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他让美国恐惧,要过饭坐过牢,冒死带着核心机密回国,所有国人都
日期:2018-06-02 22:35:16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 来源:视觉志 阅读:

他让美国恐惧,要过饭坐过牢,冒死带着核心机密回国,所有国人都

  有这样一个人

  他本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

  却因为别人的过失被顶替

  一生没有等到当事人的一句道歉

  也是他

  当年被美军关进监狱好几个月

  都拿“枪毙”来威胁了,拼了命也要回国

  还是他

  带着一群人搞原子弹

  你能数得过来的大牛,比如

  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

  都是他教出来的学生

  可这样一位国宝级的大师

  却没有热搜、没有头条,甚至没有教科书

  肯提起他的名字

  今天我们写他

  就是觉得这样一位干净的人

  不应该无人问津

  就是觉得,哪怕迟到了20年

  也应该记住他的名字

  他叫赵忠尧

  一位真正的大师

  也是中国最“委屈”的科学家

  1902年

  赵忠尧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

  父亲医术高超、悬壶济世,是个难得的良医

  如果将来子承父业

  不能说大富大贵,最起码衣食无忧

  可是赵忠尧没有接替父亲的技艺

  变成一位安稳医生

  因为他明白,那个时代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国家如果不复存在,哪来的安稳日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他从小读书就刻苦,

  从诸暨乡下

  一路读到东南大学物理

  1924年3月东南大学数理化研究所

  欢迎叶企孙任副教授时的合影

  三排右二为赵忠尧

  在那里

  他遇到了中国物理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

  毕业之后

  更是跟着他一起到清华大学任教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科学馆前合影

  二排左二为赵忠尧

  本来在清华大学里做做研究、上上课

  也是动荡年代一份不错去处

  可赵忠尧偏不知足——

  他不是嫌不够“安稳”,他是嫌太过“安稳”

  那个时候,国内大学的理科水平

  和西方大学相比差得太多了

  说服自己待在舒适象牙塔

  每个月拿着固定工资

  捂住耳朵遮住眼睛,对其他国家的强大不闻不问

  他不是不能做到,他就是不肯

  记得电影《闻香识女人》里有一句台词

  “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

  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

  我就是知道,但我从来不走

  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对和错,其实我们心里都有分晓

  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那条方便容易

  哪怕是错的路

  因为谁都知道,那条正确的路

  太他妈难了

  可赵忠尧偏要走,虽千万人吾往矣地走

  那个时候出国留学不像现在这么容易

  在清华任职的教师每6年才有一次免费进修的机会

  他等不及

  掏出攒了三年的工资,又四处七拼八凑

  硬是自费申请去了美国加州理工

  老师是非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

  赵忠尧在加州理工读书时

  前排右四

  当时密立根很喜欢这个小伙子

  一上来就给了他一个很“占便宜”的论文题目

  课题不算太难,需要仪器差不多准备好了

  仅仅需要赵忠尧测量数据

  两年内只要得出结果,就能给他一个博士学位

  多好的一件差事啊!

  又省事、又稳妥

  然而赵忠尧想了想,主动找到教授

  非要换个更难的题目

  一个美国的博士学位确实很厉害很镀金

  可赵忠尧真正想要的不是学位

  是要带回中国的技术

  没办法,密立根只能成全他

  给了他一个非常难的论题

  “验证用于计算康普顿散射吸收系数的

  克莱因-仁科公式是否正确”

  或许密立根只是想拿这道题为难一下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

  却在无意中成全了赵忠尧

  让他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发现了正电子存在的人

  实现这项突破,他仅用了半年!

  本来这件事可以载入物理界的史册

  份量重到必拿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疑

  而且1936年的诺奖也的确颁给了这项发现的人

  只是这个人不是赵忠尧

  而是另外一个叫安德森的物理学家

  发现正电子的时候,他才28岁

  原来当时赵忠尧的论文发表不久

  就有其他两位科学家重复了这个实验

  只是他们在过程中出了错,没有得出本来的结论

  又因为当时这二位名气已经很大

  而赵忠尧不过是个没毕业的博士生

  所以人们就“选择性”地遗忘了他的发现

  至于诺奖得主,物理学家安德森

  后来他也承认,自己就在赵忠尧的隔壁实验室

  两个人经常讨论工作

  他就是用两个人讨论的方法

  从赵忠尧的发现中得到启发才发现了正电子

  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50多年

  这本该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

  在全世界物理学家心里

  赵忠尧才是真真正正的诺奖得主

  可他真的在乎这个奖吗?

