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追剧的朋友对张一山演绎的《余罪》印象深刻。毕竟,能一个人演完一场惊心动魄的“床戏”,还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也只有他了。
《余罪》可以说是张一山转型的巅峰之作,而《春风十里不如你》让张一山体验了一回当网红的滋味。在2017年的收稍,剧迷们又迎来了福利:张一山这个戏精,一人分饰七角的网络大剧《柒个我》上线,十六个小时点播量破亿!
张一山这次一个人演全了男一号到女七号:谦虚善良的财阀三代沈亦臻;霸道邪魅的暴力人格崔浩月;随性油腻的自由人格朱长江;热衷自杀的忧郁天才莫晓俊;可爱自恋的追星少女莫晓娜;成熟贵气的神秘人格X先生以及遭受暴力的7岁少女星星。
社会很浮躁,娱乐圈更甚。打开电视,洗尽铅华的老戏骨在演爷爷奶奶,卖力吆喝的流量担当在声嘶力竭地展示他们尴尬的演技。这年头,抢头条都来不及,能静下心去体验生活、磨炼演技的年轻演员,真的少之又少。
但张一山肯定是个例外。
张一山199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老胡同,因为从小瘦小又顽皮,他被送去什刹海体校练武术。从小到大,张一山就光着膀子在胡同里晃荡,打着玻璃弹珠,吃着糖葫芦,喝着橘子味的北冰洋汽水,渐渐地从一个调皮的胡同小男孩,成长为“影帝张一山”。
9岁那年,张一山被推荐到《小兵张嘎》剧组演耿乐。戏份不多,可演技贼好。第一次拍戏,张一山就吃尽了苦头。每天光着脚在芦苇荡里跑来跑去,脚上全是伤,浑身都是泥,吃的是辣椒油拌白米饭。
父亲带着亲戚来探班,看到这么个泥猴子,一路哭了回家。哪有天生的光环加身,不过是忍着疼想做好一件事。9岁的张一山就对演戏有着这样质朴的喜欢。
因着这份缘分,12岁时,“乐乐爸爸”推荐张一山去《家有儿女》剧组试戏。
张一山从数千名儿童中脱颖而出,从此我们童年的暑假里,多了一个机灵鬼刘星。
拍摄期间,张一山与杨紫、尤浩然每天的24小时安排得慢慢当当:每天一大早起来三个孩子一起上文化课,下午拍戏一直拍到晚上。
《家有儿女》拍着拍着,张一山也渐渐长成少年。张一山放弃心爱的武术,从头开始练习竞技体操,只为能在全国性赛事上夺得前五名以进入心仪的中学。
练了半年竞技体操,张一山最终拿下全国少儿竞技体操比赛第四名,成功进入该校。在学校就读期间,他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全国竞技体操锦标赛亚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但张一山却发现,他没有了童年。当其他同龄人过着在学校面对同学回家面对家长的单纯日子时,他还要面对不同的摄制组,而每个剧组又是一个个小社会。
当别的孩子在早恋、逃课、叛逆时,他连光着膀子像从前那样在胡同晃荡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家有儿女》播到第四季时,张一山被“冷落”了,进入了长时间的尴尬期。
童星带给张一山光环的同时,也成了他的枷锁。从一个演员长久的发展角度来考虑,童星很多时候也意味着限制,童年时被塑造的印迹太深,导致他成年后的每一个角色,都难逃最初那个影子。
在由童星转变为青少年的那个尴尬期,张一山也出演过不少作品,《妙想天开》《生于80后》《扣篮对决》《寻找成龙》《不想长大》,但“都不是什么很让大家记得住的角色”。
而张一山形象普通,个子不高,身形瘦小,想要在娱乐圈混,真的没那么容易。这其中的辛酸和辛苦,可参考杨紫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那时,他正上高中,一边拍戏一边学习,既要顶住童星来带的压力,他的身体渐渐熬不住了。15岁那年,张一山因胃痛得站不起来,被送到医院救治,片子一出来,胆囊上布满了息肉,触目惊心。
16岁那年,他扑通一声晕倒在卫生间,倒地时将门都拽倒了。父亲听到声音冲过来,不停大喊他的名字,死命掐他人中,才将他唤醒。这已经不是张一山第一次突然昏厥了。
十几岁的青春年华,承载了太多东西。他瘦小的身躯已经盛装不下了。
但这个耿直的90后说,他热爱演戏,若离开了演戏,他可能是个“废柴”,什么也不会。而演戏不仅能带给他快乐,还能养家糊口。张一山还是决定走演戏这条路。
既然遇到瓶颈,那就好好读书备考,进入高校去深造,去沉淀。
高考时他的志愿只填了一所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因为不想自己有退路。
