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开学第一课》上,徐子航与特奥钢琴速奏的“人机速度比拼”,在让我们又一次见识到机器人压倒人类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或许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乃至未来,留给我们人类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从阿尔法狗完胜围棋高手李世石,到如今阿尔法系列新阶产品通过自我博弈,自我学习,成长为不可战胜的“棋圣”,将人类曾奉为圭臬的定式、经验批驳得鲜血淋漓;从斯皮尔伯格十几年前对“AI”模糊的想象,到如今埃隆·马斯克等硅谷巨头公开直言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时过境迁,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人类曾引以为傲的阵地一一沦陷,人类的自尊和骄傲也在人工智能的汹涌浪潮下岌岌可危。
毫不夸张地说,人工智能将人类的局限性直置于光天化日之下,炙烤着我们的伤疤。然而,事实果真就如“新卢德运动①”的极端论者所言,人类要么被工具所统治,要么成为坐在机器后的少数精英的操纵对象?
事实并非全然如此。若是有心,我们不难发现,支撑着人类从险恶的原始森林走出来,趟过生物史的长河,渡过历史的万千泥淖,经历了创世纪的那几百万载的春秋,谱写出这壮丽的史诗的笔墨,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东西——情感。那些关乎人类的“永恒主题”,亲情、爱情、友情、正直、勇敢、自由、庄严,携手走过高山远水,人类的情感永远随行;而我们应该有自信,它们将永葆青春!无论在怎样的时代与情形下,它们都是我们人类最柔软的抚慰,最坚硬的屏障。
机器并没有情感,并且我认为,即使人工智能获得了情感,都永远无法与人类所沉淀出的厚重情感相比。它也许能从你的表情中读取喜怒哀乐,但它将无法体会上古先民唱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里的悠悠情感,穿越千年岁月而不老。因为那是我们的祖先,那是獨属于人类的情感密码。
机器人所拥有的是工具理性,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远超人类。然而正如柯洁在三番棋败于人工智能后所言:“人类的精神理性,是人类最后的尊严,也是不可磨灭的力量源泉!”
无论特奥如何流利地弹奏,徐子航所代表的人类“精神理性”永不过时,将永胜一筹。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将机器的工具理性与人类的精神理性结合,更好地为我所用,为人类谋福祉,共弹“彩云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