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空》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6-03 09: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空》的读后感大全

  《空》是一本由著者:〔韩〕郭泳权 / 绘者:〔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4.80元,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读后感(一):从一无所有中得到更多

  一个小孩因贪吃而肚胀呕吐,他将食物都吐干净,才感到舒适。他问妈妈:“我的肚子为什么不难受了?”妈妈告诉他:“因为你的肚子空了。”孩子明白,不应暴饮暴食,要给肚子留“空”。 他还发现写作业时桌面空无一物时更专心,收拾过后的家空而整洁。“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

  我们来看看两位作家给出的答案—— 一张桌子,两个女人,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空》一书让孩子们看到“空”和“空”存在的意义。本书的文字作者是韩国图画书作家、首尔大学视觉专业教授郭泳权。她的代表作有《八十年代的故事》《花香小村的故事》《四物乐的故事》等。

  插图作者是波兰的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女士,她的作品三次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六人短名单,还两度获得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是这样评价她的:“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展示了一种非凡的能力——文字与图画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表达了人们应该时时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的生活哲学。她在韩国开始真正的国际化发展,是当前极具创意的儿童图画书创作者之一。”伊娃娜已出版的作品有《有麻烦了!》《普通的书》《想象ABC》《一半?一半!》《空》《献给奶奶的摇篮曲》等。

  两位作者的思想在一张空桌子上相遇,木头上特有的纹理、木节、色彩都成了画家笔下的构图和色彩。圆形的木节就让它成为一个洞、一张嘴巴、一只眼睛或者一个盘子、一轮落日……长长的线条就让它成为一条蛇、一个圈……儿童化的叙事手法让这本书让人一口气读完。

  “空,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呢?”“空,只会让人悲伤吗?”“还是孤单、寂寞?”“空,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吗?”这是开篇作者的四连问。空冰箱、空房间、空橱柜……这种“匮乏”的空会让人感到恐慌。相信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填满它!这样才有安全感,对吗?但是泰戈尔曾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因为空而去不断去将房间填满,把电脑填满时候,有多少物品、买来的课程和书被浪费被闲置,而这反而会给人们带来焦虑,让人们知道自己没得到的和没学过的还有很多。这正应了那句话,贫困并不是因为一个人的财产减少了,而是因为他的贪婪增加了。

  仔细想想我们平常是不是常与“二胡病”打交道?一是胡吃海塞,病从口入;二是胡思乱想,辗转难眠,精神难以得到休息。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感受到了来自满的痛苦。

  所以古人说过午不食,医生提醒我们吃饭只吃七八分饱。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感受,脑中空空的时候,灵魂才会获得了想象的空间,人就充满灵性,人大脑的判断力大大增强,觉悟也会提高。这些都是“空”的功效。

  就像在《空》一书中写的那样:盘子空了才能盛美味的食物;包空了才能装想要的东西;院子空了,孩子们才能尽情嬉戏;心空了,才能接纳新朋友……如果分享出去,腾出空来,你会变得轻松快乐。《瓦尔登湖》的作者,守在瓦尔登湖畔,看似一无所有,不挣钱也不花钱,只是在亲近自然。也许正是他在物质方面“空”出来,才能过上内心里那种丰富而自在的生活。

  极简孕育出的丰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生活的空间也是有限。拒绝堆砌物品和杂念,让放空的自己去认真接纳生活中的一切,不贪也不占,让浮躁的人安静下来,体会生命的美好。

  伊索寓言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狐狸从一个洞里钻进了葡萄园,吃得肚子鼓胀,结果无法从原先的洞钻出去,最后他不得不又饿瘪了肚子。看,空空的肚子让狐狸恢复了自由。

  书名《空》的英文翻译是Room in the Heart,我们所讲的空,是“心的空间”的折射。人们都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借用此句,我们可以说,心有多空,你能容纳的世界就有多大。

  《空》读后感(二):化繁为简,“空”即是解决矛盾的源动力!

  生活里会有各色各样的物品占据我们的空间,会有各式各样脾气的朋友陪伴我们前行。那么,如果我们的生活回归原点,一切都化为乌有,一切都是空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这本由魔法象出版的《空 Room in the Heart》中就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绘本的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十分具有哲思性的问题。“空,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空,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吗?”

