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每一条都让我充满期许和向往,就像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乌托邦,带给我强大的冲击力。而国家的“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把这份期许和向往引向现实。这种爱和智慧让我相信孩子们的“幸福”是可以通过且应该通过教育培养的,并且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聚焦“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我们在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其蕴含的教育意义与目的。“双减”与“五项管理”的实行,在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的同时,更是在唤醒教育的生命力。整治教育乱象,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优化作业设计,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全力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如果我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备课教学,但脑子里想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眼睛盯着的是学生分数,很少思考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缺乏方向,孩子将来能否成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创新能力的人,却要打个问号。
给幸福一个基本的解释: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睡眠不足,体质下降,作业超负荷下的中小学生,先不说能不能达到“满足”“乐趣”,单就“愉快心情”我都不报太大希望。甚至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从他们盼望假期的躁动中,从他们返校时的拖延中,从他们拿出作业时的遮遮掩掩中,从他们像犯了错一样迈进办公室的沉重中……我很难寻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甚至在师生之间单一紧张得关系中,我看到了幸福唯恐避之不及的无奈,师生共同体在此时体现的犹为明显,教师也难以幸免“幸福”的逃之夭夭。恶性循环中,一直被我们追求的幸福被拒之门外,变得更为渺茫和不切实际,或者说教师和学生已经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所以国家的“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是多么的及时、英明,这一创举不知要福及多少学子。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我们不能将孩子们培养成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会工作,庸庸碌碌的人,而是培养有高尚的精神,有理想,有性格,能接受爱也能传递爱的鲜活而有灵气的人。这样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才是一件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他自己最爱读的书……而这些都要以充足的自主时间和强健的身体为前提。
所以让我们为国家的“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摇旗呐喊,让孩子们成为幸福的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