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发生了战争》是一本由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5,页数: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来发生了战争》读后感(一):花儿都去哪儿了?
九年级的男生女生,下课后相约在同学家里写作业、看课外书;不善言辞的男生给自己筹备生日,迂回曲折地邀请喜欢的女生来参加,在妈妈面前还是个被宠爱的宝贝。他们都有各自的烦恼,班长伊斯克拉品学兼优,在同学中享有声望和号召力,但没人知道她母亲对待她十分严厉,甚至用皮带抽打她,伊斯克拉的母亲经历过残酷的内战,她似乎看到了女儿的命运,在时代洪流里,唯一的保护是训练她长出铁甲,帮助她坦然面对将来的挑战。而伊斯克拉对维卡有一点小小的嫉妒,不仅仅因为她有一个宠爱她的爸爸,维卡是九年级二班的公主,美丽、富有、博览群书,维卡的爸爸在城中很有地位,而且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深刻,是个完美的爸爸……
女孩子们为了找到被城管抓去的狗,心情起伏;男孩子们捍卫正义的方式是打架,他们以为青春极度漫长,无非是国庆节的游行、上课、逃课、被老师惩罚……但青春在维卡爸爸被警察带走的那天戛然而止,维卡死在青春年华,深受爱戴的校长也因为维护孩子们被解职。悲惨的一年,明年就好了,明年是1941年。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 gone? gone to graveyard everyone……
九年级二班的男孩子们,大部分死在卫国战争,那些妈妈的宝贝、爸爸的骄傲、女孩子们的男友,他们来不及长大成人。可敬可爱的伊斯克拉,和她深爱的妈妈,她们都去哪儿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花儿都去哪儿了?维卡坟墓上开满蔷薇。
《后来发生了战争》读后感(二):在战争之前
从一位很喜欢的写手太太的推荐慕名而来,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有很多羡慕很多悲伤很多感动。苏联文学真的太容易打动人心,诚恳又热烈,一如他们的青春。
她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吗?我不敢确定。这是一个黑白分明的社会,当维卡的父亲被控诉贪污后,维卡就成为了罪人的女儿,不得不被开除出共青团。这不禁让我想起维卡父亲所言的无罪推定,竟是一语成谶。在这样自由、开放的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具有自我精神世界的维卡,又怎么能经受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怎么能经受住“承认”父亲罪过的逼迫。维卡的自杀无疑使九年二班的同学们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也将每一位少年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不过无论她们的性格上有哪些差异,当她们一起走向维卡的坟墓,一起走向维卡的家宅,她们始终是一条心。都是一些好青年啊!我相信他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正义,即使现在的她们可能还在迷茫。
我也很羡慕她们探讨真理的氛围,即使争论真理似乎是不被允许的,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青年对真理的渴望。毕竟,这就是她们的信仰啊!反观现在的年轻人,只顾着享乐,难以沉静下去思考(这是前几天老熟人指责我的说辞,倒也对)。哈哈,现在真的是最不坏的时代了。她们同老师、校长、长辈的距离那么近,可以直呼其名、可以指点人生,而不是只局限在单纯、甚至重复的知识上。
明年是1941年这句话的杀伤力就不用说了。今年是很糟糕的一年,也是二班同学飞速成长、思考的一年,只不过是更大苦难的前哨罢了。
《后来发生了战争》读后感(三):读后感《后来发生了战争》
维卡的死带给我极大的悲伤,可是她如果活着,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维卡是一个“懂”得比其他女同学更多的“女生”,在布尔什维克处处宣扬的“禁欲”的主旋律下,维卡似乎多了许多的小确幸和小心思,那就注定与多数人格格不入。再加上她生活的优越,父亲的自由解放、坚定豁达,善解人意的踏实的安全感。让这个姑娘的精神世界无比充实。
物质的优沃,思维的解放与精神的充足带给她的“高级”快乐,如果只止步于“自得其乐”,拒绝与人分享,那又与一般的小资产阶级有什么区别?
维卡不是这种人。
有一种幸福是无法被取代的,那就是友谊。
与他人产生连接,互相保持分寸,又尽可能的互相接近。
思维的碰撞,情绪的杂揉,还有无条件的支持。这难道不是比亲情更神奇的关系吗?
维卡期待着友谊,渴望着友谊,却又害怕被伤害。
整书都是在讲“友谊”,至高无上的友谊。在适当的时候,甚至能超越生死。使正直,热情,饱满,善良的伊斯克拉为了维护自己的朋友,做好与母亲决裂的准备。
当五年二班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北方西伯利亚寒冷的天气里,热气腾腾的聚在一起,击鼓而歌,谈天说地,哈哈大笑,最后满意收场,各回各家的那一节。直接击中我心中对友谊的所有向往。
这一切结束在1941年,后来,发生了战争。
在二战最最最惨烈的苏德战场——战场的绞肉机。
每个红军战士,从送往前线阵地,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
——8分钟
书中所写的所有有血有肉的角色,她们有情绪,有友谊,有爱情,有亲情。有崇高的理想与高尚的追求。
在战争中,只是一串伤亡数字而已。
我热爱祖国,希望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