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雁门关,三千年的关隘初相见
日期:2018-05-18 19:30:26 作者:李中美 阅读:

雁门关,三千年的关隘初相见

  多少次途经雁门关却只是一个回眸,一种留恋。望着威威群山,起伏山岭,只能从车窗感受它的巍峨雄壮。它铿锵悠久历史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此生前往什么地方都没有做过周密的准备,即使是踏出国门也是一时的兴起。前往雁门关也是一样。我一直都这样认为,最好的相遇并不是经过周密的计划碰撞在一起,那是一种契机。还在晨跑中,琴打电话说要去雁门关,边喘气边答应。

  一说“关”,我总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口”,就像我多次去过的“杀虎口”。其实不论是“关”还是“口”,都是根据地貌特殊条件,有意识设置的关隘。关隘的出现,便形成不同地理文化差异的分界线,还成了人们向往想象的地方,也为古人抒情提供了无限的遐想为朋友分别添加了浓郁色彩。杀虎口有这样的诗句,“大漠高天汗马追云,西口长歌征驼伴月。”无限延伸的意境,让人不得不想象着杀虎口之外天地广袤寂寞与寒凉。至于有关“关”的诗句那更具有知名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是内与外的一个分界线,也成了时人与后人无限想象与向往的地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苍凉慷慨悲壮,当年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却少了颓废消沉情调同时玉门关也成了后人想象并希望一睹风貌的地方。在看看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好多版本里写着玉门关,但是资料史献中却说是雁门关。同样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七首·之六》里这样写了雁门关“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金沙乱飞日,飞雪迷胡天。”同样的豪言壮语,同样的凄美诗句,让我们共同看到了雁门关作为重要交通要道的险要性。我想当时这里可能是个驿站,是个很重要的驿站。

  想啊,记得小时候我跟在爹屁股后边,走在荒无人烟山路上,爹总是说着同一首诗,如今忘记了诗人名字,但诗还是记得比较清晰。“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无人家。昔日闻有云中郡,今日无天空见沙。”我当时听过多次却只知道“无人家”,一定是荒凉。如今再一次回顾,闭着眼睛满眼底都是牛羊不见人家,都是群山连绵,只见黄沙漫天。雁门关作为古代中国的“北大门”,正好处于暖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忻定盆地与大同盆地的分界线上。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也正是这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两个分界线,造成了雁门关的特殊和重要性。中原政权想向外发展需要,通过雁门关,游牧民族羡慕、垂涎中原的文化成果,同样需要通过雁门关。而不管是向北发展还是向南推进,雁门关都是需要逾越的屏障。于是作为北方关上的重要隘囗,雁门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当然,文学的抒情成分也就不言而喻。雁门关的特殊性还不仅仅只是这些,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又有“双关四口”的特殊美誉。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就拿居庸关来说,它只是“一关双口”,居庸关北面是八达岭口,南面是南口。而雁门关的“双关四口”。西陉关和东陉关,西陉关北面是白草口,南面是太和岭口;东陉关北面是新广武口,南面是南口。因此在当时想要沟通南北,必须首先能通过了雁门关。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它的战略喉塞。为此战争风云贸易的相通,也就成了雁门关抹不去的记忆

  孟夏的雁门关,郁郁葱葱山峦叠嶂,更显雁门关的雄伟险要。有长城、关城、雁塔,有小桥流水、飞禽鸣叫,有牛羊满山,八方宾客壮观的代县城诱人的白石岩,悠久的赵杲观,令人敬仰的杨家祠堂。的确是个文人荟萃的地方。相关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四郎探母”、“魏绛和戎”、“隆庆和议”等所反映的民族间的冲突融合,也与这里分不开。赵武灵王,王汉武大帝通过雁门关向外拓展,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通过这里与华夏文明相互融合。再说,雁门关除去战争之外,还有贸易,它不仅有“玉石之路”的中原门户之美誉,还是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同时也是“茶叶之路”的必经之地。至于明清时期的晋商也正是通过这里,到北方草原以及俄罗斯等国家经营,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商界骄子。关于雁门关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当然也是有资料可查阅。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在西安,因为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西安都是首都。当时也有人认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应该在洛阳,因为它是东汉的首都。如果在看到汉朝和唐朝丝绸之路繁华的同时,也应该想到从汉朝到唐朝之间还有魏晋南北朝,这个300多年时间段当中的丝绸之路,依然没有中断。特别是北魏定都平城也就是大同的时候,这近百年的历史当中,中亚和西域各国的商旅同样与中国进行交易。自然作为当时的平城,不仅是北魏政治重心,也是中西贸易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即使是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西安和洛阳,他们也只是商品的集散地,而非生产地。而山西,恰恰是丝绸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这个还需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气候条件。北魏的时候,山西省是个气候湿,灌溉业发达地区。这里不仅仅是丝绸的产地,也是中国纺织产业的发祥地。晋南夏县西阴村的嫘祖庙,就是纪念养蚕和纺织的创始人皇帝之妻嫘祖。在西阴村还发现了蚕茧的化石,以及纺轮、骨针、石刀等纺织工具。可见,种植养蚕在北魏时期的山西省确有其事,也可见其历史的悠久。显然,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北魏时期的平城,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就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战争的风雨与贸易的汇通在久远的时光里走过了雁门关,在这雄壮的山间,密密的丛林里留下了多少艰辛欢喜,也留下了多少遗憾无助。雁门山,在这里矗立了三千年;雁门关在这里也憾守了三千年!山还是山的雄壮威武,关再不是关隘的味道。漫漫三千年的时光,此刻我站在雁门关上,初与你相遇,我与附在你肌肤上的一草一木一样动容、欢喜。抚摸着千年的冰凉城砖,透过我的掌心,隐隐传来一些脉动。那些英雄厮杀喊声,战马的嘶鸣奔跑声,昭君在荒原上的一次次留恋回眸,在我耳边回荡,眼底流转千回。曾经的曾经都成了久远的历史。如今我抚摸着历史的痕迹,不知道尘世暖意,是否可以穿越黄土的薄凉,传递给他们不死的灵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雁门关,三千年的关隘初相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