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证实,在《槽边往事》流量和标题没有多大关联。前天我写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的文章《熊猫盼盼要吗》,内容天然屏蔽了较为年幼的读者,许多人当时尚未出生或者是个婴儿;昨天我写QQ的23岁生日,但是标题叫做《人们为什么喜欢羽生结弦》---当下话题性最高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这是标准的文不对题,作文考试的话只能得最低一档分数。然而,两篇文章的阅读量相差无几。
看到这个结果,我挺高兴的。多年来我孜孜不倦地给文章起那些不起眼的标题,读者不点进来看根本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在我们双方的努力下,起码在《槽边往事》这个公众号,作者和读者都成功逃离了标题的奴役。换句话来说,这里的读者根本不在意标题是什么。昨天有许多人在留言里干脆表示,他们看完第一段文章之后,就彻底忘了自己是因为羽生结弦这个名字而来,而且也没有人因此而感到愤怒---人们为什么喜欢羽生结弦是个提问,但在文章中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认为自己在读者那里赢得了人的地位,或者一本杂志的地位。人们急急忙忙赶着去见某个人,和他小聚片刻,不是因为他预告了今天要聊什么;人们在还有书报亭的年代,大部分人购买一本杂志的理由仅只是因为它是那本杂志,而不在于当期的文章目录写了什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公众号作者会被“小编”这个称呼激怒---他们更喜欢被读者当做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一架机器上的某个标配螺丝钉。
我当然可以写一篇关于羽生结弦的文章,而且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比如说羽生结弦这个名字,我就曾经在留言里尝试编造故事,说羽生是古代仙鹤的代称,结弦就是给古琴上弦调试,整体上就是说一只白色的仙鹤在调试古琴。很多羽生的迷弟迷妹看后都很喜欢这个解释,那我自然可以敷设成一篇文章,假模假式做一番科普:
羽生的日文本意是指产出黏土、陶土的地方,转音之后接近于羽生的发音,于是就用这两个字替代。而结弦的弦并不是指琴弦,而是指弓弦,意思是张弛有度。所以,羽生结弦的意思是祖上来自产陶土地方的男孩,他的人生如同控弦一般松弛有度,笔直射出直奔目标。这看起来要更为合理,更为严肃,但我其实并不清楚它们是不是真的,缺乏资料支持。
还可以很有心机地设置议题:为什么如今的花样滑冰男选手都那么“娘炮”?去激发那些对美男子本身就不满的人心中的羡慕嫉妒恨,给他们一个发泄的出口。这件事情也非常简单,因为历史上力量型、阳刚型的花滑男选手的确存在,可以把先前退役的俄罗斯冰皇普鲁申科的视频找出来,尤其是在身上画满肌肉,他在场上裂衣起舞的那一段。羽生的支持者和喜欢男性雄风的支持者就可以彼此大打出手,纷纷下场证明自己的审美才是最正确的。
在正、反之后是合,还可以写超脱于胜负之上的纯粹精神追求。这个主题更好写,因为羽生结弦冲击4周半跳跃的时候,选择的背景音乐与日本战国时代的两位军事领主: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之间的战争有关。这段日本古代史我很熟悉,五次川中岛合战双方谁也没能奈何得了谁,大家以不分胜败的方式成全了各自的名声。武田信玄一定要挥军上洛,天下布武,这是他的命运;而上杉谦信一定要从后进攻,破坏武田信玄的计划,匡扶天下,这是他的命运。两个人都是意志坚定之辈,都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最终的结果就是谁也没能达成目标,但是又双双凭借精神意志获得了传奇的声名。这不刚好就是羽生结弦和四周半跳之间的关系么?现在的结局不也是如此---羽生结弦放弃争夺金牌而追求人类极限却未能达成,4周半跳尚未在比赛场上成立却越发变得神圣庄严。
问题是我其实对羽生结弦不熟,可以说是并不关注。之所以我还知道这位选手,是因为这些年来我在社交网络上喜滋滋、暗戳戳地观察一个个和我同龄的老阿姨如何一点点沦陷在羽生的眼神和身姿里---这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观察人的欲望才是真正有趣的事情。所以,如果我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文字出来大谈羽生结弦,我会认为这不诚实,因为我不真的关心也不了解这位选手。在不关心和不了解的前提下,还要让读者获得新知,激发感悟,甚至是彼此冲突,这件事无论怎么想都让我觉得别扭。
同时,我也试图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件事情。在一天之中,不晓得他们要遇见多少篇写谷爱凌的文章,多少篇写羽生结弦的文章,不晓得又要从中获得多少个观点,多少种视角。那我觉得他们其实蛮辛苦的,我不应该再去为难他们,额外增加他们的负累。所以我猜想,当他们看到标题里有羽生结弦,进入正文却发现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而且被我带去回顾中国互联网早期历史时,大约会有一种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轻快的个人感受。写早期QQ和互联网,我没有任何愧疚的地方,因为我自己就是从那里一路走过来的。这种个人经历是一种自我主动选择,并不是传媒强制暴风输入,设定议题,变成人人都必须拥有的社交货币,否则在饭桌上就只能保持沉默。
回想过去,我起了那么多短小又让人不明所以的标题。有没有伤害阅读体验?我认为是有的,它们降低了阅读效率,也降低了文章打开率。那我打不打算改?怕是并没有这种打算。因为我认为,读者和我都可以从标题的驯化和控制中解脱出来,是一件很好的事。为此牺牲一点阅读体验,损失一点流量并不是多大问题。更何况流量也不是我的,别人愿不愿意点进来来,那是别人自己的选择。如果我说这个选择和我穿什么衣服有关,那未免也对自己太过自信。