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时代》是一部由迈克尔·恩格勒 / 莎莉·理查德森执导,克里斯汀·芭伦斯基 / 辛西娅·尼克松 / 路易莎·雅格布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镀金时代》影评(一):美国和英国不一样
唐顿庄园是不温不火地变革。
这是如火如荼地对抗啊!
欧洲落后于美国就是因为太要皮脸,百姓也认同。
而美国的变革时代是剧烈的,是财富与地位的剧烈竞争。
期望着下来的剧集更多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新大陆的崛起的原因。
摄影,服装,都是很可以滴戏剧化,老派的戏剧再现,看看火车站就明白了。
不知道如何才能凑满字数,明明已经差不多了。
冥冥中暗合吧。
《镀金时代》影评(二):玛丽安是女主吗?什么时候可以下线?
女主玛丽安好双标啊,她觉得姑妈是通过有色眼镜看待新贵,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两个姑妈。
女主父亲早年不顾两个妹妹死活将家产挥霍一空连房子都卖了,他去世后本已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妹妹不计前嫌收留了一无所有的女主,女主吃饱穿暖后就开始各种挑剔。
女主总是在阴阳怪气和毫无来由的傲慢,更期待分别代表名门望族与新贵的姑妈和罗素夫人之间的针锋相对,生机勃勃且充满战意。
《镀金时代》影评(三):时代
最近发生太多事了,我觉得自己心里都是荒凉。
最近开两会,提案有允许单身30岁女性生一胎,有允许妻子查验丈夫财产情况的。
我心里好难过。这两条在我心里都是成立的,但是推进都好难。
就像这个剧里,那个黑色女孩想发表文章,报纸想影藏她的肤色。
一切都是观念,我们在任何时代都有需要奋斗努力的东西。
因为不被这些东西束缚住的人是不会懂被这些东西束缚住是有多么痛的。
幸好,痛的不止我一个。
要发声,要进步。
以后,当两个黑人在街上说话,再也不用给白人让路了。
《镀金时代》影评(四):就这?
侄女人设到底是啥?天天怼她姑?看啥都不顺眼?基本全程无表情,咋?美版Angelababy?瞪眼就是全部演技了?
自作多情让律师别联系,为什么看的我这么尴尬。
跟她姑说话,一点儿都不寄人篱下,堂堂正正她侄女呀!
她是不是女主,啊,她要是女主,那……那……选女主就这么草率吗?
不要糟蹋我们戴安的演技好不好,这么重量级嘉宾给你当绿叶,能不能支棱起来。
追了半集忍不住来吐槽。
《镀金时代》影评(五):石亭读作:落寞时分,最是怀旧
石亭读作:落寞时分,最是怀旧
美剧《镀金时代》第一季完结,中规中矩无甚惊喜,情节基本可以预测,但还是很好看的,期待下一季。
New money 与 Old money之间,地位阶层和结构颠覆的社会争战,最是吸引无聊看客,政治八卦和娱圈滥事,也大都可以归于此类。人类的本性从无改善,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家族恩怨,大国之争,百年前如此,百年后也依然如是。
叙事始于1882年的《镀金时代》如果与2010年热播从1912年泰坦尼克灾难讲起的英剧《唐顿庄园》接续看待的话挺有意思。那么可以预测:《镀金时代》里新贵大亨罗素家的千金,最后应该是远嫁英国,拯救了濒临破产的老贵族庄园,作了伯爵夫人,New money 与 Old money 相亲相爱地度过一生,皆大欢喜。
近些年,欧美影视剧作的叙事策略与价值取向产生巨大转变,女性角色的核心人设与叙事主体地位空前强化。女主角不再是传统好莱坞的辅助花瓶,在很多故事里女性角色都可以独立支撑起整个叙事。这是时代思潮造成的,至于在历史和现实中,女性地位的真实状况为何,那是另外一回事情。这其实也是梦工厂,在虚构通俗情节剧的创作自由度方面的巨大优势。
最近有部国剧《人世间》大热,我还没看。个人感觉,从叙事视角来讲,西式思维是以微观入手见宏观,中式思维是从宏观俯察看微观。这可以引申出二者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所谓差异,也非关优劣,源于久远时空积累的不同文化基因。
