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到匈牙利和波兰去做学术交流了。布达佩斯、华沙和克拉科夫非常美,尤其是老城。时值深秋,层林尽染,绿色、红色和黄色杂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匈牙利社会科学院居然在皇宫所在的城堡山上,就像我们社科院设在故宫里面的意思差不多,高大的哥特式房子,三层楼有我们五层楼高,真让人嫉妒。
此行感想颇多,试举几例:
中国人国际地位有提高。记得在1986年,我和小波漫游欧洲,所到之处,不断被人问:是日本人吗?欧洲人根本想不到中国人有钱旅游。此前看蒋雯丽讲在美国屡次被人问到是不是日本人心里的不是滋味,感觉很相似。这次虽然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但是毕竟有人说我们是中国人了,许多地方有了中文的说明书,而在1986年,我在欧洲七个国家旅游,只有海德堡一地有中文说明书,当时猛然看到,感到心里一热。现在真的不同了,在克拉科夫欧洲著名的圣安娜大教堂买票参观时,卖票的问我要什么文的说明书,我抱着碰运气的心理说要中文的,他居然就拿了出来。在匈牙利社科院的圆桌会议上,匈牙利的同事们也无意中说出“中国人有钱”这样的话。我们的富裕程度虽然也许还超不过他们东欧国家,至少也持平了吧。
意识形态也许没有我们原来想的那么重要。按照正式理论,东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欢迎的角度叫革命、改革;从反对的角度叫变色、复辟、倒退),但是从社会生活角度看,他们和我们也许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除了意识形态的区别(匈牙利有一个雕塑公园,把共产主义时期的街头雕塑集中到一起,让人参观“共产主义暴政的恐怖”。我们当然没去,我们对此没有西方游客的好奇心),社会从组织方式、社会结构到人民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意识形态之外,社会习俗、文化、生活方式的因素也许更加重要。如果这个立论可以成立,中国就完全可以用稳健、渐进的方式来改掉不好的东西,学习好的东西,用不着采用激烈的、革命的、大动乱的方式来加以改造。就像经济改革的渐进方式被证明远比苏联的“休克疗法”成功一样,政治改革也可以采取渐进的改良的方式,而不是把一切都打乱,从打锣鼓另开张。
文化多元化的启示。与东欧同事谈到家庭婚姻的状况,有些现象让人瞠目结舌:匈牙利从18岁到50岁人口中,只有极小一个比例的人是结婚的,其余为单身人(比例最大),同居者人群,和LAT(live apart together,分开居住的固定伴侣)人群。在所有新生儿中,非婚生的比例大大超过婚生的。会见社会学所所长时,他说有一次他来中国,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学生聊天,他们都说不会选择同居,而是会选择结婚,他不知这些人跟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告诉他,我相信这是中国青年的真实想法,虽然婚前性行为有上升趋势,但是最终还是会选择结婚,这点跟匈牙利青年们的选择可是大大的不同。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怀疑中国人没跟他说实话,因为匈牙利的青年要是这么回答就肯定没说实话。在中国,我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婚姻形式的危机,好像一切还都是天经地义别无选择的。了解一下其他社会中巨大的文化差异,对自己的文化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总的来说,还算是不虚此行。但是,岁数不饶人哪。将来要想远游还须尽早,再晚真是跑不动喽。
也许你还想看:
同性恋与艾滋病
一与多
公共社会学与公共知识分子
学保尔还是学比尔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拜金的国家
关于三人关系
时代不同了,女女不一样
男权制批判
塔利班与男女平等
同性恋与乱伦的区别
如何评价潘金莲
中国已经阴盛阳衰了吗?
周末夫妻
东西艳照门事件回顾
金钱第一还是爱情第一
关注“同妻”
禁欲主义与丰乳
性美感
为下流社会辩护
性学的功过是非
为女权主义正名
爱情、婚姻、性与道德
应当怎样看待卖淫这件事
如何看待援交现象
杨振宁与跨代关系
如何看待男性性工作
我为什么赞成惩罚婚内强奸
我提倡的性模式
是权利,还是提倡
性的罪与错
大学生的性权利
安全套的联想
性的多元化趋势
情与性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我的女性观
关于男女双重标准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关于性爱与婚姻,恐怕我们都得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