  连当时美国富足物质生活都打动不了他

  1931年,揣着一身技术的赵忠尧又回到了清华

  那时候,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就是一片空白

  是他开设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课堂

  是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是他教出了一批大师: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一星功臣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

  诺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

  当年没颁给他的,教的学生都拿回来了!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在大礼堂前合影

  前排左三赵忠尧

  从一片空白到拿下诺奖

  这一路走来太辛苦

  37年日军入侵北京

  赵忠尧本来可以安全撤离

  就为了做实验的50毫克镭

  一个堂堂大教授

  顶着日本人的子弹回到清华去取

  怕被日本人发现,装在咸菜坛子里

  从北京硬是一路抱着

  像个叫花子一样走到了长沙...

  西南联大时,苦到连间像样教室都没有

  就靠着这50毫克镭做实验

  只有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

  什么叫学术上的百子争鸣

  什么叫利益前的静坐听雨

  什么叫铮铮傲骨和干净灵魂

  就是因为有了这群人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引爆成功

  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了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了

  第一个高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问世了

  第一个核电站动土了...

  就因为这群人,中国再也不用怕谁

  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小岛上试爆了一颗原子弹

  当时赵忠尧受邀观看

  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一是他心里明白,美国发展原子弹

  正是自己发现的正反物质湮灭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是他着急中国什么时候有?

  试爆现场,前排左一赵忠尧

  要制造原子弹,核心设备是加速器

  可当时中国别说有

  连买都没钱买

  一台加速器最少40万美元

  当时给赵忠尧的采买费最多才5万美元

  怎么办?

  没有加速器,就不可能进行核试验

  不进行核试验,造不出原子弹

  整个国家都要受制于人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赵忠尧从美国“失踪”了

  一起的参观团根本找不到他的影子

  他一消失就是四年

  这四年间,赵忠尧根本没闲着

  先去麻省理工学院

  学习静电加速器发电部分和加速管的制造

  开始设计静电加速器

  半年后

  转去卡耐基地磁研究所学习离子源技术

  半年后

  又回到麻省理工学院,落实加速器部件的加工

  再花了两年学习前沿的理论...

  原来他为了省钱

  只在美国秘密定制了最核心的部件

  其他都默默学会了,准备回国自己制造!

  四年,整整四年的时间

  没有人要求他去做这件事

  他也很清楚这么做不会给他带来多大的个人利益

  而且在带着这些器械回国的时候

  他被美军扣留,关进监狱好几个月

  有一次

  甚至在他背后拉响了枪栓...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我这才明白清华校歌里那句话的真正意味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20世纪40年代

  赵忠尧在美国时的留影

  回国之后,他又花了5年

  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加速器

  此后又花了3年建了2.5MeV 静电加速器

  这台加速器,一直到他去世之后

  依然默默服务了很久...

  也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后来的两弹一星

  连钱伟长都说

  “我的老师赵忠尧

  才是中国原子能之父”

  1957年赵忠尧先生(中)到前苏联参观考察

  可就算这样纯粹的人

  却仍然被不明真相的人怀疑和诋毁

  可笑的是,他这样爱国的人

  在许多国人心

  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可惜的是,这十几年的折磨

  耗尽了他的黄金时代

  错过了两弹一星的壮举

  可叹的是,就算经历了这么多委屈

  他依然以71岁的高龄再次投入到核事业

  没有怨嗔、没有忌恨、没有郁结

  1984年,中国终于要建造高能加速器

  82岁的赵忠尧再次披挂上阵

  这一次冲锋,直到96岁去世...

  1984年3月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工作讨论会与会代表合影

  赵忠尧在一排正中

  他常说:“我说老实话,做老实

  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

  的确

  他连应得的奖金

  都全部捐了出去

  他连最后的遗体告别都那么简朴

  简朴到,都没有多少媒体宣传

  是啊,他不具备一个热点人物要素

  诺贝尔奖得主,不是他

  两弹一星功勋,没有他

  报纸头条、热搜榜单、甚至连教科书的边边角角

  都看不到他的名字!

  干了那么多惊天动地大事

  却始终无人问津

  是时代太热闹了,还是我们太健忘了?

  1989年9月15日

  87岁的赵忠尧依然忙碌

  更让人眼眶一热的是

  他从来没想过留名这件事

  “回想自己的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

  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

  不要人夸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对不起,赵忠尧

  直到今天才认识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他让美国恐惧,要过饭坐过牢,冒死带着核心机密回国,所有国人都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