视角虽然有别,但是背后的掌控及引导力量,从来都源于权势和权威,金钱加话语权而已。底层的看客,则永远都是看客,沉浸其中的看客,消磨掉几个小时无聊的时光。
《镀金时代》影评(六):美国孤女的镀金时代
美国孤女的镀金时代 孤女只身投奔亲戚,是英剧最重要的一个梗,无数的戏剧冲突就此展开,幸福的家庭有啥好说的啦?吃喝拉撒,无聊透顶,缺憾才能先博取观众的同情,然后有无限的可能性来填空。 这回唐顿庄园的团队打造了一个美国孤女玛丽安从宾州乡下来到纽约,那是一个new money崛起,在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掘金的时代,而美国那些当年坐着五月花轮船漂洋过海而后富裕起来的第一代美漂,坚决阻击新贵,old money尚未破落,new people迫不及待的想占据社交圈说了算,结果导致了这个镀金时代产生的新贵们的女儿们带着百万美元的嫁妆又远渡重洋回欧洲大陆 ,去给破落贵族扶贫,修城堡,补交税款,这风水轮流转的,让人目瞪口呆,一个贵族头衔也太昂贵了吧?不仅将大把的美元回流欧洲创造基建GDP,更加葬送了这些年轻女孩们的青春和爱情,一代人的悲剧。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玛丽安却是个身无分文的亲戚,大小姑妈分别是傲骨之战的戴安娜以及欲望都市的米兰达的扮演者,大姑妈与律师戴安娜一样的强悍和人间清醒,让人都要串戏了 ,而玛丽安的扮演者是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小女儿路易莎,骨子里的倔强 ,跟梅姨年轻的时候有的一拼。 第一季尚未更新完,目测比唐顿庄园好看,没有假模假样,台词精辟的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剧中人的脑回路突然变得悠长 ,智商在美洲大陆突然变得高了许多,不装X,果然有效率,整部剧的节奏也随之快了许多,老爷太太小姐少爷就是主子,从小门进出的就是丫鬟厨子,想装贵族,必须聘请隔壁管家来坐镇才不会贻笑大方。 当然无产者玛丽安除了任性,还有野心,在客居姑妈家的时期, 尽快搞定自己的未来才是头等大事,所以投机是必须的,这个小女孩从来就是不简单的内核,弹幕说,有第一炉香的即视感,但大姑妈硬核正派多了,有old money的底气,小姑娘也是理智多于感情,眼观六路,各路大神都敢结交,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游刃有余着呢。 有点期待早点看到女主花落谁家,凤凰男宾州来的律师?或者富家子? 据说本剧准备拍三季,希望不要像唐顿庄园那样烂尾。
《镀金时代》影评(七):灰姑娘投奔富亲戚,贵族文明的回光返照
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有趣的19世纪欧美剧了,对欧美贵族风范毫无抵抗力。 1、最浪漫的邂逅 女主(灰姑娘)的狗狗快被马车撞到了,男主救了狗狗,还给了女主,算是两人认识。女主目送男主离开,狗狗舔了舔女主的嘴唇!!!!!这个暗示绝了!!! 男主自然是很帅的,一开始帮着女主安排父亲后事的律师也很帅。可惜律师只能眼睁睁看着女主去寄人篱下。律师到底作何感想呢?他如果真的爱女主,为何不挽留?如果不爱,为何又情意款款,又是送她去车站,又是提出给她写信。也许是因为律师还没有实力养活女主,也许因为律师看不上这个灰姑娘,也许是因为女主应该有个去处,这样才符合礼法。真是缠绵悱恻的离别。 2、职业女性在崛起 女配角是一个黑姑娘,帮着丢了钱包的女主到姑姑家,还非常顺利地成为女主姑妈的秘书,有点顺利过头了,很难想象一个古板的贵妇人会聘黑人做秘书,万恶的政治正确啊。虽然受到父亲的偏见、仆人的刁难,但黑姑娘仍然坚守着写作的梦想,在万籁俱寂、黑灯瞎火的晚上写作。咳咳。 3、不守规矩的灰姑娘 女主灰姑娘明明是寄人篱下,却处处与姑妈作对,确实有点不符合逻辑。最刺激的是女主背着姑妈去参加邻居家的宴会,去私会新认识的男主。而黑姑娘则担任红娘角色,帮女主放风。一对坏丫头!! 