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是一本由[法] 弗洛伦斯·皮诺 著 / [法] 朱利安·比约多 绘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读后感(一):13岁男孩酷爱画画却被送去准备教师考试:不被支持的梦想能走多远
13岁的男孩兴高采烈地举着手里的画像朝妈妈奔去,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悦让他仿佛浑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可是,母亲在看完儿子这幅逼真的画像后,并没有男孩期待的欣喜,反而淡淡地说:“我不希望你做一名肖像画家,更不希望你得去挨家挨户敲门才能得到一个订单。你得去参加教师考试,那才是对你来说最好的出路。”
原本还十分兴奋的男孩瞬间愣在了原地,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妈妈能够开心地表扬他,肯定他的画技,并支持他做一名艺术家的梦想。
看着母亲严肃的表情,他知道自己无法反抗!
梦想的翅膀被折断,小男孩很是沮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默默地踏上了去巴黎的马车,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考试做准备。
小男孩叫路易·巴斯德,微生物学家之父、医学生物学的创始人、免疫学的奠基人、“巴氏杀菌法”的发明人、狂犬疫苗的发明人、推翻“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实践——理论——实践”方法的创造者、“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
他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却没有一项和他儿时的梦想——艺术家有任何的关系。在法国作家弗洛伦斯·皮诺写的《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一书中,详细地记录了巴斯德的一生。
都说:“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巴斯德的艺术家梦想夭折在青少年时期的懵懂中,只是,当他如父母所愿前往巴黎准备教师考试时,他依然对自己的艺术家梦念念不忘,一再坚持画画,甚至还有一部分肖像画作品在学校展出。不过,坚持画画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学业,反而更认真地对待学习,直到进入大学,在学术的海洋中爱上了科学。在获得教师资格证后的二十年间就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一位有声望的法国科学院院士。
梦想的有无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是,强大的人在面对破灭的梦想时能够巧妙地把它当作一项爱好,丰富自己的内心,滋养自己的生活。
巴斯德的一生虽然和自己年幼的梦想有着千差万别的距离,但他对待科学的态度却值得所有人学习——面对不被支持的梦想,我们是应该执着地坚持还是暂时的妥协,抑或放弃?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巴斯德的选择却是青少年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给出的最好答案。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当父母反对我们的梦想时,需要做的便是像巴斯德一样,坚持梦想,也不拒绝父母的安排。当认知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并愿意为之而努力奋斗终生的。
命运,从来都是公平的,关上了儿时梦想的门,总会帮我们打开人生真正的大门。
巴斯德在整个为教师资格考试做准备的过程中,逐渐地爱上了科学,以至于在以后的人生中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中,成就不凡。有人说是巴斯德让我们人类的寿命延长了不止一倍,这样的评价对于巴斯德在科学领域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的贡献来看,一点都不夸张!
不被支持的梦想,总有不被支持的理由。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然而,年少轻狂时的人儿,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理解这句话真正的内涵,唯有在不停地碰壁、碰壁,失败、失败又失败之后,才会真正地懂得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
国学大师于丹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对梦想的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都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爱,并好好地爱他们。
《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读后感(二):他的伟大发现,让我相信人类是可以战胜病毒的
这两年,我们每个人都很不容易,都在经历一场艰难的斗争,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我们的敌人是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
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曾多次遇到这样的事件,比如令人想起就触目惊心的鼠疫、天花等,但最终,通过我们的艰苦奋斗和不停钻研,终于找到消灭细菌、控制病毒的办法,并最终终止了疾病的流行,挽救了万千人类的生命。
路易·巴斯德就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在《巴斯德与微生物》这本书中,就讲述了科学家巴斯德传奇而伟大的一生。他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并找到了战胜它们的药物,他的成就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几乎翻了一倍。
在19世纪时,法国殖民地得到了快速的扩张,随着交通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四处旅行,不知不觉便增加了很多疾病的传播。
那时候,人们还不相信微生物的存在,面对疾病,还只能靠上天的保佑和一些传统的方法来治疗,结果的惨烈就可想而知了。
路易·巴斯德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巴斯德的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很好,最大的爱好是画画,在他13岁的时候,就有人来邀请他为他们画肖像了。
但是,父母并不支持他的这一爱好,因为在那个时候,一个艺术家很多时候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父母对儿子最大的期待是他成大后能当一名老师,做一个教授,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因此,他还参加过师范大学的考试。
大学时期,巴斯德的学习兴趣大增,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让他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也让他找到了自己毕生的目标——成为一名科学家。