  看到这两个问题,再加上著者郭泳权的文字,和绘者伊娃娜的插图我们得以读出了空的意义。空意味着放空、分享,而不是占有,填满。空是一种美好的心态,一种东方传统的处世哲学,影响深远。而这个答案早在绘本的扉页就已经给出。 从佛的角度出,色即是空,空即是戒。从单独的个体来说,空是难以捉摸的概念,没有、虚无就是空。那究竟什么是空呢? “空”能包容万物,因为「空的感觉其实就是完全随意念而产生的。」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在人们空虚寂寞的时候人们会惧怕,会疯狂的用不同的事物去填满;在吃饭时,会用各种食物填满肚子;购物时,会把购物车填的满满当当。家里会囤满各式各样的物品。越吃,越想吃;越买,越想买。人的欲望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叠加中变的不可控制的。

  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尽头究竟在哪里呢?尽头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因为,只有内心放空,我们才能放下手中的执念。因为盘子空了,才能装盛更多美味的食物;包包空了才能容纳更多美好的事物;院子空了,孩子们才能更加无忧无虑的玩耍;心空了才能接纳更多的朋友,和别人最为真挚的心。 俗话说,月满则亏,无论是什么东西,一旦被填得满满当当,就会变的繁重,压抑。但是一旦懂得分享,一切不愉快则也会不翼而飞。 故事的最后,作者用一张空的木色桌子作为了故事的结尾,更由此引入了创作的初衷。其实,“空”的概念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能应用到。在家装中,收纳时以上墙,极简为主要基调。以断舍离为我们和欲望说再见的主要途径。以自我管理为饮食的一个上升空间,以公共空间的合理运用,时间的合理分配为空间管理的秘诀。

  综合来讲,作者每一幅插画都兼具了极强的代表性,有食物进入咽喉的管道,有装饰物戴满的手,有吃的狼吞虎咽的动物等。一个个具有明显意象的符号都在论证“空”这个主题的重要性。

  无论何时,化繁为简,都是我们解决实际欲望问题的主要法则。

  《空》读后感(三):多少高僧都悟不透的禅机,被波兰女子画进了绘本,禅师:色即是空

  《维摩经不思议品》有云: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芥子者,芥菜之子,一种微小难见的东西;须弥者,佛教经典中记载的名山,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是世界中心最高的山。

  后人从这句佛经中引申出一句成语,那就是“须弥芥子”,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但如此庞大高广的须弥山,是怎么被装进小小的芥子中的呢?这一难题曾令无数高僧大德深感困惑,据说,能领悟个中禅机者,都有机会证得无上法。

  有趣的是,从波兰女画家绘制的一册儿童绘本里,我竟然读出了一丝禅机。这位深得禅趣的波兰画家,就是三度获得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摘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三度入围国际安徒生奖的女艺术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空》是伊娃娜与韩国女作家郭泳权共同创作的图画书,从一张空荡荡的桌子,展开了一系列天马行空的联想。

  郭泳权以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向孩子们阐述了什么是“空”、为什么会有“空”的感觉、人们感觉“空”时会怎么样、“空”对于生活和生命有什么意义,等等。

  而伊娃娜则匠心独运,她运用绘画、拼贴等多种艺术手法,赋予木纹以丰富的视觉语言,向小读者们展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美丽意境。她的画作与充满哲理的文字相映成趣,正如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所评价的那样: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展示了一种非凡的能力:文字与图画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表达了人们应该时时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的生活哲学。

  就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碰撞,让“空”桌子不再“空”,让普普通通的木纹,演绎出无限的可能性,那些普普通通的纹理,竟然可以幻化成衣服、美食、箱包、珠宝、钟表、大海……

  伊娃娜笔下奇妙的意境,向小读者们娓娓述说着生活的智慧和处世的道理,从而让孩子们领悟到,比“起满满当当,空出来会让人更幸福”这一深刻的东方思想。

  空,并不意味着悲伤、孤单和寂寞,很多人害怕“空”,想通过对物质的疯狂追求,来填补心里的空虚,然而,其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想要的东西反而越多,或许,我们该学着接受“空”,因为只有让心“空”下来,我们才有机会接纳更多人生的精彩。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伊娃娜这册绘本,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那句偈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所暗合呢?或许,人类所有的哲学智慧,都可以从一张小小的空桌子上找到吧。

  可以说,这本《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拥有极简洁却极丰富的内容,用儿童化的叙述手法,讲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极简洁而极丰富”,不正是“顶级”绘本所应有的追求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空》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