4、我最爱的老贵妇 一直对欧洲贵族风范心向往之,女主的姑妈绝对是其中的典范,因循守旧,对家族历史如数家珍,对新资产阶级没有好感。他儿子批评她太保守固执,她竟然说:我就当成是至高完美。一个活脱脱的老古板跃然纸上,是她们对贵族文明的坚持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听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我知道了古代中国也有贵族文明,见识了贵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与大家规范,真的不是我能想象的,心向往之。 5、穷丫头投奔富姑妈 这种穷亲戚投奔富亲戚的故事,总能触动我最敏感的神经。我父亲兄弟姐妹5人,只有我父亲在家种地。小时候我经常被接到伯父叔叔姑家,尤其是伯父家。那也算一种穷亲戚去富亲戚家。记得当时只有羡慕,谨小慎微,非常拘束,唯恐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只有仰望的份。在伯父家,有时候和弟弟姐姐闹别扭,就会哭,非常想回家。哎,真是没办法。穷亲戚和富亲戚的纠葛,何时才能结束。
《镀金时代》影评(八):《镀金时代里》的剧作技巧(更新中)
这个戏的编剧应该开一个写作班,她是个会写戏的编剧,(是会写戏,不是会编故事)。
很多人会编故事,但是不会写戏,很多人相反,因为写戏和编故事是两个工种。
编剧是把已经成为故事的材料,组织成戏,写故事是编出情节、事件、人物,其实都有各自的工作难度,也需要不同的才华。
这个剧的编剧也是《唐顿庄园》的编剧,她很擅长把一个事件按照戏剧的方式一点点推进呈现,按照生活的节奏走,她很少一下字给出狗血离奇的事件,都是慢慢进展,从正常变成不正常,从普通变成狗血。比如故事主线之一,雄心勃勃的罗素夫人要打入纽约上流社会,从开始的巨大阻抗,不被接受,各种拒绝,看人脸色,到第六集里,接待纽约著名交际花老娘舅,这个过程是戏剧式缓缓推进,而不是用突然的大事件砸下来;编剧能把这个过程写得很有耐心。
《唐顿庄园》里面写大小姐接受未婚夫,写了好多集,多到观众有点儿不耐烦,可是越长就越期待结果,这是编剧,不是编故事,编故事急于要结果,编剧却要呈现发展过程。
是不是越磨叽就越有戏呢?磨叽的,注水的戏很多,比如一些注水国产剧里常见到没完没了的聊闲天儿,情侣俩不必要的撒糖,婆婆妈妈吵一会儿架,可是都算磨叽,但不等于有戏,这样的戏每部剧里,都有,但不能太多了,太多观众就散了。
有戏就是有戏,磨叽就是磨叽。什么是有戏?镀金时代里有很多范本,在故事情节推进中总是有着人物的心思,性格,欲望,事件情节在进展,但都是有人物的事件和情节。比如这场阿格妮斯姑妈怒闯罗素家午宴这场戏,按道理,这个大事件可以演得非常狗血,事件不是重点,姑妈的愤怒被罗素家的气场,整个的风向动摇,这也像是姑妈的一个转折点,她或许会更加顽固抵抗,成为罗素家的反对派,或许开始了解这位富人邻居到底怎么回事。这个事件里纽结着姑妈的人物心理微妙变化,这样的戏才是戏。
塑造人物形象都是在事件情节中,不会让事件和人物各自孤立,都是在一起的裹挟。第一集最典型的让事件带出人物,不是单独为人物性格呈现写戏。姑妈怎么看待投奔自己的侄女,两个姑妈一番对白,性格、前史都出来了;玛丽安小姐在火车站的事件,写了人物傻白甜的个性,佩吉的出场也是事件带出来,而且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是连续,不是单独写的。只有一件事,玛丽安老爸去世,家里破产,不得不投奔姑妈,带出来四个重要女性角色出场,这个事件进程中,也呈现了各自的性格和人物关系。
通常也有编剧会单独为了人物出场写戏,但不能出场四个就写四场戏,彼此没关系,事件不连续时,观众就不会再看下去了。除非是那种平行多线的结构,像很多美剧的犯罪悬疑剧,线头很多,最后再收。不过中国观众会更喜欢单线索连续的故事。但很多编剧做不好一个事件纽结人物和人物关系,是因为太难设计这个连续事件了,也太难呈现人物关系了,需要生活经验,阅历,和对人性想象力。某种程度上,编剧的黄金期是35岁以上,年龄没有上限,越理解人性,生活经验越丰富越能写戏。嗯,是写戏,不是编故事!
