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乍看是说世人
细看,仿佛也是说万物
譬如,一场雨
下在春天
夏雨急骤、往来不定
秋雨凄清伤怀
冬雨凛寒绝情
春雨呢,春雨是懂得修行的
它也在修它的戒定慧
你看它的“戒”
是戒急戒躁
下起来绝不会慌慌张张、忽大忽小
都说春雨绵绵
天要慢慢阴下来、雨要慢慢下下来
从小大到大
又不会太大
却总是恰到好处的
把大地从干涸的冬季唤醒
春雨的“戒”
是克制、节制
而它的“定”呢
是绵长、平静
它知道越冬而来的自然万物
需要的不是措不及防的滂沱
而是淅淅沥沥的滋润
就像杜子美说的
其中一个“潜”字
也把整首诗的意蕴
也点透出了这场雨第三个修行---“慧”
佛陀说的“慧”
是度己度人
这恰恰也是春雨的智慧
它让枝条发出嫩芽
让中断的细流奔腾起来
汇入江河
它用一整个季节
给自然以生机
给万物以成长
给世间以智慧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
有人喜欢春雨,因为她轻盈、绵长、浪漫;有人讨厌春雨,因为她沉闷、重复、潮湿。春雨带来了春天的讯息,细雨霏霏,缠绵婉转,她也是春天的标志,直性子的人当然欣赏不来这婉约派的作风。
唯有内心细腻的人才懂得推窗看雨的愉悦,懂得春夜听雨的冷清和丰富。古人喜雨,一霎或几天的雨都喜欢。因为晴天适合交际应酬,而雨天独属于自己。
羁旅中陆游就懂得欣赏雨天,享受雨天的惬意:客栈里,窗明几净,泡一壶茶,写几行草书,等雨过天晴。
春雨不湿衣,却能把路上行人都赶到屋檐下,只有“青箬笠,绿蓑衣”的农人却不为所动,照样在田亩间放牧,披着一川烟雨入画。“斜风细雨不须归”,谁说最懂得春景之美的人就一定是诗人呢?
春雨不是酒,却同样醉人,“微雨燕双飞”是对春景的细致观察;“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对美景不长的惋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对春雨的禅意解读。同样的春天,同样的春雨,不同的是看雨的人。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
雨过天晴的早晨是春天一种惊喜。早晨醒来,屋檐还断断续续有雨滴凝成,缕缕晨光却透过窗户洒在床角。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上觅食,求偶欢呼,蹦蹦跳跳地享受着大好春光。
清晨,泥土的芬芳随风飘送入户。“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盛况能不去一睹为快吗?贪婪的呼吸清新的空气,看山河焕然一新,绿意融融。寻春的人也由外而内染透了绿意,对山河的热爱之感油然而生。
雨后的落红也是美的。被绿叶从枝头挤下来的花瓣一片片铺着,那姿态不见一丝凄婉,反而全是洒脱。花开枝头时尽情绽放,等谢去又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此观之,花还有几许君子风度。
枝头上、泥地里,昨夜春雨的痕迹犹在。近看桃树枝,晶莹剔透的水珠折射彩色光芒;远看山林,轻飘飘的白絮帽子还在随意变幻姿态;抬头是云在青天,低头是水在瓶。踏春寻芳,有关雨的臆想也在胸口如小鹿般乱撞……
雨过天晴云破处
十分春色只为君
——
春天的万物恢复了勃勃生机,春风吹去冬日的慵倦,吹来阳光和绿意;春雨清洗出草木的清香。在南方,秋天没来得及落下的叶也铺满了道路,踩在叶子上,一种站在时光之上的感觉漫过心头。
落红、细雨、嫩草、春风都是春天的意向。一棵钻出泥土的嫩芽沾着水珠在风中轻轻摇摆,看到这一幕,在冬天被冻住的情感也汩汩流出,回味无穷。
对美好事物的喜爱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熬过冬天的冷清和孤寂,在春日迎来花木盛开的热烈激情,这是时间的哲学,是四季更替里值得珍视的感动。
沉醉春风,沐浴春雨。很喜欢一句话,“雨过天晴云破处”,它常用来形容瓷器的滋润莹澈,用来赞美春雨再也在合适不过。因为春风和春雨配得上任何溢美之词——“如薄酒微醺,沉醉春风丝丝的清甜;又如品茗好茶,细细品味春雨的婉转绵长!”
---
你那里下雨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