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情商不高的人。
很多情况下,明知道会得罪人,明知道会把人气得要死,我还是会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把场面弄得很尴尬。
过年回家,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你准备什么时候要小孩?”“你都30岁了,现在不要什么时候要呀?”
这些问题,我不认为是冒犯,作为亲戚朋友,关心这个问题挺正常的。
我都会非常直白地告诉他们,正在调养身体,积极锻炼,待一切准备就绪,就准备要了。(嘿嘿)
大多数人听完之后,都不会再深究下去了。但有些人就是不长眼,却执意要以过来人的身份说教,甚至不顾我的情绪一直碎碎念。
我一个同学生二胎了,微信邀请我过去吃喜面。但因为太忙,我就只能微信转账,随了200块钱礼金。
她收下钱之后,便开始“拷问”我生孩子的事情。接下来的对话,就不是很愉快了。
首先,她指出来我现在生孩子已经晚了,都30岁了,大龄产妇,有风险。我告诉她正在锻炼身体,会注意的。她仿佛没有听见我说什么,依旧不断唠叨。
其实,她的观点是错误的。随着医疗条件、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的寿命正在延长,最佳生育年龄基本上已经到了35岁。
其次,父母双方的心理成熟度是孕育孩子的关键,我们是否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迎接孩子的到来,是不是在物质上足够有能力来欢迎孩子的诞生?
我曾也担心过年龄会影响孩子的出生,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备孕方面的专家以及妇产科的医生。
除了告诉我上述我说过的理由之外,他们还明确告诉我,现在着手准备要孩子,才是最佳时期,前提是一定要将经济条件、心理状态都调整到了最好。
于我而言,即便是年龄大了再生小孩,可能会对身体不好,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愿意为此承担相应的代价。
我见她正处在“吐话”的高潮,便放任她一直刷屏我的微信。我以为她会关注到我的反应而打住话题,没想到她还是没完没了,继续教育我。
她说:“女人不能这么要强,要以家庭为重,事业做得太好的女人,男人都不喜欢。”
而我和刘先生都有共识,躲在男人的羽翼之下生活,这不是女人的特权,我们要一起为了这个家而努力奋斗。更何况,刘先生喜不喜欢我,与她何干。
正在我难以忍受之际,她又抛出这么一句话,“你都30岁了,一定要马上生小孩!”
我便直言:“这个话题不聊了,目前,我不愿意生小孩。” 结果,她质问我:“你怎么能不想生小孩呢?”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同学?我说了一句,自己还有工作处理,有机会再聊。结果她又讲了我几句,说刚过完年还有什么工作,上海来的到底不一样,都看不上老同学了。
我有点生气,说话也没有过脑子,我说:“我不想和你继续聊这个话题。”
话发送出去,我便有点后悔了。毕竟是同学一场,她也刚生完二胎。
但是,我从来没有看不起任何人,因为我是从一无所有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路上也得到很多贵人相助,深知朋友的重要性。
如果不想和她来往,她跟我说生孩子的事情,我客气两句不随礼就是了,还理她干嘛。不过,我俩真没有以后了,她删除我好友了。
我和刘先生开玩笑,“为什么不把钱退给我再删除好友呀?”“她两次生娃,我都随礼了,你说这钱我还要不要呀?”(当然不会再要了。)
平常聊天,你来我往,双方开心就好。我认为谈到工作、工资、结婚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我都觉得不算冒犯。
这个话题别人问我时,我都会认真回答,但有些觉得不能说的,也会委婉地拒绝一下,表示这是我的底线,不聊了。
我发现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劝你结婚,劝你生二胎,劝你对现实生活妥协……
可是从来没有管过你到底愿意不愿意。
提到这个话题,我不想讲如何应对这些讨人厌的亲戚朋友,应对不了,少来往就是了。
但我仔细思考,为什么我们如此讨厌这些人对我们生活的干涉,却让他们影响我们的情绪,耽误时间和精力,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直到无路可退?
而时常,我们被类似事情干扰困惑,纠结,犹豫,乃至错过了最佳奋斗时期。
但是,我想说,作为成年人,总有一些东西不能妥协,哪怕被生活所迫暂时妥协,但也要坚持心中那个让自己能够走很远的路。
连岳在《生育的正确理由是什么?》一文中分享过一个观点:
“自愿主义者判断他人的行为,只建立在一个原则上:不侵犯他人身体与财产,出于你自愿,你干什么,不关我事,在生育问题上也一样。
所以,生育问题,不要去寻找什么标准答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你和另一个人,生育共同完成者,达成一致即可。”
对于生活同样如此,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且积极努力去行动。无论什么结果,后悔也好,无悔也罢,都要无怨无悔地接受。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为着心中的理想坚持前进。
大学毕业,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家人的期许就是希望我考编,成为一名教师。可是我不愿意,最后还是去做了销售,在老家工作近2年,还是辞职来到了上海。
这条路要比想象得容易多,我指的是路本身,只要一天天坚持做事,水到渠成,最大的干扰来自于内心的痛苦,父母反对,对前途的迷茫,以及身边人的态度。
其实,我知道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反复纠结过N次。
这是大的选择,那小的选择呢?第一份工作,我在公司是那种特别努力、用心工作的人。
每周公司要求写一份工作总结,周天晚上要交,很多同事按照模板写1000多字就发送了,而我每次都会写4000-6000字,甚至上万。
我会写自己做的工作的思考、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会总结工作方法。
这个习惯让我进步很快,因为写了自己的思考路径,Boss如果发现我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会给我提出来,并帮我改正。
此外,我经常加班,争取把事情做到极致。但是,我却总会听到“没必要做这么认真”的言论,甚至还有同事给我分享偷懒的方法。
很多时候,生活中各类干扰无法避免,有些是别人给的,有些是自己内心想不明白的,可我们都知道坚定地走自己想要走的路,才能让生活越来越好。
年龄越来越大,诱惑与选择也越来越多,我们要听别人建议,但更要问一句自己愿不愿意?按照自己思考坚定活着的人,不会把生活过差的。
“你怎么还不结婚?”
“我不愿意。”
“你怎么还不生孩子?”
“我不愿意。”
“你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我不愿意。”
……
- END -
“我最好的朋友写举报信,让我丢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