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字的人 | “它就像一个美人在小的时候”
日期:2018-04-21 12:02:51 作者:小世界工作室 阅读:

写字的人 | “它就像一个美人在小的时候”

  

  | 关于“写字的人”:这个项目记录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活在当下,有不同年纪,不同的职业面容各异,摩登而忙碌

  但他们有同一个生活习惯,写毛笔字。在身外事团团包裹,更不必再亲手提笔的现在,有许多人为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持续地付出时间和专注,也因此受益。

  所以邀约他们来聊聊这一切:

  我们这么忙,为什么要写字?

  今 天 关 于

  

  ■

  繁花似锦

  灵魂出厂设置

  萌萌的魏碑

  终会懂得的“皆大欢喜

  ……

  ■

  ISSUE 20

王浦

  她是:财务总监

  写字时间:四年

  她的老师:林曦

  她的学堂:暄桐教室

  ■

  写字的人12问

  01.

  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是做财务的,其实我挺稳定的,毕业后一直做这个。   

  02.

  为什么学写字呢?

  财务的工作比较重复,虽然说公司业务项目每年都会发展,但财务的核心基本不变,就是把各种经济行为梳理到会计要素中,然后反映到报表里。

  很多东西一旦驾轻就熟以后,就没有太多学习渴望了,有一段时间,会怀疑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也可能是人到中年的原因,反正当时就一直在挣扎,正好那个时候遇到了暄桐。

  ▲ 暄桐教室的课间茶点

  03.

  是怎么知道暄桐的呢?

  是因为我老公姐姐。她大我三岁,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她喜欢女性也是有精神内涵活到老还特别优雅的那种。

  她曾给我发过一封邮件,是关于糊糊的故事,我那时就好奇,觉得一个人状态怎么能这么好,那个时候种下了一颗种子。后来暄桐招生的时候,我就报名了,其实之前对书法不是很了解,当时看到糊糊写的一些字,觉得特别好看,心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写出来就好了。

  ▲ 暄桐教室课堂

  04.

  都什么时间写字呢?

  我早晨不写字,正常情况下七点钟就出门上班了。都是晚上写,每次两个多小时,基本上每周会这样写个四五天。如果真是遇到加班特别忙,就早晨五点钟爬起来写一阵。

  这个状态它不是说被迫的,一方面不想落下课,但更多的,我觉得还是好奇心在驱使。我想每天都跟毛笔接触一会儿,每天都写一会儿,老师讲了那么多,像是揭示了一个奥秘,我就很想去实践它。另外还是觉得用功是唯一的路,不练肯定不行

  ▲ 最近在写道德

  ▲ 王浦的书房一面墙,平日里写的字会贴在墙上,日积月累的,便成了自己作品

  05.

  您最喜欢哪个帖?

  我特别喜欢《九成宫》,它的感觉雅致,但我一写就崩溃,觉得很难写出它那种清瘦又很仙儿的气质来。

  它的这种美其实是有逻辑的,笔画非常严谨,有那种类似黄金分割的比例,手上一丁点儿误差,这个字就不像了。我自己擅长的是篆隶,可能是和性格有些相像,我喜欢那种质朴的感觉。

  ▲ 临赵之谦《张衡灵宪四屏》

  ▲ 临赵孟頫《道德经》

  ▲ 王浦的先生有两句喜欢的话,王浦便写了下来送给先生。这幅字现在先生的桌子上,像座右铭一样,每天都可以看到。静琦是王浦的笔名

  06.

  简单讲讲篆隶吗?

  比如魏碑。我出生在山西大同,大同以前是北魏的都城,现在留有特别多的魏碑。包括大同火车站的那两个字,也是魏碑。

  魏碑有点儿像早期隶书和楷书的结合。隶书离我们很远,比较高古,楷书离我们近一些,魏碑的感觉就又传统又现代。这种美感我觉得恰恰好,就像一个美人小时候样子,有点儿萌萌的。

  我现在很少回大同了,不过经常能看到小时侯同学发的照片。有一次同学分享了大同的魏碑博物馆,看见碑上的字那么小,以前一直以为是巴掌大的呢,就很想回去再看看,也练练。

  ▲ 王浦在课堂上

  ▲ 藏于大同市博物馆的

  《封和突墓志铭》

  07.

  上课有什么印象深刻地方吗?

  老师推荐过一本书,《得未曾有》。是关于四个人的故事,分别是厨师、喇嘛、摄影师和做古琴的人。厨师看似粗糙,其实特别细腻,有自己独到的技艺,还会画水墨画。喇嘛非常现代,修行之外,也爱看电影爱做梦。摄影师回到自己的故乡拍老物件,也会在照片旁边用小楷工整地写上说明。做古琴的是一位老人,我记得他一辈子都是和古琴相处

  这四个人里比较打动我的是厨师和喇嘛。比如厨师本身有着自己的工作,但会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下厨,尽心尽力地做一顿饭。喇嘛也会在修行之外,关照自己的兴趣。这跟我现在的状态有点儿像,有一份工作,也有自己的小爱好和小游玩,这个东西更能滋养我的内心,这是我和他们的一种共通之处吧。

  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出厂设置,我们生下来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做了这个事才会适得其所”,我觉得和这本书十分契合,也感谢老师帮我找到了让我愉悦的事情。

  08.

