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东东枪刚进入奥美从事广告创意,我问了一个他至今难忘的问题:这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么?
其实我并不是单纯问他,那是一个真问题,在我心头已经盘桓许久。等到次年5月12日,我就辞职开始北上,做了一名北漂。在东东枪给我答案之前,我已经找见自己的答案。他则还需要等待许多年,才会再度跃入生命的激流。
东东枪在播客节目里回顾了这段往事,于是有人问我,在这个年代还有什么工作是可以做一辈子的?我不知道,因为这不是我的原意。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双方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看法完全不同。我没有要谈工作,我谈的是个人选择,以及这种选择之上的人生意义。
没有人生来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环顾四周,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不存在什么厨师人、司机人、教师人、医生人,他们各自有专业技能和专长,但并非从娘胎里带来,也未必见得是发挥出了他们的全部潜力。能做,能因此赚钱,能做得相对不错,仅此而已。和一个人能做什么相比,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去做?
职业和技能只是表象,甚至为稻粱谋同样是个伪装,一定还有点别的什么东西存在,它才是让人真正继续下去,并且还保持着一点热情的原因。还是拿东东枪举例,喜欢创意是一回事,喜欢从事广告业则是另外一回事。喜欢创意,喜欢创造,有可能在广告这个行业里实现,但并非必须得在广告业。还有其他的选择,还有其他的可能,因为广告业未必能够释放掉足够多的个人创造力,也许在别处可以更加酣畅淋漓地去发挥。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你喜欢从事民航业么?我怕是回答不上来。我当初选择民航业,首先是喜欢钱多,其次可能喜欢看空中乘务员。当我真正开始工作之后,我大概又喜欢上了对现实的控制感---决定一架飞机能不能飞,几时飞,怎么飞,在现实世界中,在真实生活中,我能够决定一些事情,然后产生一些结果。
然而这一切依然都是表象,回过头去看,我在民航业十一年,其中有三个阶段让我最为快乐。第一个阶段是离开原单位,去香格里拉执勤一年,作为技术人员自己对自己负责。第二个阶段是彻底调离原单位,去一个新兴的技术部门从零参加组建工作,建立日常航班运行控制系统。第三个阶段是再度离开,去丽江建立一个分基地,从背着电脑包住酒店开始,一直到每天在本地运行两架波音飞机。
这些事情和钱无关,和职业无关,事实上越做到后来,职业的概念也就越发的模糊,我自己都经常怀疑正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为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而我自己还做得那么开心。或者可以这么问:我所乐意去做的事情,都在工作给定的职责范围之内么?我是在依照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香格里拉执勤一辈子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在新兴技术部门里做一辈子天天管飞机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在分基地里做一辈子本站运行同样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真正喜欢的事情,是逃离到管束比较松弛的地方,有很大自主权可以去兴建,去创建,至于说具体是什么工作反倒没那么重要。做什么不重要,有个什么出口可以去实现很重要---对于我而言,这才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如果我的工作和生活正处于这一条轨道上,那么我会很快乐,很满足,和具体职业无关,无论是什么职业什么技能,人总是可以学习训练出来的,但快乐和满足不可能从训练中得来。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这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么”?当然不是指工作和职业,这个时代里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大可能转职多次,一般可能目睹自己所在行业的衰落,较小可能见证自己从事职业的消失。你问我有没有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或者是职业,那你其实是在问我有没有一辈子都可以抱着的饭碗,那我肯定回答不上来。但你要是问我有没有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我当然会非常肯定地说的确存在。这不取决于它们具体是什么类别、性质、要求,而是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一点不反对专业技能。我认为那些很早就发现自己专业优势,而且乐在其中的人都是极度幸运之辈。我认识的艺术家都是这样的,除了创作没有别的想法。我认识的厨子大多也都是这样的,除了炒菜之外没有别的想法。但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大批人,他们有大量的事情处于“可以一做”的程度,甚至可以达到相当投入的水平,但是并不能解决他们心中的迷惘,也不会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和满足。不时就有那种感觉跳出来,觉得虽然自己可以和世界一起运转,但又不是那么严丝合缝,不是那么圆转如意,总是感觉哪里隔着一层。
于是会有许多自我催眠:这是为了糊口,这是为了家庭,这是为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但自始至终没有认真自问过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我真正想要的又是什么?对类似问题的回应基本上都是回避:想那么多干嘛?能解决下个月的房租么?如果肯直面问题,找寻到答案,那么人也就会心安。假设发现自己就是喜欢安稳,就是喜欢秩序感,自己就是那么个人,那么一辈子打一份工就会让人感觉心安,各种外界诱惑的魅力也会相应失色很多。假设发现自己心里住着一只安定不下来的猴,就是喜欢冒险,就是喜欢不确定性,自己就是那么头猴,那么面对再多风险和挑战也还是会硬着头皮顶上,因为人不能违抗他自己。
不能把“我是谁”这种需要自省自查的问题变成是外部问题,直接转化为赚多赚少,职业耐久度高低,这样无法求解。认为“老问这些废话干什么”,那么就要始终面对烦恼,内心沸沸扬扬永无停歇。是的,“别喂我心灵鸡汤了”,那么拒绝鸡汤的那个人又是谁?他在拒绝鸡汤的时候,是不是又不假思索地大口大口喝下了别的迷魂汤?对啊,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对啊,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饭才是真的。对啊,一切都是假的,给我点干货才是真的。非常现实,烦恼非常,世间有哪一种盔甲才能够撑起内里的一团混沌?事情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