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坐长途火车的必备品,泡面毫无争议该位列其中。比起火车高铁上难吃又贵的便当,泡面显得物美价廉得多。
前几天,高铁上一位女乘客怒骂旁边的男乘客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
视频一开始,这名女子情绪就颇为激动,高声指责男子:“说了不让吃你还没完没了?”“有没有公德心?”“吃完还不倒汤,留着故意熏别人!”
到最后脏话连篇:
“什么叫喷你?你吃屎才喷你呢!”
“你这种败类,以后别上高铁”
男子则比较平静地用手机记录下女子辱骂的片段,在被怼时坚持和同行的女友吃了泡面,还告诉女友:你慢慢吃。
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两人究竟谁对谁错?视频一出,网友已经就这些问题吵翻了天。
有人认为错在女子,因为高声喧哗会打扰更多人,比起泡面味儿更让人难以忍受。多次用手指着男子、用侮辱性的字眼攻击他,显得很没教养。
也有人认为这名男子错在先,明知高铁是密闭车厢,吃味道大的食物就应该去餐车。
女子情绪失控脏话连篇
从视频来看,这名女子全程情绪激动,不停地大声质问对方:“有没有公德心?要不要脸?”并且用上了“傻X”、“败类”等侮辱性的字眼。
这也是让网友最不能认同的一点。比起泡面的味道,更多的人认为,这样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脏话连篇更让人难以忍受。
围观群众来劝:“大过年的,就互相理解下吧。”女子却不依不饶。
男子反问:“你还知道有孩子啊?”言外之意,让孩子看到你发飙的样子真的不合适。
女子理直气壮:“这是我的孩子,关你屁事?”
有人说,还好孩子还小,将来未必会记得这一幕。否则,自己的母亲在众人面前暴怒而起、歇斯底里,恐怕会成为一生难忘的恐怖画面。
除此之外,女子几次强调,高铁明文规定不准吃泡面。
事实上,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提到过,动车组不同于普通空调列车,它的封闭性极强,泡面味道又大,在动车上吃泡面可能会影响别人,所以动车上不出售方便面。
然而,据《铁路进站乘车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的公告》第六条规定,禁止携带的危害列车运行安全或公共卫生的物品包括:可能干扰列车信号的强磁化物,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有恶臭等异味的物品,活动物(导盲犬除外),可能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能够损坏或者污染车站、列车服务设施、设备、备品的物品。
泡面并不在其中。
所以男子在高铁上吃泡面,没有违反任何规定。
面对质疑,女子拿不出证据,开始胡搅蛮缠,一口咬定高铁上就是不准吃泡面。
有人辩驳,她提高嗓门直到破音。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里写道:“我们都是龙,而龙都在追求全能感,全能感一旦被破坏,会生出毁灭整个世界的破坏欲。”因为他们要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
女子的处事方式:你让我感到不爽,我不管怎么样都要让你付出代价,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破坏欲。
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女子这次的行为也并非不可理解。
只是,女子只想到了自己如何讨厌泡面的味道,一遍遍质问男子有没有公德心,却丝毫没有想到,从她高声骂人开始,她自己的公德心,也早已消失。
男子采取人肉方式发泄情绪
吃不吃泡面属于个人权利,旁人不喜欢也可以理解。只是规则之外,还需要有一点公共意识。
赌气不倒汤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乘客。
如果说女子的辱骂和制止,是一件事的起因。
那么这位藏在手机背后全程没露脸的男子,才真正把事件推向高潮。
3月3日,男子在沧州贴吧上发表了视频,配的文字是“请人肉这个沧州女人,乘高铁没素质,沧州老乡们有认识的吗……”
将女子辱骂自己的片段录成视频、没有打码地发到网上,号召网友人肉,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网络暴力。
最后,他还牵连了乘务员。
视频中可以看出,男子是主动去找乘务员诉苦,这时乘务员安慰男子,说了骂人女子两句。
看到男子拿着手机在拍,她问:“你不会拍我吧”。
男子拍了却谎称没有。
在这之后,他将乘务员和他私聊时说的话也全数放在了视频中,面貌也未经打码。
对此,男子的解释是:视频是在半醉半醒间发出去的。
女子没有规则意识,把没的说成有的,男子同样没有规则意识,选用人肉这种方式,发泄了情绪,却没法收拾残局。
利用网络舆论的潜规则,不经人同意就上传视频,已经是侵犯肖像权。
记得去年南京南站一男子猥亵女童的事件引起热议,照片被传到网上,一位名为李炳鑫的男子迎来无妄之灾。
因为与照片中的男子有几分相似,被无辜错认,之后有博主在没证实的情况下,擅自将他的信息公布在网上,幸好从事媒体的他,知道如何应对网络暴力,最后才能在网上自证清白。
更深的伤害,是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毁坏。
就像“鱼信任水,水却煮了鱼”,喊狼来了的小孩最后遇上狼没人来,也是失去信任的缘故。
本来占据道德高地,却在之后稳当回击。
在男子的解释中,他拍摄视频女子是知道的,自己也是为了证明清白才选择拍摄这段视频。
从录视频,要求乘务员处理,再到把视频发出去,他其实也把自己放在弱者位置上,求取同情。
胡适曾在《容忍与自由》里说,人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是不容忍的根源。一切不容忍,都来源于深信“我不会错”的心理。
本质上讲,视频里的女子因为女儿对泡面过敏,希望男子做出让步,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
而男子这边,更没有什么过错。在火车上吃泡面,是他的权利。
本来是一件小事,沟通起来只要双方多一份理解和体谅,相信会得到圆满地解决。
只因为都觉得自己没错,两人没能各退一步。
双方争执不下时,女子的解决方法是,放任自己的情绪失控,满嘴污言秽语。
虽然在之后的采访中女子提到,自己提醒过男子不要再吃了,对方不理会,自己才发飙。
现在有许多人,不会过公共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把自己的感觉和利益看得太重。
去年高考前夜,广东惠州有许多大妈自发地暂停了平时每天都进行的广场舞活动。
可也有广场舞队伍照常在跳。被采访的大爷说,如果因为高考,就不让他们跳舞,是剥夺他们锻炼身体的权利。"明天高考,今晚又不高考,我们还得练!”
孔子在《论语》里提过四件坚决不要做的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毋我”意思就是,不唯我独是,不以自我为中心。
自己的利益容不得丝毫损害,轮到他人的利益时,就爱咋咋地,反正和自己无关。
对方是软柿子,尚且还能维持表面和气。一旦对方易燃易爆炸,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后来邻居夫妇不堪其扰,破门而入。一边骂着“你放的破音乐,要把人逼疯了”,一边把叶女士暴打了一顿。
多想想“假如我是他,我应该怎样?假如我是他,我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能避免至少一半的争吵。
世界上的所有人,其实都在为两个字而忙,就是“幸福”。
推 荐 阅 读
▼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