《镀金时代》里的事件也有为了推进情节设计的戏,比如坏人,罗素家的女仆的戏,都是为了情节变化,真心不爱看;但她的很多写在主角身上的戏,充满了人物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心理较量。一集有一、两场这样的戏,这一集就值得观众追下去了。一整季的剧集里,每一集保持几场戏剧张力拉满的戏,有人物心理的戏,就能进入我私人的优秀剧集行列。
《镀金时代》影评(九):唐顿庄园之后纽约新富豪时代再临 打卡傲骨贤妻古装版
1882年 Bertha Russell (Carrie Coon) 和她铁路大亨的老公信心满满滴搬入位于纽约市中心的大房子里。。。 “I don’t want my old friends, I want new friends”。于此同时,街对面老牌社交女皇Agnes van Rhijn (Christine Baranski) 和她新进投奔她的外甥女 Marian (Louisa Jacobson)教导社交原则 “We only receive the old people in this house, not the new,” 后者由于其父投资失败、身后分无分文 。。。
本剧改编自《唐顿庄园》 Julian Fellowes 所著 《The Gilded Age》。剧集讲述在十九世纪末这个光辉年代新富豪人群崛起的故事。。The nouveaux riches are still with us, of course, but today they are likely to be tech billionaires, judged on whether they create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as Bill Gates did, or use ther fortunes to propel themselves into space like Jeff Bezos. Then and now, their stories are a reminder that when Mark Twain created the phrase The Gilded Age, he was mordantly pointing out the period’s surface glitter, not its gold.
《镀金时代》影评(十):人物印象
Marian
现在有点傻白甜,但女主优点很多。
1. 她很清醒。她告诉Tom如果她们结婚,这些纸醉灯迷都不会继续。女主始终知道自己的道路恐怕跟这些有财产的上流社会女士不一样。
2. 女主内在核心很强很稳。她可以第一次见面就对Agnas姨妈说不要在我面前这样说我爸。面对周围的富贵也没有迷失。她和这个圈子有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观,而且继续坚持这个价值观,虽然有点傻白和莽,但是也很宝贵。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身无分文来到纽约最上流的圈子,大有机会使尽手段觅得富贵。
3. 有点天真,但是一直在成长。主要体现在和Peggy的友谊上。第四集的莽撞恐怕是必要的。就像我们现在默认非洲人穷,中东国家都不安全一样,女主也有自己的"偏见"。但是她内在最本我的地方似乎没有那么多世俗规矩。听官方播客的时候,听到演员说,女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记得别人的好",无论是Tom律师还是Peggy在她危难的时候伸处的援手她都一直记得。
4. 未来:肯定是成长向的。
女主和Bertha的关系会如何发展我很好奇,她现在一直是圈内难得支持Bertha的人,所以她们关系很友好,编剧也在一点点加深George Russell对女主的好印象。但如果有一天两者利益不一致,不知如今结下的善缘会有多大作用。
我觉得挺有可能女主和Larry未来会有很多交集,她可能是Russell兄妹独立道路上的重要盟友,由此可能有需要"反抗"Russell夫妇的时候;另一种可能是女主逐渐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无论女主还是Larry,如果有一天遇见Russell在商业上手段冷酷的一面,会发生什么冲突,对人物性格如何塑立很期待。
女主可能谈不止一段恋爱,铁打的女主流水的男配。和Tom律师的恋情可能不会走到最后,两者的未来目前看来最取决于Tom,这段纽约的经历对他有什么影响,是向上攀爬,还是回归日常,还是另辟蹊径决定了和女主有没有未来。第一条路肯定会失去女主,后两条还有可能。这段恋爱女主谈得既冲动又清醒,既期待又忐忑,无论结果怎样,希望以后回首的时候不要说"我当年眼光好差"而是微微一笑"我不后悔"。
我喜欢女主,她的裙子太好看了。
Tom
Tom应该不是坏人,毕竟第一集里他对女主施以援手时没有确定的回报等着他。他只是有点......情不知所起?所以这份爱慕显得有点假?
听第六集播客里Tom的扮演者说,Tom是一个没有想得很长远的人,他想去纽约就去了,想向女主表达爱意就表达了,相对女主"目光短浅"。但是演员很狡猾地回避了剧透Tom的未来。我想Tom的未来,Tom本人此刻也是不知道的,他和我们一样随着剧中时间的推进不断走下去,面临新的机会时做出的选择决定未来的命运。
Bertha
不知在哪看到,Russell夫妇的原型参考了多对商业大亨,其中有一对似乎就是夫妻前期并肩作战,后期貌合神离分道扬镳。希望剧中的Russell夫妇不要真的如此。但他们俩尽管有很合的地方,也有冲突之处。比如Bertha经常忽略别人的情感,处理关系能控制就控制,多数时候只专注自己的目标达成,甚至会忽略丈夫公司的生死攸关。她和George如果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目标冲突不知道会用什么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