转业到地方工作,他新的工作单位是《安徽日报》,恰巧与武警总队一湖之隔,隔湖相望,汇报工作、思想,求教诗律、学问都甚是方便。

  牛老师是个热心肠,有一例可做证明,他有一位学生,曾是著名的诗人,因为特殊的原因被判了刑,在服刑期间,牛老师多次去探望他,一应所需皆有他代办代送。我问他为啥别人躲之不及的人,您却主动上前帮助?他的回答令人动容:“他是我的学生,也是有才华的诗友,人谁都有走错路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事大家都躲着,他有可能会一错再错,这时候给他关心,让他感受真情温暖,以后他就会回报社会温情。”在牛老师的帮助下,那位学生因表现突出被提前释放

  牛老师主持《安徽日报》副刊的日子里,经常向我约稿,凡我送给他的诗或文,都及时见诸于报端,通过他的亲手改稿、当面指教和不断约稿,使我的创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调回河南之前,曾专门向牛老师辞别,他的目光里露出令我至今难忘的不舍之情。但还是对我说:“想回老家人之常情,但无论走到哪里,别忘了诗歌,别忘了你曾经错过的三个字。”

  我调北京后的第三年,牛老师随中国党报访问团访问朝鲜,回程时在北京停留几天,在我家中小住,又使我有机会当面聆听老师的教诲。去年我回合肥,想请老师出来小酌,这个愿望却没能实现,因为那天是正月十五,正赶上他阜阳老家的一干人来合肥看望他,牛老师有点无奈地说:“小张啊,你看我老吗?”我说:“老师永远不老,因为诗人不老。”他笑笑说“我也觉得我不老,可他们都把我当作老人来看望,如果我出去吃饭,他们会觉得我慢怠他们,所以下次你回来咱再出去吃饭吧。”

  牛老师是个典型乐观派,为人霍达、大气,看待人性与社会满眼美好,至今还每天坚持诗歌创作,他的毛体书法也练得颇有成就

  为了记住牛老师,也为了鞭策我自己,那年在滁州学习时我买的一套《历代诗选》,当时我在扉页上曾写下了三个字——刘光茎。这套书至今还放在我的案头上,每当我看到这三个被我写错的字时,牛广进老师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眼前,我也就会提醒自己,“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去挥霍时光呢?

作者简介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小说家专辑

  在后台回复:90后,即可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花解语|张国领|杨建英|杨华|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柴扉旧事(42)三个字被我写错一对半 | 张国领专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