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加入慈怀共读☞ 每十天共读一本经典好书,限时免费,立即加入。 点击这里查看「慈怀共读」5、6月共读书目
长按扫码 即可阅读
▼
各位亲爱的慈怀共读小伙伴们,早上好,欢迎收听慈怀读书,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共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长按上方二维码可免费阅读本书哦!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领读人倾心蓝田,今天刚巧看了综艺节目《同一堂课》,蒋雯丽在领读《呼兰河传》节选《祖父的园子》时提到,她与萧红一样,在祖父家长大,12岁那年,祖父离开了她,我想除了蒋雯丽,各位读者对祖父、祖母或者爷爷、奶奶的园子也一定有深刻的记忆吧!
幼时父母繁忙,我们总会被送去老人家赞住,于是他们的园子,就变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游乐场。
我在第一次阅读完《祖父的园子》后,曾写过一篇《奶奶家的院子》,与萧红笔下的园子不同,奶奶家并没有种太多瓜果梨桃,最吸引我的,反而是正房小黑屋里神秘莫测的黑,以及那些吃也吃不完,数也数不尽的好吃的。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也希望各位读者在读完后,有兴趣的,可以参照萧红《祖父的园子》来写一篇有关少时玩耍园子的散文,谨以此来纪念逐渐老去的老人,以及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奶奶家的院子
奶奶家有五间房,中间的东西两屋都有炕,中间是厨房,有两口大锅,烧火做饭的时候,会让整个房间都看起来不一样,现在回想起来,那大概就是平常百姓家的烟火气吧。
东西屋都是北边是空地南边是炕,炕上方的窗户很特别,下边的玻璃是不那么光明锃亮的,若是从外边走进来,想要看清楚屋里的一切,需要把手挡在眼睛上方,脸尽可能的靠近玻璃,才可以看得见。而从里边往外看,也只能看见有人进来了,需要仔细观摩,再根据走路的样子,身高胖瘦来判断,才能知道来的人是谁。
玻璃的上方是窗户纸,木条把整个上方分成很多个长方形,每一个长方形里边都有一层纸,而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趁着大人不注意,用手指头把窗户纸捅破。
若是被发现了,要么嬉皮笑脸,要么就是不承认,硬说这是早就有的窟窿。
接下来便是会被教育一番,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会忍不住去捅破,窗户纸对于我来说,就像西边那个小黑屋一样有着不一般的魔力。
靠西的房子又黑又小,那是我小时候从不敢一个人进去的地方,但我知道, 这个房间里除了有看起来让人害怕的黑,还有很多宝贝,而这些宝贝,有的放在屋里的石灰柜子里,有的则放在挂在房梁上的篓子里。
通常情况下,柜子里放酒,放露露,而娄子里,放着瓜果梨桃和来看爷爷奶奶的小辈儿们带来的点心。
若点心都长一样,代表来的人常来,不是外人,若点心五花八门,便是说来的人是客,有可能来自比较远的地方。
小时候盼着客人来,因为他们来会带五花八门的点心匣子,来了奶奶会打开东屋的柜子,取出好茶,给客人沏茶倒水,一边倒水一边寒暄,通常奶奶的脸都会因为堆笑而变得颧骨很高。
客人不来的时候,我盼着客人来,听说有人要来,能兴奋好久,若是本就在院子里玩,定是要多次跑到门口去东西张望的。
可当客人真来了,又会多次从院子里跑进屋里看,巴望着客人什么时候走?
倒不是盼别的,是在盼走了以后可以打开匣子,去看五花八门,还带着奶油的蛋糕。
客人坐够了也聊够了,起身后还会在寒暄一阵,小辈叮嘱长辈注意身体,长辈说有空再过来,来回来去就几句话,可还是会寒暄好一阵子,终于两边的人都感到满足了,客人会被爷爷奶奶送出门,而我则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屋里,踮起脚尖,透过不是很明亮的窗户,确认客人是否已经走远。
如果确定他们不会再回来,我会打开匣子,把蛋糕上的奶油全部抠下来,塞进嘴里。
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觉得奶油有多么的好吃,大概只是因为那个年代比较稀缺不常见吧。
最好吃的不是奶油蛋糕,而是飞皮蛋糕,飞皮蛋糕的皮是一层一层的,拿起来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否则就会掉光。
通常情况下,我会用右手拿着蛋糕,左手伸开放在右手下边接着掉下来的皮,还要弯着腰,以免掉下来的皮粘到衣服上,等到右手的蛋糕吃完了,再把左手接到的皮一把扣进嘴里,接下来就是两只手一起拍来拍去,再随意的一抹嘴,又跑去玩了。
客人走了,爷爷奶奶回来了,进屋后看到一片狼藉的匣子,也并不会说什么,问我你还要吃哪几个?