在科学的世界里,巴斯德像寻找新大陆一样,对每一个细小的物质,都保有极大的兴趣和激情,他像一位侦探一样,细致审视手中所有的线索,在无限小的微粒宇宙中探索,渴望发现他们之间在化学的作用下是如何分解、组成的。
就是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实验和研究,巴斯德终于取得了应有的成就,并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奖章。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巴斯德不是天才,只是对科学发自内心的兴趣,让他坚持的比别人更久,观察的比别人更细。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漫长的,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出成绩,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坚持不懈地实验,用新奇的眼光发现世界,尝试创新,才有可能与成功会面。
正所谓,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巴斯德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为科学献身。
那个时代,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酿酒厂在甜酒的发酵过程中会变质,巴斯德通过无数次的研究发现了乳酸菌,证明微生物的无处不在,而这次发现,为法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当时的社会,还有一种不治之症让人闻风丧胆,那就是狂犬病。之前巴斯德对细菌已经很有研究经验,但这次他面对的却是只有细菌1000分之1大的病毒。
狂犬病毒是一种很狡猾很神秘的病毒,它难以发现,并且无法在玻璃瓶或烧杯中被培养出来,但是,巴斯德没有放弃,他尝试了许多种方法,在不同的动物身上实验,终于发现了狂犬病毒,并找出了对抗狂犬病产生免疫的方法。
巴斯德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狂犬病疫苗,就是这一支小小的针剂,直到今天,我们所有人的健康,也都在因此而收益。
传染病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能快速引起大面积的传播,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寻找到一种战胜传染病的特效药,才显得那么困难、珍贵与伟大。
而《巴斯德与微生物》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成为一个科学家所必备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知道了科学成果的不易,青年学生们看看他的故事,相信一定能受益良多。
如今,社会在飞速发展,而每一代的人,都会遇到每个时代的困难与波折,在19世纪,有一个科学家,帮助人类战胜了狂犬病毒,我相信,这一次也不例外,我们大家万众一心、科学防疫,用不了多久,也一定会战胜新冠病毒。
《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读后感(三):开创“巴氏消毒法”的巴斯德,他让人类的预期寿命差不多翻了一倍
咱们经常会在牛奶瓶子上,看到的“巴氏灭菌”字样,巴氏灭菌法是路易·巴斯德发明的。
巴斯德的巴氏灭菌法,直到今天还一直沿用,而且,巴斯德并没有止步于食物灭菌的研究,还把研究方向延伸到疾病的控制,狂犬疫苗就是他的伟大发明之一。
他是路易·巴斯德。
他说过“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在这本《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我们将跟随作者,沿着巴斯德一生的轨迹,了解到这位富有个性的科学巨人曾面临的一项又一项挑战。
作者弗洛伦斯·皮诺是法国著名的儿童领域科普作者。朱利安·比约多则是专业童书插画家,为本书绘制了多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给孩子讲了不一样巴斯德的故事。
巴斯德的经历,或许会在孩子心中萌发一颗科学的小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我看来,巴斯德的故事能带入孩子的眼下,培养他们的小能力;也可以很“宏大”,为孩子的人生涂抹底色。
在巴斯德的故事里,我们会看到,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他都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巴斯德小时候喜欢画画,但是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当巴斯德的去巴黎参加画画考试失败后,一次化学家让-巴蒂色特杜马教授的课程让他着了迷。他毫不犹豫地改变主意选择化学专业,走上了科学之路、
巴斯德放下画笔,拿起试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路。
希望很多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准自己的“契合点”,成为一个心中有梦、勇敢前行的人。
书中一边给孩子讲巴斯德怎么成为微生物学家,并研究液体保鲜的生平故事,一边还能让孩子充分活跃思维,把生活常识与科学知识,通过游戏联系起来。
巴斯德喜欢探究不同的物质,到了实验室,他就像福尔摩斯一样,细致观察葡萄酒发酵的问题。他用烧瓶、恒温箱和吸管找到了乳酸菌是让甜菜酒变质的“罪魁祸首”、“酶分子”令葡萄酒生病了。
为了狂犬病研究,巴斯德要给狗做穿颅手术等各种危险的实验还要收集病犬的唾液,这使他们随时处在可能被疯狗咬伤,感染致命的狂犬病的巨大风险之中。
巴斯德团队拿命研制的疫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饱受质疑的巴斯德,巴斯德坚持了自己的初心:“我确定我是在救一个孩子的命,而不是在试验我的疫苗。”
为了挽救一个又一个脆弱的生命,巴斯德和他的团队日夜忙碌。最后巴斯德脑溢血发作累倒在了写字台上,仍不忘为我们人类优化疫苗,研究治疗人类各种疾病方法。
当我们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带他们认识这些充满正能量和精神光彩的中科学家,告诉孩子他们取得那些伟大成就。
也会让孩子明白:
这样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样的人才该是自己的偶像,追星就应该追这样的星!!
巴斯德的故事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不断滋养他们的内心,才会帮助唤醒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
书里的绘画,比如富有年代感的衣服、家里的装饰、街上的建筑、砖瓦的颜色等细节,都跟故事搭配呼应。
这些充满历史感的画面很好地补充了故事的细节,也留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
其实,这折射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朱利安·比约多的幽默画风,让孩子了解巴斯德的一生有深度,更有广度。
我相信,不管是亲子阅读还是自主阅读,孩子多读读这样文字优美的作品,语言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还有看图写话、小作文,也不在话下。
这本书作为孩子的科学启蒙书,它既是科学人物传记,又是细腻精致的绘本佳作,让孩子无法抗拒“传记+图画+故事+科学”相融带来的奇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