  学传统文化,身边的人怎么看?

  我不太把生活里的事带到工作中,会更愿意跟朋友和家人来分享,有时候也给他们看看我写的字。

  其实跟周围的人说起来,会发现有挺多人已经走在传统文化这条路上了,比如身边有朋友在学古琴,学茶,也有朋友家孩子在学书法画画。应该是大家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了,会更关注内在的需求,想要在精神层面有所修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传统的学习。

  ▲ 王浦也在学茶,先生学做陶,图里的茶叶罐和壶承是王浦的先生亲手做的

  09.

  写字之外,会有别的爱好吗?

  其实我还挺爱锻炼身体的,也试过跑步、打网球、打羽毛球什么的,但都是半途而废。说起来除了写字,在坚持的就是瑜伽这件事了。

  差不多是学写字的前一年,我开始练瑜伽。当时我在我们家旁边找了个瑜伽馆,是一对夫妻开的。觉得好,是因为它不是只帮你锻炼身体,从第一次上课,老师就在说不要跟别人比,你只有你自己。

  我那时侯有点使劲儿动作做起来也挺难受,老师就会帮我调整,也提醒我要稍微松一点,收一点。做了之后真就觉得特别舒服。那里的气场也比较好,每次练完都感觉心里特别安静踏实,也很愉悦。而且练了一年,我还真瘦了。

  所以还是要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不强迫自己做什么。

  ▲ 院子里的花会采来插在花瓶

  10.

  您会为身边的人写字吗?

  我舅舅家孩子结婚的时候,我送了他一幅作品。

  那是我的第一幅作品。我表弟叫张聪,女孩儿名字里有个“琴”字,我就写了“琴音聪惠,皆大欢喜”八个字送给他们。“皆大欢喜”是《金刚经》里的最后一句话,当时老师正好讲到这个,我就按照千字文的风格,练了大概十遍,挑选了一幅觉得好的,装裱起来送给表弟。

  当时我妈还觉得“皆大欢喜”这四个字俗,我跟她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意思代表了一种圆满的状态。包括我表弟其实也不是很能理解,不过我想他肯定会有看得懂的一天的。

  其实这是我特别郑重的一个心意,但创作真的很难,不是说信手拈来就能写一个字,会很耗费时间,不过这种经历还是挺愉悦的。

  ▲ 左边是林曦老师的作品,右边是王浦送给表弟的礼物

  11.

  您最近做了助教,有什么新体会吗?

  原来是自己写,现在是跳出来看别人写。比如最近改作业会发现,现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提不上来,按不下去,或者一直没有找到中锋的感觉。还有一种,是写得特别萌,圆乎乎的,其实就是笔画没提起来,或者把空间写大了,黑白比例不对

  作业看得多了,平时脑子里就会梳理,等我自己再写的时候,感受和体会就会更多一些。记得老师在助教课上说,“给出去”是“拿回来”最好的方法发自内心的跟线上课同学有一种同理心,发自内心的要帮ta解决问题而不是交差时,其实最获益的是自己。助教这个身份就是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去学习,教学相长,常学常新,而对于我来说,能一直走在学习这条路上,其实是最重要的。

  ▲ 王浦与助教师姐们一起讨论

  另外,也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比如说看到哪个特别用功的学生,就会觉得好可爱啊,看到那种特别用心的作业,也会感动,觉得自愧不如,好像我那会儿没有人家这么用功。看到写得不好的,也会有点儿着急,能看出来态度还是认真,也下工夫,但就是写不到。这个时候就特别想帮他,想让他有进步。

  ▲ 在进行批改作业的讨论

  12.

  最后再跟我们分享一点你的生活吧

  我们家养了一盆山茶花。是前年从花市买回来的。当时还带着花骨朵,进家没多久花骨朵就都掉了,但没死。我老公很细心地照料,去年十月份又养出花骨朵,但还是不开,一个朋友说得把水浇透了。

  这样做了之后,花骨朵就好像真的每天都有变化呢,在春节的前两天,终于开出了第一朵花,粉粉的,特别好看,这两天就已经是繁花似锦了。

  她的书桌

  ▲ 王浦说从写字开始,这个书桌就一直陪着她。书桌上的素烧小花瓶是20年前,先生第一次学做陶的作品,平日里会插一些院子里的花朵。花瓶右边第二个是一块小木头,那是王浦的父亲从青城山带回来的小礼物,像一个小小的山峦。王浦说每天写字的时候看着它们,会特别温暖

  -完-

  可点击两张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暄桐教室:一间书法教室,基于中式文人审美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推崇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教室认为写字是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共同以书法为原点延展深入传统与艺术的种种乐趣探索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可能。

  —

  |林曦老师: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于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课程包括书法、绘画中医、静坐、经典阅读等内容。至今已经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近500节课约1500个学时的教学,完成了从画“面条道儿”到篆隶楷行草的完整书写练习过程,为许多热爱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她还创办有美育&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L Studio)和基于中国文人审美的生活方式品牌山林曦照」,前者致力于出版视频、展览等原创内容的制作,后者至今已设计并产出约六百余件围绕书房文化与行止空间的器物。

  下 期 再 见

  ?

  ◼︎

  采编_ 李平 余非 | 摄影_ 松鼠

  部分图片提供_王浦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字的人 | “它就像一个美人在小的时候”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