剩下的则先放进小黑屋,一起放进去的还有我根本不感兴趣的酒和茶。
小黑屋对我来说是一个神奇又纠结的存在,因为怕黑而不敢进去,却每次都能在我饿了,哭了,闹了的时候,大人走进去就能找到一些好吃的来哄我。
东边还有一间厢房,最小的时候婶婶住在里面。
这个房间到了冬天也是不生火的,所以常用来放一些瓜果梨桃,等到了冬天,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箱,既不会把苹果,梨,葡萄之类的冻坏,又可以让他们保持新鲜。
这个房间里边除了水果,还堆放着一些用麻袋装起来的瓜子和玉米,以及一些耕种会用到的农具。
提到吃,小时候, 我有一个家里亲戚做面人的朋友。可以将面人做的又大又好看,像是戏剧里的人物。
我没有,但我想要,又不能开口去讨,于是我告诉奶奶,她就去集上给我买老寿星,老寿星也是面人,里面有月饼的陷。不好吃,但很好看。
老寿星大概有奶奶手掌那么长,他的头上有一颗红点,脸圆圆的,笑起来的颧骨也很高,就像客人来时奶奶的样子。
有了老寿星,我就觉得自己也很幸福,我也有面人了,虽然朋友的比我的大,比我的好看,但我终归也有了。
除了吃蛋糕,吃面人,吃奶奶家自己种的葡萄,苹果,我也吃院门口的桑。
夏天的时候,爷爷会拿一个很长的竿子去打桑,我就在下面捡,一边捡一边吃,吃也吃不完,却能吃的舌头上,嘴上,脸上都是黑,回去照镜子,又是把自己和家人都笑弯了腰。
奶奶家的院子很大,隔壁是大奶奶家,有一颗杨树,又高又大,枝叶都延伸到奶奶家来,常有喜鹊在上头叽叽喳喳不知疲倦的叫。
后来我又长大一些,全家搬到城里生活,每逢周末回来,奶奶总站在屋门口指着树上的喜鹊说,“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听到喜鹊叫,我就知道你们要回来。”
小时候非常调皮,喜欢用石头打麻雀之类的小鸟,却从来都不会用任何方式去吓唬喜鹊,大概就是因为它总给我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
后来呢,听着夏天的蝉鸣,喜鹊的叫,我也长大了,而爷爷奶奶也老了,走了,只有奶奶家的院子,似乎还是小时候的模样,但似乎,又不是了。
END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慈怀共读,每10天共读一本经典好书,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呼兰河传》全书免费阅读
长按扫码 即可阅读
▼
昨日话题
书友@黎明
十岁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六一”儿童节到烈士陵园扫墓。 那时没有校服,学校规定一律毛兰裤子,白上衣。我们用白皱纹纸自制成一朵朵小花等待扫墓那天戴在胸前,配着红领巾,精神飒爽地行进在通往烈士陵园的路上,再在烈士碑前敬个庄严肃穆的少先队礼,那种崇敬,自豪的心情会一直持续很久很久。 更让我们高兴和期待的是扫墓那天,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一饭盒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大米饭或是白面饼,外加两个煮鸡蛋,同时再带一瓶自制的白糖水。那种知足的快乐真是难忘。 到了扫墓那一天,上千人的大操场上没有一个迟到的,(更没有一个家长陪送)从学校到烈士陵园要走两三个小时,(那时没有校车)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校旗,各班中队旗迎风招展,一首连一首的童年歌声此起彼伏……, 童年的扫墓活动,给了我那么多纯天然的快乐,简朴的美!
今日话题
能否简要描述你曾玩耍嬉戏过的园子?那个“幼时游乐场”,都给你带来了哪些欢乐呢?
亲爱的书友
慈怀共读至今已共读了48本书
进行了超过100节微课
只要花费9.9元订阅本专栏
您将看到700篇领读文章
听到100节微课
(长期持续更新中…)
点击图片订阅
▼点击了解慈怀共读2018年5、6月共读书目!
欢迎您加入慈怀共读,这里有数万人正在共读好书,时间有限,我们只读经典!共读活动限时免费,赶紧加入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加入慈怀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