2010年,张一山如愿考入北电,与杨紫成为同班同学。
2012年张一山出演首部时装剧《星光都市2》一出来,他被批评小孩装大人。而在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中出演的光仔,尽管他演得认真,戏也逼真,但观众却不买账,甚至吐槽他出现在影片里是这部片子的大败笔。
之后,他也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过一些角色,也主演过一些剧集,但都悄无声息。
对一个曾经光环围绕被给予厚望的童星而言,张一山一定是难过的。尽管现在的他能谈起这段日子时语气平和,云淡风轻。
“电影学院真的很难考,我好不容易考上了,我想好好学。”而事实证明,电影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涯对他而言是笔巨大的财富。
2014年,张一山大学毕业。也在这年,张一山先后主演了都市家庭轻喜剧《食来孕转》、战争题材电视剧《大熔炉》,时尚喜剧电影《黄金福将》。2015年他接演了悬疑电影《隔离岛》、抗日题材剧《杀寇决》。尽管这些角色依然没闹出打的动静,却也预示着这个一心想演好戏、戏路宽广的90后男孩,不久后将厚积薄发。
2016年5月,他主演的网络刑侦剧《余罪》在网上播出,上线三天点击量就破亿,火得一塌糊涂。
而《余罪》一开始筹划的时候,剧组想找一个颜值高流量大的小鲜肉来主演。导演见了好多小鲜肉,最后摇了摇头,直到见了张一山。
张一山穿着简单,不加修饰,说话也不拿捏,完全就是生活本身的样子。导演知道他能把“贱人余”演得有血有肉。而张一山也的确做到了。
他深知,自己没有让大家舔屏的颜值,能够依靠的只有实力。在尴尬沉寂的那些年,他一直在以一个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默默坚持,默默沉淀。他之后在采访中也谈到:“其实这5、6年对于我的年龄、心态来说都是有很多考验的。”
张一山在余罪大火之后,没有被网友的好感冲昏头脑,反而更加谦逊。他坚信,演技能让角色出彩,态度才让演员发光。
他多次在采访中谦虚地说:“我不觉得自己是特别会演戏的演员,只是以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而这些,在他拍剧的花絮里都能一一得到印证。
在拍摄《余罪》时他还让经纪人把剧本印成单页的,背面空出来,以便在背面写剧本研究体会,或者演完了一场戏把当时的感受记下来以保证拍戏时角色和情感的连贯性。拍《柒个我》时,记者探班现场时,发现他为每个角色都手写了人物小传;拍摄“莫晓娜”追星时,张一山带着少女妆坐在监视器前严肃地看自己的表演,对每一个细节都提出意见。
观众的好感,也给了张一山很大压力。接下《柒个我》,张一山就很担心自己的表演会辜负观众的期待,尤其是有豆瓣评分高达8.2分的原作——韩剧《杀了我治愈我》珠玉在前。
《柒个我》上线之前,张一山接受采访时说:“我并不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个角色,但对我来说这次的表演很有挑战,有创作的空间供我琢磨和发挥,所以才会接拍。开播之前我并没有觉得它的反响会很好,甚至都已经做好了被大家骂或者不认可的心理准备。”
高频率地在7种迥异的人格间切换,对于演员来说无疑是种“折磨”,当这样的角色遇上对表演异常执着和严谨的张一山,这种折磨就变成了“摧残”。
艰难的拍摄过程,张一山依然历历在目,“这次的戏比以往的剧要累很多,基本上算是折磨。不光体力方面很累,心理上和精神上也是很大的摧残。”
电视剧上线后,导演邓科爆料说,当时找了不少年轻演员有号召力的流量小生,但没有人敢接这个角色,只有张一山接了。
这就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和底气。
去年余罪出现,张一山对记者说:“我花了 12 年的时间,揭掉了所谓‘刘星’的标签,才有现在的余罪,才有现在的我。”
如今,他可以坦然地说:我不只是刘星,也不只是余罪,我还有更多可能性。
知音综合整理
知音(ID: zhiyinchuanmei)是《知音》杂志倾情打造的情感原创大号。在这里,你可以免费看《知音》杂志的优秀文章,品读最精彩的人生故事,最新鲜的名人明星情感动态,还有婚姻、家庭、婆媳关系情感倾诉及专业指导。喜欢知音的文章,就关注我们吧!
知音商务合作请联系QQ:2916006726
转载授权请联系QQ:226582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