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纵情欢唱《春》的旋律
日期:2022-02-20 17:30:4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

纵情欢唱《春》的旋律

  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我讲授过很多次,由尝试通过朗读进入课文的情境,到思考如何读出美感、节奏、韵味、情味;由极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到试图把精美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库……有初接触时的大胆设想,有熟悉后的苦心经营,但没有哪一次能像李春红老师这样纵情欢唱《春》的旋律,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惊喜于对《春》的教学又有了更好的突破口,下面将我的所听所得分享给大家:

  导入:问问大家,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是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还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或者是“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同学们,春天是美丽的,更是多情的,带着这份美好,我们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用描写春天的诗句导入,营造清新美好的情境!)

  学习任务一: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读出了哪几幅美丽图画,这些图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朗读时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表达这种感受。

  “同学们,只要你读了春,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有这样的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面共同描绘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富有美感,饱含情感的春天。除了这五幅画面,你还读出什么了?一至二段能读出什么?想一想。第一段起笔,就是盼望着,盼望着,而且春天的脚步近了。接着第二段写万物复苏,如果我把五幅画面概括成绘春的话,你能改一个字儿来概括一至二段的内容吗?对了,盼春。好,八九十段可以概括成什么春呢?想一想,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对,颂春,歌颂了春天的新,春天的美,春天的生命力。”

  “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就在盼春绘春颂春中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我想你一定是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去欣赏春天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如果我们朗读春,一定是用热情欢快的感情基调表达这种感受。 ”

  (文章内容、结构、感情基调的处理,简洁明了,一语破题。因为是网课,不能感受真实课堂的生成,但整个引导过程,能感受到李老师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的同时,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将学生潜在的形象思维能力转化到语文学习方面来。)

  学习任务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并且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

  “我最喜欢春草图,我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呢?我先做个示范:”   

  “同学们,看看我标画的地方,刚刚依据内容,我分析出了怎样确定朗读的重音和停连,大致总结一下,有这样四种方法:”

  

  “依据我的分析我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我来试一试,请大家关注重音停连之处:”

  “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示范,你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语段练习一下吧。下面由同学来分享一下他完成这一任务的春雨图:”

  

  生1:“老师,为了抓住春雨的特点,我找了这几处:寻常、三两天、牛毛、花针、细丝、密密、斜织、全笼、薄烟”。

  生1:“我是这样写的:我最喜欢春雨图,你看春雨是寻常的,细细的,密密的,亮亮的,长长的,是斜倾的,是朦胧的,为了写出春雨的这些特点,作者不仅写了雨,还写了树叶子,小草,灯,人,农夫,草屋。小雨的特点通过寻常,三两天,牛毛,花针,细丝,密密,斜织,全笼,薄烟,这些词可以完美地表现出来。小雨最可爱的地方是它的安静,是它斜织下的朦朦胧胧之美。你说朦胧吧,再看近处的树叶儿,却因为雨的滋润绿的发亮,小草因为雨的滋润,青的逼你的眼。到了晚上,更是美丽,蒙蒙的细雨笼罩着灯的黄晕的光,更让夜色安静而和平。那小路上,石桥边的人在雨中撑着伞,慢慢走着,不能走得太急,否则就辜负了雨的情谊,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蓑戴笠,享受着雨,享受着春雨贵如油的喜悦。他们的草屋只能是稀稀疏疏的,不能是密密麻麻的,静默在雨中,这样才有诗情画意。所以能够体现春雨特点的地方我都决定读出重音,因为文章通过这些对象的特点或动作变化,直接或者间接表现了春雨的特点。而这么可爱的雨,即使一下就是三两天,又怎么能让人烦恼呢?别恼,要读出重音,读出对小雨的喜爱,雨、树叶子、小草、黄晕的光,走着的人,农夫草屋,这些所要陈述的对象后面,往往需要读出停顿,还有‘黄韵’‘和平’也要读出拖音,这样可以让灯光更显得朦胧,让夜更显的和平,更增加了雨的魅力和雨中的韵味。根据我的分析,这段儿怎么读呢?我来试一下,请大家关注重音停连之处。”

  生1:朗读。

  师评:“这位同学分析非常准确,分析出了景物的特点,而且朗读时抓住了重音停连等,巧妙地运用了朗读技巧来读春雨图。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也来试一试吧,依据示例,自己完成《春》其他语段的分析,然后朗读这些语段,朗读时请关注重音停连。”

  (这一环节的设计,满满的“干货”。最值得借鉴的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将个体认知引导到规范的方向上来。其次,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有两个,一是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二是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都得到了训练,比如:本单元朗读的重点是掌握重音停连,《春》的“积累拓展”中已经提出了要求。读出重音,就是强调课文中的某些内容,突出表达某些情感。读出停连,就是表现朗读的语言节奏,读出疾徐中节的效果。并且重音和停连既是朗读的问题,又是理解的问题,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将朗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习任务三:春天是一组美妙而动情的乐章,随着画面的变幻,曲子或抒情,或激昂,或沉静……高低回环,抑扬动听。请依据《春》的画面给各语段配乐,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动情朗读,感受春天组曲的魅力。

  环节一,根据你对语段内容的把握,确定各部分朗读的感情。

  “关于语段的内容,在前面已经分析过,根据前面所学不难得出下面的结果:”

  

  环节二:把握语段间细微的情感差别,感知音乐,然后选择匹配的音乐,并谈判配乐的理由。

  “好同学们,七个语段七个配乐,我们来配对儿连线,先听听这七支曲子听仔细啦开始。”

  

  你找到匹配的曲子了吗?老师先给大家一个例子,我认为盼春应该对水边的阿狄丽娜,因为盼春部分第一段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春天到来的惊喜,第二段写出了春天刚刚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配乐的节奏与旋律表达了喜悦和兴奋,二者是相符的。

  环节三: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依据配乐,朗读全文,体会全文朗读的节奏变化,进一步欣赏春天组曲的魅力。

  同学们时间有限,我们只配乐读一读五幅画面,体会一下从“春草图”到“迎春图”的节奏变化

  生2:生3:生4:生5:师:示范配乐朗读(效果很赞!)

  (如果说学习任务二是学好课文,增益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学习任务三,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和兴趣。谁会不喜欢这么优美的文章?谁会不喜欢同样优美的课堂?唯一的遗憾是,我们只能领略美的朗读成果,背后训练指导的过程只能留给我们自己慢慢学习摸索了。)

  三个学习任务的安排,由浅入深,带着乐感,串珠成线,一气呵成,听完任谁也会美美的纵情欢唱《春》的旋律。

  第一课时分享结束,第二课时待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纵情欢唱《春》的旋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