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舌尖上的亲情
日期:2018-04-28 11:33:39 作者:? 阅读:

舌尖上的亲情

  文/时兆娟    图/network

  ◐

  青中泛黄的野柿子香味飘满岗坡,大姑踮起脚根在枝叶间拣寻,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又一个,放在脚旁的篮子里。闪着光泽的柿子高出了篮框,几乎堆到篮系。

  大姑趔趔巴巴㧟着下了岗,沉重的篮子坠着她低矮身子,她努力把身子向另一边倾斜着保持平衡。走下长长的岗坡,伴着大沟的流水,在母牛呼唤乳牛的悠长回声中进了村。

  大姑用袖子擦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带着微笑点燃了灶下的柴草。沸腾的滚水里羼上对半的凉水,再把青青的柿子一个个慢慢投放进去。

  一日几次这样过程重复。几天以后,大姑㧟着盖着笼布的篮子,沿着东南塘田间弯弯曲曲的小路进了村。

  几乎每一次,我们都能神奇预感到大姑要回来了,远远地欢笑着呼喊着奔跑着去迎接她。扶着大姑的篮子,拉着大姑的衣衫欢天喜地地把大姑接回了家。

  大姑的篮子里,有一份独属于爷爷的好咬的软烘柿。

  有人小心翼翼给爷爷捧了去,余下的眼巴巴地盯着篮子,猴崽一样利索的抢到一个柿子抱在手里,来不及用刀去削外面的皮,只是开动堪比薄刀锋利牙齿,一圈圈地啃去外皮。又脆又甜的懒柿子吃起来又凉又爽,真是解瘾。

  大姑站在廊檐下,和妈妈看着我们笑,她们俩都年轻,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

  春天来了,天长了。不会骑车子的大姑就顺路走到了小姑家里,俩人一块去十里之外的陌陂街赶集了。

  于是第二天,大姑掀开篮子拿出来了油馍,小姑就伸开提篮递出来了香蕉;大姑要是割了一块子猪肉,小姑肯定买回来了一串子火烧。

  大姑既是小姑的姐,也是小姑的妈。小姑有事总要给大姑汇报,大姑总帮小姑拿主意

  小姑比大姑个子高,小姑比大姑还好看,年轻。小姑大眼,不会生气和善善地温柔柔地喊我们“妮儿”,“娃儿”。

  她俩一回来就干活,给爷爷洗衣服,晒被子,抱柴禾,做饭。小姑老是烧锅的,大姑做的饭好吃,就是擀的甜面片都特别匀实。

  每次大姑小姑回来,妈妈都特别高兴。因为她从地里一回来就有现成的饭可吃,吃完饭她们仨就坐在院里说话,每人跟前都围着孩子

  等到妈妈发脾气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盼望着大姑小姑快回来,这样就又能吃到好吃的东西,妈妈见到俩姑姑就消了气,笑眯眯地好几天心情都好。

  ◐

  一场又一场春雨,蒜苗和麦苗一样返了青,蹭蹭地长得又粗又嫩。

  一到上午,都有母鸡“各答各答”地汇报业绩。薅下来的蒜苗须根上带着泥土阳光一照有种好闻的新鲜味。

  剥光淘净的蒜苗带着水珠摆上了案板,切成半寸长的小段下了锅,炒到半熟的时候,将黄澄澄的鸡蛋面糊从高处细细匀匀地倒入锅里,一边用筷子快速地搅动。

  柴在灶下噼啪作响,香味溢满小院。蒜苗的青和蛋面糊的黄白配在一起,看着就觉得好吃。

  妈妈把菜铲在小盆子里放在中间,我们多是蹲在地上,就看见失火一样的筷头不停去夹,连最小的孩子都不闹饭。春来了万物都急着生长,他也长得又黑又红,壮实实的,胳膊像没洗净的莲藕一样全是各节。

  等到洋槐花嘟嘟噜噜挂满枝丫,村里村外飘着淡淡的甜香,引来无数蜜蜂造访吮吸,家家户户的蒸菜里都飘出浇了小磨油的蒜汁味道

  妈妈就会在花影叶隙下勾勾捋捋,将带着绿蒂的白槐花在滚水里翻个个捞出来,薄薄摊在日光下晒干。一个春天,隔三差五就能吃到粉条猪油的洋槐花烧麦了。

  那烧麦包出来纤薄可爱,两边的面皮在中间交替相捏,组成麦穗样的图案完全不是包子胖嘟嘟的傻笨样子,只是这种褶,到现在我也不会捏,它只能出现在妈妈的一双四季裂口的糙手之中。

  ◐

  姥姥是旧时代过来的人,她所有的精力就在从地里往家里的收获上,生活标准低到“能治饿就行”。所以永远不要指望吃到姥姥的零食

  但每次我去,姥姥会给我变出不同的戏法来。比如,她用筷子搅着,在碗里烫出一小块白面,擀圆了烙出一张烙馍。只是这烙馍的两面又抹上油撒点盐,这点又和煎饼很像。

  这种独特做法恐怕只有姥姥才会,因为除她我再没有见过,更没有吃到过这种又软又焦,又筋又香的“咸香烙馍。”

  但姥姥的馒头蒸得真是好吃。面开后一遍遍地接面,细细地揉,又醒得到劲,馒头个个白大喧,不用吃菜就能啃下一个。

  有一次,她不知道怎样搞来点豌豆面,兴致勃勃地来我家,要蒸“虚糕”给我们吃。

  等她大笑着喊着“快点来快点来”,卖弄着关子让我们“都等着都等着”,我们真的大气不出,围绕着锅台站成一圈,笼头掀起来,在水烟弥漫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又青又白的“虚糕”,

  喧腾腾地在铺箅子的深褐色高粱叶上颤颤微微,都不忍心用小手去拿,结果还是姥姥的老手不怕烫,她快速的揭起高粱叶子,把一整张“虚糕”快速拿到案板上,横一刀竖一刀地切成了方块。

  那块“虚糕”什么味道现在已经记不清了。留下的只是和大姑的懒柿,小姑的油馍和妈妈的烧麦一样的,亲情幸福记忆!(2018.04.25)

  *作者︱时兆娟:河南省.方城县第七小学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青眼有加id:qyyjtcq」专栏作者。

点击蓝字,感受时兆娟老师往期精彩美文

  老去的乡村有师幸如赵长春卜怼卜怼琉璃

  母亲敬畏雪飞凌挂冬之恋︱2018年的第一场雪

  老唐故乡红薯

  江歌遇害案:长夜漫漫,谁有资格要求心碎的母亲原谅

  归途白鱼翻跳泥河欢小女人讨债

  你的爱,正在成功的害死孩子秋雨夜,天为你祈祷

  轻愁忆记芝麻我亲亲的望花湖

  月亮之下让我们相爱永远二姐不爱做家务

  高考,全民关爱之下的重压最好的相处,淡淡如水

  馨香端午︱端午味道家有高三毕业生

  听取蛙声一片菜园浮世鸡声欢恩师

  永远你我母亲做的鞋二哥我不想做慈善

  相约,乡间……遥远高跟鞋我们仨十八岁

  留下的全是,亲情的幸福记忆

  评论区见

  关注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传递友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舌尖上的亲情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