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陶小猫 · 主播 | 阿成
各位书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共读《兰陵王》第一部分。建议阅读推荐序和第一章,序第1页至第6页,正文第1页至第26页。
《北齐书》对邙山大捷的记载里,形容身穿黑色装束的北周军队集结时犹如乌云汇聚,北齐将领兰陵王一身银白色盔甲,以冲散黑云之势杀向周军。
此战,兰陵王一举成名。
对写作历史小说的作家来说,越是乱世,就越能够从中发掘到优秀的素材,日本的战国时期是这样,中国的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都是同样埋藏着“宝石”的宝藏。
因为混乱,无数英雄和故事被深深埋藏其中,作家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挖掘出最有趣的故事。
田中芳树先生做到了,他写作的《兰陵王》揭露了最真实的兰陵王身世。
田中芳树先生成名已久,以他的作品为蓝本制作而成的电脑游戏曾经吸引了无数玩家,由他的作品改编的动画片也早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其作品范围涉猎之广令人诧异,以中国历史为题材创作故事,正是他写作众多题材中的一种。
多变的风格,如同给本人带上一张张面具,在很多日本人眼中,田中芳树先生每一张面具之下的本人,深不可测的程度未必会在兰陵王之下。
故事的主人公是无可挑剔的英雄人物,他的身边有忧国忧民的豪杰勇士,也有中国历史上最令人作呕的恶人。他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在宫殿中进行活跃,故事的最后,谁都没能逃过命运的制裁。
田中芳树先生笔下的兰陵王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他即是光辉夺目的人,也是痛苦的人,所以在认识他鬼面具下的美丽容颜和隐藏着的梦想时,不防同时解读历史的深邃。
距离三国时期终结过去三百多年之后,齐国、周国、陈国在中国大陆上重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周国控制中国西北地域,东半部则是由齐国和陈国平分,三个国家各自为政,又相互牵制。因此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同时使用着三个年号。
公元564年,即齐国清河三年,周国保定四年和陈国天嘉五年。
这一年,齐国接受周国宰相宇文护的请求,以“百年和平”换取他的母亲送达周国。但宇文护背信弃义,率领周国大军讨伐北齐,齐国皇帝高湛派遣兰陵王出兵迎战。
兰陵王叫高长恭,是高湛的侄子,皇帝王兄的儿子,那一年,他刚满十八岁。这个十八岁的少年捧着一腔热忱,以身犯险,在邙山之上奋勇杀敌,仅率领500精兵,就突破了周军的包围,冲入被围困已久的金墉城。
随后,率领城内兵士与外围斛律光、段韶两名老将率领的齐军里应外合,取得了历史上因以少胜多而闻名的邙山大捷。
经此一战,周军损失惨重,周将王雄战死,尉迟迥、达奚武、宇文宪败至潼关。
战后,皇帝召见兰陵王等三位大将,兰陵王获封尚书令。北齐将士为歌颂兰陵王的勇武和俊美,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北齐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的历任统治者,无一不是残暴嗜杀成性,高湛也是这样的皇帝。
他因为边关守将投降敌军,残忍杀害了守将的全家;他曾经因为一点儿小事,将只有九岁的乐陵王高百年拷打刺死。
身为皇室子弟,兰陵王更是经常遭到无端的猜忌,他本是希望能够通过邙山的战役来换取朝廷的认可。
他取得了胜利,甚至得到了皇帝的封赏,可除此之外呢?奸臣和士开向皇帝阐述着阴谋的算计,周国将领狡诈的推断着“齐主疑心病很重”会带来的祸端,就连北齐将士为兰陵王高歌的《兰陵王入阵曲》,看在皇帝眼中也已经成为超越皇权的存在。
兰陵王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曾经在他出征前说:“四哥,不获胜就别活着回来。”
这句话不是狂傲好大,而是对亲人的担忧。获胜,才能活着回来,如果战败,即便是回来,也未必能够保全生命。高湛的残暴,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且深深畏惧着。
在邙山的战场上,身穿白色盔甲的兰陵王所过之处,就如同一道冲破乌云的光,利剑般刺破了北周云集而成的军队。
可他这道光终究还是有些无法照亮的地方,北齐朝廷上下的阴霾,一如既往,直至光芒陨落。
明天我们继续共读《兰陵王》,一起去认识那个即将走进兰陵王生命的女子。
推荐阅读
▼
国学共读 | 《兰陵王》预告:还原最美丽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