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和向日葵》是一本由王凯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导弹和向日葵》读后感(一):生命啊,时光啊,地导部队纪实
两天就读完了,拿起书就放不下……本书是由毕业于空工大的王凯所著,讲述了军校毕业生叶春风,在沙漠的空军基地,度过了一段“像导弹一样冷峻而决绝,像葵花一样绚烂而忧伤”的现役时光。
《导弹和向日葵》读后感(二):兜兜转转的军旅职场
这本《导弹和向日葵》是之前某个播客里推荐的,忘了是《基本无害》还是《一言不合》(肯定不会是《仙境之桥》),当时节目里简单提了一句,还提到多抓鱼上断了货,于是第一时间收藏了。 最近刚重温了《士兵突击》,又刚巧多抓鱼上有全新品,买来很快地读完,发现播客里的赞美并非虚言。 只不过这实在是一本披着军旅外衣的职场小说。书中讲述了主人公叶春风军校毕业后为了心上人主动申请到沙漠里的基地工作,却因为初来驾到就得罪了上级一直被压制,得不到应有的提拔,而心上人到了基地后再也没了以前的亲近,生活和工作都陷入了漫漫黄沙之中。 人在大的组织之中是很渺小的,哪怕这个人在军校时是个优等生,一旦到了新单位就得重新开始,军校中的好处只剩下那些偶尔还能照顾他的师兄和同学。但有时候师兄和同学也不全靠谱,只不过在组织内部不依靠这个又能依靠什么? 当然还能依靠自己,只不过付出和回报就不成比例了。于是最常读到的情节就是叶春风的工作刚有点起色,以为有什么转机时,转眼又遇到问题,错失了转岗或提职。几番浮浮沉沉下来,竟不敢再有什么期望,像极了眼见的生活。 满眼看下来,似乎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人,可很多时候准备得不能更充分了,结果也没遇到什么机会。真可谓际遇难知。 更难知的是万没想到书中的故事跟《士兵突击》这种差别太大了,全书没有一个战斗场面,但后勤部门并不比战斗部队容易。
《导弹和向日葵》读后感(三):随便记
现在凌晨两点,刚读完这本书,余韵绵绵,真是一本好书啊,我得再品品才行。
作者因为自身的经历,把在军队里的生活刻画得太生动了,无论是一个赛一个差的脾气,还是一个赛一个厉害的心机手段,都瞬间拉近了读者跟印象中伟光正的部队的距离。相比于他们的荣耀,这本书更重点在刻画驻扎在沙漠边远地区的军人生活的苦闷单调以及其中波涛汹涌不为人知的竞争。各类工作细节得仿佛给读者上了一堂科普课,怎么铲煤的怎么加注燃料的怎么在回收队追踪各种弹体残骸的……干货满满。
男主很有意思,优秀的军校学生不留校反倒为爱主动申请下基地,可以看出勇敢无畏浪漫自信充满希望,而后屡次犯错屡次不顺的工作境遇,升职又处分,来来回回折磨得男主不崩溃读者都要崩溃了,但男主也因此成长了许多,少了冲动多了很多忍耐圆润和无所谓,不变的是他仍会在荒漠里种上一片向日葵,正如当初也是他带着一本原文《白鲸》下了基地。而且他在一次次追回导弹残骸的路途上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速度与激情,沙漠里浩瀚星空与风沙的相伴,一起出任务的信任的同伴,他离不开这片沙漠。
标题《导弹和向日葵》,让人不自觉就会想到钢枪和玫瑰,多么契合的意象。前者是冰冷的,正如有着层层叠叠的规矩和复杂交纵的人际关系的部队,但导弹也是纵贯全文的一个线索,无论是加注队还是回收队,代表着男主既恨又爱的事业。后者是温暖的向阳的,是男主大胆开辟出来的希望。那在这片沙漠上种下了希望,追着导弹最终得到了答案,这也呼应了全书结尾的问题“这是什么地方?”——我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