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热浪席卷了江南东道,每年都如期而至的雨季,今年也还是来了,虽然只是断断续续,时而落下持续半个时辰的阵雨。但这足以令你感到不安。
因为此刻你正在街上走着,突然降下大雨,那把蕾丝边的遮阳伞似乎比你更显得羸弱。
你惊慌失措,狼狈地靠墙角走。雨水下得更勤了,不一会儿淋湿你的鞋,紧接着你的脚全湿了。你心里开始凹糟。心里喃喃念些什么。
又是一个转角,风携着雨飞洒而来,你已不再抵抗。鞋子、裙子已大半湿透了。此时你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找个地方避下雨。
过了青龙桥,沿着颜家巷,第一个路口右拐,向北行数十步,再左转,有一家书店。
二
于是你就找到了这家书店。店里现在有十来人,跟你一样,全是避雨的。下雨天让你们有这样的缘分,相聚于此。你点了杯茶饮,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坐在沙发上看将起来。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书名非常诗意,应该是讲一段爱情已经走到了初夏荷花绽放的时候吧,你这么想。但看下来,小说的内容却让人感到秋天已经快要过去,这个时候爱情还存在吗?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你也曾读过许多爱情小说,但这部尤其别开生面。不单是讲了两个中年人的爱情,小说里夹叙夹议让你有些不适应。不过朱天心真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呢,你心想,庸手弄出的数万言辞在她那儿不过短短几句话而已。
另外这故事展开的方式也非常奇特:一对中年夫妇——妻子和丈夫,妻子对小津安二郎的名片《东京物语》记忆深刻,尤其喜欢那幅经典剧照——笠智众和他的太太,两位穿戴得整整齐齐的老人非常优雅地坐在桥头上,不晓得望向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在喃喃地说着什么。妻子觉得这种寂寞带有东方美学的味道,她很想有生之年到那个桥上体会一下,想知道电影中的两位老人到底在说些什么,于是她跟丈夫安排了一次旅行,想去体验一下那种时光。
三
妻子曾偷看丈夫少年时期的日记,那时候丈夫正在热烈地追求自己。他在日记里说,最喜欢她温柔的手、她是我所有梦中的情人——他甚至想为她而死。然后妻子自问:自己如何做过或说过令一个十八岁少年想去死的事呢?也许只是因为第二天的考试自己不愿放弃,因此拒绝过他看电影的邀约,或者陪她搭车回家的要求吧。
看到这儿,你嘴角微微上翘,十八九岁的少年少女,初触情感,一点点小的举动,可能都会令他们胡思乱想,整夜不眠。看着看着,你沉浸在回忆里,此时墙上的时钟已过了三刻。
你也曾经和书中女主角一样偷看丈夫的日记……甚至情形也吊诡得相似。
你就这样一直看着这本日记,眼睛热热的。忽然间丈夫回来了,你骇异到捂住口,赶紧把日记合上。他又是这样一副坏脸色,一定又是车位被倒霉的邻居占了。你心里很矛盾,你每天等的究竟是谁,既是这个人又不是这个人,在这样一个黄昏,你以为进门的还是那个写日记的少年吗?当年那个不期而遇的少年,见面时穿着学校制服,身上有一种令人晕眩的气息,还没靠近你,就可以让你感觉到电暖炉一样的热度。他总是目光不移地笑着看着你,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如何狂言异语,他都笑着完全接受——怎么会是面前这个进门至今正眼也没看过你的人呢?
多少经历过年少狂热恋爱的夫妻,到了最后都会变成这样吧,身体与情感慢慢衰老。已不再青春年少的你这样想。
四
其实不止爱人,朋友也是如此。那些少年时分分秒秒分配的感情泪水,一生对彼此忠贞的要求和检验并不亚于爱人,但那些女性朋友也许在参加完彼此的婚礼之后,就十多年都不相见了。大家潜泳般喘息着埋头在工作和家庭上,再见面时通常是为了互相协助度过伴侣有外遇的那段时间,然后一面安慰对方,一面还要假装不知情地陪吃、陪买、陪聊。再来就是彼此父母入院,去看望的时候借着自己中年累积下来的丰富人脉,互相介绍哪里有名医,哪里有偏方。然后就是父母丧礼,要互相撑场面,因为这时候留下来的亲友本就不多了。再后来也许是彼此丧礼的送别吧。这是多么悲哀的故事。
但真实的人生本来如此。你已经不敢再想了,虽然已经历了蹉跎岁月,但你还是无法真正面对那真实而普遍存在现实。
终于妻子和丈夫的计划付诸行动了。他们一起来到东京,那也是他们年轻时曾游玩过的地方。以前每次去异国旅游,都觉得很快乐,到了旅馆就要做一些亲密的事。而这时,他们已经老了——其实还不算太老,但走在路上会嫌人多,想去搭车,不想再走路。最后他们也终于到了《东京物语》里的那座桥,你忽然知道那对老夫妇喟叹的是什么了。他们所感慨的不是什么充满美感的寂寞,而是觉得自己现在吃不动了,走不动了,也做不动了,回忆起往事更是一无是处,就是这样而已。
你想到你与丈夫一个月后在日本旅行。你们或许也会去那座桥看看,或许你们也和《东京物语》里的夫妻一样……或者跟这本书里的夫妇一样……
五
此时墙上的时钟又过去了一刻钟。
朱天心真的是个神奇的作家,她感受到你的抗拒,突然跳了出来说,我们不要这样的结局,我们再来一个。
结果这对中年夫妇就像两个道具,穿插在各种场景里,包括史前人类也许会遇到的中年危机……
这本小说的好处就在于,并不是要简单讲一个故事,而是一种对即将迈入暮年的中年人的爱情应该怎样走下去的评议。此刻你发现书里的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慢师傅的推荐语,三天以后你依然记得这句话。
时钟已整整过了半个时辰。“This woman has kept reading for one hour without resting, but now she had to go home for cooking……” 你脑海里不断地回放这英式童谣般的丧钟声。
窗外的雨也停了,你看了一下时间,觉得不早了,该回家做饭了。你放下了书,出了门。
途中,你想到丈夫的同事明天要来家里吃饭,你得抓紧时间研究菜谱,还有儿子下周就要期末考试,你还得给他补习功课……
慢慢地,你消失在了人群中。
朱天心。山东临朐人,1958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时移事往》《我记得……》《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小说家的政治周记》《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猎人们》等。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慢书房已上架,如需购买,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则可进入微店进行选购。
—FIN—
文丨读书君
排版丨慢师傅&德维
编辑丨David Linco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